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文学阅读中,有哪些英雄打动了你

来源:深港书评《微信公众号》 |   2019年04月30日09:21

一场《复联4》的终局之战,让许多人倍感怀念与银屏上的“超级英雄”们相互陪伴的11年。他们具有各异的超能力,却有着惩奸除恶、保护世界的共同目标。

电影落幕了,回到现实,失去了超能力,我们的生活一摊平静。当每日睁开眼,琐碎的烦恼依旧接踵而来。但我们仍喜爱这群可爱又伟大的超级英雄们,看着他们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努力、抗争。你是否想过,为何我们总迷恋“超级英雄”的人物?即使正如漫威CEO凯文·费奇所言:英雄,亦凡人。他们也会内讧、争吵、害怕、猜疑,甚至会失败。

其实,从古希腊古典英雄阿喀琉斯、奥德修斯的诞生,到文艺复兴时期孤独而悲剧的骑士唐吉诃德、忧郁王子哈姆雷特,到浪漫主义文学时期那些独来独往、行事特立独行的“拜伦式英雄”,由古至今、无论东西,在数不尽的文学作品中,人们对于“英难”总有着特殊的情怀,无论他们是否完美,无论他们是否成功,如《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

在你的文学阅读经历中

有哪些英雄给过你触动?

我们采访了十位《深港书评》的老朋友

他们有的是作家,有的是编辑,有的是书评人,我们想请他们谈谈心目中的“超级英雄”

说说他们与英雄“相遇”的故事

 

蔡东

小说家,现居深圳

著有《木兰辞》《我想要的一天》等

数一数这些年看过的英雄电影,乏味的居多,让人尴尬的也不少,死侍和变种人(主要是金刚狼)算有点腔调的。DC的蝙蝠侠三部曲则是另一个维度的存在了,诺兰加分,贝尔加分,他俩的名字一同出现本身就意味着风格,风格之外,史诗的质感,骨子里的酷,明明调子暗黑却又透出妖异绮丽的气息,配乐汹涌,令人颤栗。

说到阅读史中遇到的“超级英雄”,自然有一串长名单:阿婆笔下的大侦探波洛和马普尔小姐,《基督山伯爵》里的埃德蒙,古龙的叶开,金庸的群侠。复仇,破案,学成神功,少年逆袭,读来最是酣畅过瘾。那时“超级英雄”的概念还没有流行起来,在没有华丽影视特效的阅读岁月里,他们是文字和情节能构造出的更具现实感的英雄。

然而这些年萦绕心头、时时想起的英雄,却是一个看起来最不英雄的人物,《呼兰河传》里的冯歪嘴子。以前读《呼兰河传》,喜欢里头的风物描写,萧红把一个小园子写出了辽阔的感觉,同样辽阔的,还有一个人的童年。年龄渐长后重读才“发现”了最后一章里的冯歪嘴子。在北方滴水成冰的磨房里,在看客“非完不可”的预言声中,他一次次活过来了,他的小孩也一天一天长大了。

冯歪嘴子对抗的不是超级反派,是生活不由分说摊派给他的绝境,他是厄运试炼的悲凉的人间英雄,他缓缓越过了这些亘古有之、细小又残忍的苦难,没有哭叫,没有恨和怨,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只是沉默坚韧地活,平淡得让人心惊。

细细想来,生活本来如此。信念和力量出现在真实的人生里,面目普通,一不小心便错过,好在萧红认了出来。这是萧红对艰难人世的天才的洞察和穿透,是一个年轻作家凭着可怕的直觉和感悟力为后人留下的珍宝。我在步入中年时读懂了它。

化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

在文学中寻找“超级英雄”是一件困难的事,毕竟文学是属于失败者、在边缘游走的人群。但如果把“英雄”定义为努力让自己从破碎不堪的生活中跋涉出来的人,我想到的是奈保尔《抵达之谜》中的杰克。

杰克是一位农场工人,在这处乡下的大宅,他悉心呵护着这座庄园,养鹅、修建篱笆、种植花草,让这座花园变得生机勃勃。小说中的“我”认为他的行为方式,在这座“废墟式”的花园里所搭建起来的生活,只是他出于对“传统”的英式乡村生活方式的守旧坚持而已。然而,一个冬天过后,杰克生病了,他的花园变得荒芜,春夏秋冬,这座英式花园又成了一座“废墟”。原来,“我”才发现,杰克的那种生活方式只是杰克式的,如果没有人去做,那里就是一片废墟。杰克去世之前,尽管他羸弱不堪,他仍开着车去酒馆和朋友一起喝酒、庆祝圣诞节。

奈保尔写道:“杰克最后一次去酒馆是为生命而行,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目的,但他赋予这一遭英雄主义的色彩;充满诗意。”这样一位看起来毫无特点的工人,没有任何崇高想法的普通人,他对土地、生活一点一滴的态度,在庸常中创造的诗意,使他成为自我的“英雄”。

耿会芬

湖南文艺出版社文学编辑

第一反应就是约翰·克利斯朵夫。

他给了青年时代的我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份力量,已经在成长的岁月里,融入了身体,化为了血肉。“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每当我遭遇低落和消沉的时候,都会在心中默念傅雷先生给这本书写的序言。童年的孤独、青年的躁动、年轻时候的奔突与挣扎,一生的奋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多年来,一直鼓舞着我,安慰着我。

“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在最自卑消沉的时候,克利斯朵夫都能让我对未来抱有一丝希望,沿着这一丝光明,从泥潭中走出来。

我是从十八岁、大一那年开始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无法描述我当时对这套书的热爱程度,我读了好多遍,抄了好多本。全书140万字,十卷,每一卷我都极其熟悉。对这套书,我就像对一位老朋友,每天不管去图书馆做什么,第一件事先去跟他打声招呼,聊一会儿。离开的时候,再去摸一遍,翻看两页,说声再见。天天如此。我知道那套书的哪一页有我哪一天抄书时印下的汗渍,知道哪一处有我无意间留下的笔迹。多年来,《约翰·克利斯朵夫》给了我多少力量,傅雷先生的文字风格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我并不知道——我每天都会想着他们。

陈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我心目中的“超级英雄”是契诃夫笔下的万尼亚舅舅。他是一个老实人,为一个教授服务了大半辈子。他以前敬仰教授,视他为精神支柱,后来发现教授到处沽名钓誉,不过是个浪得虚名的平庸之辈。只是,当万尼亚舅舅意识到这点时,他已青春不再,才华将尽。他哀叹、咒骂、反抗,可一切都无济于事。他沉浸在对过去的缅怀中,幻想自己可能会成为的角色;他想重新开始一种新生活,但又觉得为时已晚。契诃夫笔下常常走出这样的小人物,一生都在抗拒平庸的生活,然而又被庸常所裹挟。

我之所以视万尼亚舅舅为“超级英雄”,是因为他在发现生活普遍真相后的人生选择。他没有像契诃夫笔下的悲剧人物伊凡诺夫和特里波列夫那样,以死反抗窒息的环境,而是如浮士德一般,在看尽人间百态之后,最终回归到日复一日的劳动,在自然和创造中重新获取自我价值。

正如穆旦晚年在《冥想》中所言: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鲁敏

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著有《六人晚餐》《伴宴》等

在我的文学阅读经验中,第一反应并没有对这种超级英雄人物的记忆,因为这并不是我在阅读中一个特别大的情感诉求点。

但是,从早期阅读的记忆里寻找,我觉得《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或许可以算是一个,特别是在我的少年时代。像我们这辈70年代左右的人,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名著阅读中,《西游记》在我们的娱乐和文化生活当中都有相当深刻的影响。

《西游记》是中国的经典,在整个民间的话语系统当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大家的印象里,孙悟空象征着扶弱济贫、打破规则,他是实现正义的一个人间英雄。另外,他也有拥有七十二变等超能力,这种古典神话的想象力,赋予了他非常强大的非逻辑的超自然能力,从现在的角度看,也非常符合“超级英雄 ”这种设定和配置。

侯磊

诗人,作家,昆曲曲友

著有《还阳》《冰下的人》等

在文学阅读的经历中,我心目中的超级英雄是笛福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

人人都知道英国人鲁滨逊的故事,他因船只失事漂流到一个海岛上,战胜孤独和生活的困境,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回到了英国。这个故事中有太多的细节值得我们反思。鲁滨逊是在海岛上的最后五年里遇到星期五的。他明白在他的世界里,星期五是“野蛮”,他是“文明”;若反过来,更擅长劳动、造船的星期五是文明,而他是“野蛮”。但他仍旧固守信仰,并把星期五度化成了新教徒,这是他于生活下来的根源之一。他最后成为了岛主,将土地分给别人来为他耕种,并组织人来岛上开荒移民。鲁滨逊是超级英雄,不仅在于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而在于他始终是纯洁的新教徒和执着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始终在固守自己的三观。

我是上初中时读的《鲁滨逊漂流记》,在读之前我会想关于孤独的问题,读了以后,发现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与本质。你只需思考如何度过冒险的一生,而孤独与否并不是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特别渴望做个鲁滨逊。我们现在所躲避的生活,恰恰是几百年前的人所渴望,所追求的生活——冒险。

鲁滨逊的故事最终说明:如果你漂流到一座荒岛上,如果你足够勇敢并坚守信仰,那么你就是荒岛的国王。

欧阳德彬

青年作家,现居深圳

著有《城市边缘的漫步》

几年前,忘记了多少个早晨,我就着麦当劳苦涩的黑咖啡,逐字逐句读完了帕斯捷尔纳克长篇巨著《日瓦戈医生》,跟随着日瓦戈在战争的硝烟中颠沛流离,悉心感受着他的艺术风致和人道主义精神,被日瓦戈的精神品质深深吸引。在我看来,他是一名作为个体而存在的真正的人。

日瓦戈天资聪颖,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与心爱的女人冬妮娅结婚生子,原本可以按照自身的特性生活,但被游击队抓去当军医,安定的生活被革命的洪流冲散。无论是在游击队,还是身处物资匮乏的乡村,日瓦戈总是保持了阅读和思考的习惯。为了进一步充实精神生活,他多次尝试逃离游击队,摆脱他人的束缚,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做自己的事,正所谓精神贵族无法忍受他人的奴役。在瓦雷金诺乡村,白天干农活,晚上写札记,这种精神品质让人动容。

另一方面,日瓦戈对拉拉的爱情更绽放出精神贵族的光芒。在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在狂热的爱情中迷途知返,陷入深重的道德自责,在精神错乱中卧轨自杀。但《日瓦戈医生》中的拉拉同样作为苦难的承担者,却一直表现出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形象。科马罗夫斯基的诱奸,丈夫生死未卜的参军,物质的困顿,精神的重负,所有的磨难都没有压垮这朵苦难废墟上的奇葩。日瓦戈医生疯狂地迷恋拉拉,迷恋她身上的苦难之中绽放的品质之花,是一场精神契合的美好恋爱。

来颖燕

《上海文学》编辑部主任

青年评论者

在我们惯常的印象里,英雄的标签常常是坚毅,刚强,或者用俗语来说,得是硬汉。但比起这些外在的关键词,我觉得,真正的英雄,要具有来自内心深处的慈悲和勇敢。

贾宝玉,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一个柔情似水的公子哥,却对处于弱势的人群抱有真切的爱,更重要的是,骨子里有着不畏世俗的超脱和勇敢。他始终在对抗现实和命运的束缚,始终在试图拯救自己以及自己爱的人们。贾宝玉的身上,闪现着人性深处的光辉。从这个角度而言,他无疑是超级英雄。

《红楼梦》的故事是从小就开始接触的,但对贾宝玉的认识是随年岁而变的——从最初的纨绔公子哥,到后来成为我心目中的英雄。他就像是一幅具有不同景深的摄影作品,你到了一个年纪,或者经历过一些事情,就会对这个人物形象生发出不同的理解。而这些不同的理解又会对我的现世人生产生反作用力,影响我对世事的看法和处理。他身上所蕴藉的人生终极意义上的命理和禅机,可能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参悟。他是一个常读常新的人物,这是真正的经典才会具有的魅力和力量。

范典

书评人,影评人,青年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危机宝宝》

在我心目中,文学阅读中的“超级英雄”应该是像《牛虻》里面的亚瑟一样。他起初感觉就是个文弱书生,和美国队长差不离,后来因为背叛和仇恨,变身为“复仇者”形象。他脸上的刀疤,是他和过去的诀别和总结,但他内心里面仍然有温柔和记忆。一个硬朗、沧桑的形象之中,包藏着爱和善良,如同胸怀大志、不忘初衷的超级英雄。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复仇者”形象,像《呼啸山庄》里的希思克利夫,但太过阴暗,有一种近乎绝望和畸形的感觉。亚瑟同样在黑暗中走来,但他的形象就会显得更加有力量,更显张力和人性,是一种意识形态下催生的积极而必然的产物。虽然很小的时候读过伏契尼这个小说,但是多年以后,这个形象一直深入我心,尤其那条刀疤,仿佛我们历经生活的磨练后得来的勋章一样,清晰而沉静。

许金晶

独立书评人,华文好书榜评委

我心目中的英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小学毕业考试到初一、初二的历次考试,我基本上每次都是考年级第一第二,这在给自己带来极大自信心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到了初二下学期,我时常出现头疼、头晕的状况,到医院去一看,诊断为神经衰弱,需要好好休息。然而一直以来被培养出来的上进心,却让我无法以牺牲学业为代价来换取身体健康,于是自己的头疼状况迟迟不见好转。

这一切,都被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某个周末的上午,他骑着自行车,从小镇开往二十多公里以外的县城,在县城大大小小的书店转悠了大半天,终于给我买到了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于是,我每天晚上放学回家开始读这本书,用了十天时间把它读完。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从来不相信什么精神胜利法,然而神奇的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头疼状况居然就真的慢慢自行痊愈了。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只要自己足够坚强与坚定,就一定能够战胜所有困难。

除此之外,书中描述的女主人公冬妮娅,也几乎成为了我少年时代理想恋人的化身。而那种追求社会平等与公平正义的理想,直到今天,仍然在深深影响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