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唐吟方:新月故人今犹在

来源:文学报 | 孙永庆  2019年04月13日08:55

看到《新月故人》的书名,还以为是写20世纪初新月派文人的书,读过后知道是自己望文生义了。读了《新月故人》,还是想到新月派的文人们,如徐志摩、邵洵美、林徽因等都是精通文学艺术的大家,他们做事作文的风格多是率性而为,这点倒是与《新月故人》的作者唐吟方先生有点相似。望名附会有点可笑,但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读唐吟方先生的文字,如《名流写字》中这段:“民国时期的名流大多能写一手可观的毛笔字。也有的名流并不当行,如郁达夫、方地山。还有做过一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易培基,写得一手歪歪斜斜的孩童体,因为在别的领域里有影响,尽管字不好,还是有人欣赏甚至赞叹。所谓名流字的魅力,不在字内,而在字外的意味。”能感觉到其文风率性、朴实、简约,这与他好读书、善交游有关。他结交了很多老辈文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慢慢地涵养了自己的文气。在《写字的兴趣》中,他学到了“吴小如先生兴趣广泛,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取法上并不限一派一家。值得提出的还有他对邓石如、赵之谦二家还有些偏爱,这是被吴先生视为得书法门径的两位书家,两家的某些用笔特征伴随其一生的书写”。在《上海书坛那个“采露”的人》中,他对赵冷月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分析,赵冷月先生书法功底深厚,下过很大的功夫摹习简牍锦书、汉碑隶书和北朝书法,由传统书法走向现代书法,进行了书法的创新,称赵冷月先生是“采露人”,唐吟方不也是一位“采露人”吗?书法艺术如果不创新,一味地摹古,就不会有发展,有破有立,若能自成一家当然好;若立不起来,其创新的精神也是值得点赞的,总要有人去实践,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实践者理应受到人们的尊敬。

老辈文人的风度,也是唐吟方先生津津乐道的。在《历下二老》中,写了泉城的两位老书家魏启后和蒋维崧。“看魏先生挥毫,驰想不已。点画撇捺,在他笔底,留驻、疾行、使转,每一种关节都干脆利索,宛如行云流水。”这是艺术家的风采。“临到盖印,特意拣出上海印人韩天衡替他刻的姓名章,质量上乘的朱砂印泥,捺在纸上饱满而厚实。怕印色污了纸面,找出牙粉刷上。”从这些细节上能看出魏师的学者气度。写蒋维崧先生,透着一种安逸,带着古书的静穆,但对有些文化人的“没落”,语调激烈,表现出知识分子的书生意气。唐吟方以为蒋先生是书房人物,只关心专业学问艺术,哪里想到与故纸打交道的蒋先生,对时风有那样的反应。这才是立体的蒋维崧先生。蒋先生的书法也确实好,记得我当年买山东教育出版社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时,眼前一亮,被封面题签给迷住了,看封底知道是蒋先生的墨迹,三十多年了,此书仍摆在书橱的显要位置,时不时地看看。再如钱君匋、王世襄、朱家溍诸先生,修养学识令人仰慕。读这样的文章,能修身养性。

读《新月故人》,想起了作家曹聚仁的《小品文的新气息》,他说梁实秋的小品文趣味横生,颇具文趣。唐吟方的小品文好读,正是有这种特质,他很会写文章,善于把一些人物逸事巧妙地伸展,知识性和趣味性相融合,有文采,也有趣味。如在《有光纸》中,写了潘伯鹰、陆俨少、沈红茶等书家用有光纸的事,使读者知道了有光纸的一些知识,也知道了书法用纸的讲究。再如《毛笔》,书家写字用笔那可有老大的学问了。北京书家寿星孙墨佛、萧劳都喜欢用羊毫笔,据说用羊毫笔能够长寿,他们寿登颐期,就是最好的见证。因为羊毫性软,要把羊毫写得铁画银钩,有绕指柔之功,非下苦功,否则难以奏效,用羊毫能够磨练心性,延年益寿。画家钱松喦也赞同初学者选用羊毫为宜,读来甚是有趣。再如《签名本中的“离书签名”》《梅笺琐记》等等。

读《新月故人》,读出了作者对艺林中那抹月色的眷恋,读出了作者对故人的真挚情感,读出了作者对老辈文人们艺术创作的感悟,读出了作者对他们艺术精神的传承,新月故人今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