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博物馆国际合作
来源:文艺报 | 王觅 2019年04月23日09:41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京举行,达成《国博共识》 “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
开幕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首发
粟特语铭文(塔吉克斯坦)
哈德拉毛语雕刻饰板(阿曼)
黄金武士(哈萨克斯坦)
4月11日至12日,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来自全球五大洲24个国家的40余位国际一流博物馆馆长、代表与国内50余位博物馆馆长、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研讨。此外,“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同期开幕,论坛期间还举行了《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首发式。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贯彻响应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精神,落实关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继续加大与国外名馆特别是国家博物馆合作力度而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论坛期间,与会者分别就“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藏品与展览交流”、“智慧博物馆建设”、“展览的多样性呈现”三个分议题展开交流分享。两天的交流研讨不仅加深了参会各博物馆之间的友谊,而且促成了多项实质性的合作意向。中国国家博物馆分别与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阿曼国家博物馆、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签署了合作协议。
秉持平等协商、互利互信的原则,经充分征询参会各方修改意见并修改后,与会各方达成了《国博共识》成果文件。《国博共识》指出:“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有共享的宝贵财富,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守护和传承。博物馆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维系世界和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国博物馆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有利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增进世界人民福祉。我们认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并愿以此为基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坦诚沟通、务实合作,切实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共同发展,为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守相关国际规则,秉持平等互利原则,开展合作。”根据这一文件,参会各方在加强世界博物馆的高层对话、开展藏品征集保护研究等领域合作、开展数字化领域的合作、加强展览领域合作等四个方面达成共识,为未来开展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本次论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撑。希望各国博物馆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共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4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一带一路”沿线的柬埔寨、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蒙古、阿曼、波兰、韩国、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塔吉克斯坦等12个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在国博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精挑细选的各个时期、不同门类的234件(套)历史文物,全景式展现了丝绸之路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对话交流、相互借鉴的珍贵史实和重要意义,实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包括人口迁徙、经贸往来、科技交流、宗教传播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的相互影响等。
横跨欧亚的陆地丝绸之路和连接亚非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张骞、班超、玄奘、郑和、马可·波罗等古代先贤们为开拓建设这两条人类文明交流大通道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根据这一倡议,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8年11月牵头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大会,签署了“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展览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展览,就是落实联盟大会框架下合作协议的具体举措。
“殊方共享”展览从名称上看是一个展,实际上是各丝路国家文物精品的荟萃,相当于多个展览浓缩的精华。“殊方”一词源出汉朝班固所著的《西都赋》,意为远方异域,唐朝诗人王维诗“人作殊方语,莺为旧国声”即本其义。此次展览以“殊方共享”为主题,就是希望世界人民能共享人类文明之光,努力达到费孝通先生倡导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据介绍,此次展览的主旨是倡导丝路精神。古代丝绸之路绵亘几万里,延续数千年,积淀形成了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丝路精神,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更好体现交流互鉴的多样性,中国国家博物馆特地邀请每个国家博物馆为本次展览分头撰写说明文字,介绍本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地位以及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交流互鉴的丰硕成果。
结构方面,此次展览突出了陆海统筹的特色,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板块来表现和展示主题,并按照地理方位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纳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宏观视野之中来观察和思考。在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的叶形矛头、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藏中国风格的伊朗瓷盘,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藏的黄金武士;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藏铜鼓、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唐三彩三足罐,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突线钮铜铎、阿曼国家博物馆藏哈德拉毛语雕刻饰板……这些精美文物充分展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科技艺术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深刻揭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历史必然性。
主办方表示,今后将按照“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展览合作框架协议”要求,继续深化和各国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畅通联合办展渠道,优化联合策展人制度,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更好地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4日。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收录了中国古代文物260件,包括陶瓷器、书画、铜器、漆木器、玉器及其他类别,是从大英博物馆2.3万件中国文物藏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挑选文物的团队由外方中国藏品负责人和专家以及国家博物馆相关专家共同组成,在反复讨论、增删后确定目录。每件器物均配有清晰彩图和局部细节图,并标注了来源和入藏的年份。说明文字也由双方合作完成,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同藏品的出土或收藏情况,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进一步充实和深化之后形成的最新判断和论述,几乎每个条目都是一篇考证文章。
据介绍,《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出版的一套大型图说丛书,以收藏中国古代文物的海外博物馆为卷别。该丛书旨在通过系统整理和研究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文物,厘清其流传脉络,展示其存藏现状,反映海内外文博界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参考,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为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丛书所涉及的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不仅是流失海外的文物,还包括历史上通过贸易、馈赠等合法渠道出境的文物,其数量之大、类型之丰富、分布之广泛十分罕见。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丛书此前已推出三卷,2018年出版的《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是丛书的第四卷。该卷不仅是这套丛书目前收录文物最多的一卷,也是目前刊布大英博物馆中国古代文物藏品最多的一部书。馆内外20名专家学者为该卷了撰写文物说明,书后附有英文目录索引,包括文物彩版小样、名称、文物号、时代、尺寸、来源等,以方便读者概览和查阅。
出版方表示,丛书的陆续出版将为中外文化交流及博物馆馆际合作搭建全新的平台,力求让更多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深入了解世界各国博物馆馆藏的大量中国古代文物,为共同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