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沂蒙三章》首演讲述红嫂故事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伦兵 田婉婷  2019年04月22日08:34

作为上世纪70年代的经典芭蕾舞作品,根据沂蒙地区人民在战争年代用乳汁救伤的故事编创而成的芭蕾舞剧《沂蒙颂》可以说广为人知。2017年,在《沂蒙颂》基础上创作的芭蕾新作《沂蒙情》让沂蒙红嫂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特邀当年芭蕾舞剧《沂蒙颂》的主创之一、作曲家刘廷禹重新创作了芭蕾舞剧《沂蒙三章》。4月19日,这部讲述和传承新时代沂蒙精神的芭蕾舞剧《沂蒙三章》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演出至22日。

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在芭蕾舞剧《沂蒙三章》中,无数沂蒙红嫂和她们的英雄故事被浓缩为三个极具代表性的足尖篇章:《火线桥》、《永远的新娘》、《沂蒙情》。而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不仅有伴着歌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和《沂蒙小调》的亲切与豪迈,更有着现代化声光电所营造出的身临其境与千钧一发。

谈及制作《沂蒙三章》的初衷,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芭蕾舞剧《沂蒙三章》总策划、制作人冯英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芭蕾舞团作为国家院团应该拿出属于自己的反映当下时代的作品。《沂蒙三章》把三个感人的故事串起来,用芭蕾表达中国人民的情感,是向祖国70周年献礼,向英雄致敬。”

从《沂蒙颂》到《沂蒙情》,再到如今的《沂蒙三章》,沂蒙精神在不同的故事中得到了传承。谈到《沂蒙三章》的亮点,中芭艺术总监助理、总排练者、芭蕾大师徐刚表示:“《沂蒙三章》最重要的是保留了《沂蒙情》,这是最中心的救治伤员的故事,也突出了沂蒙精神。新加入了《火线桥》和《永远的新娘》,《火线桥》是妇女的群像,我们更多的是想表现这些女性的牺牲精神和大爱,她们用肩膀托起的是胜利。《永远的新娘》这个题材太适合芭蕾舞了,芭蕾舞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就是双人舞,《永远的新娘》表现的是丈夫和妻子的情感,这两个人是没有见过面的,越是没见过面,感情就越是复杂。”

虽然三部“沂蒙”作品讲述的故事有所不同,但不变的是芭蕾在民族化道路上的尝试:“我们一直在坚持民族芭蕾的尝试,有时候我们会用民间舞和芭蕾相结合,在《沂蒙情》中我们用了中国舞的演员,他特殊的中国舞的技巧让我们觉得战士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在坚守的过程中,我们会用一些以前没有用过的手段或者没有用过的舞步和服装设计,尽可能让现代人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