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献给故乡的厚礼 ——彭愫英新作《怒江记》读后 

来源:文艺报 | 黄 玲  2019年03月06日16:15

白族女作家彭愫英是个勤奋的写作者。长期以来她坚持行走在怒江峡谷,用文字和故乡的山水结缘,已经出版有散文集《追风逐梦》《盐马古道》等作品多部。《怒江记》是她奉献给故乡的一份厚礼,是她行走、歌吟故乡山水的重要收获。她用充满诗意的文字书写出了一位白族那马女子对故乡的深深情怀。

这部作品中作家的写作意图是明确的,她希望“以盐茶古道为主线,讲述怒江州百年历史中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故事,展示瑰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抒写一方风土一方人文,讴歌民族精神,揭示个人命运与怒江红土地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的关系。”《怒江记》共有25万字,分上下篇。上篇收入散文19篇,以盐马古道为线索,多方位地表现怒江州产盐之地兰坪县的社会历史文化;下篇收入散文16篇,以茶马古道为线索,多角度地书写了怒江州边境各县的社会历史文化风貌。可以说作家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其写作意图在作品中已经完全实现。

《怒江记》是行走大地的产物。自上一部散文集《盐马古道》出版后,彭愫英感觉意犹未尽,又开始重走盐马古道,继而走茶马古道。一个人到中年的女人,一个对故乡怀有大爱的写作者,双重身份制约下的彭愫英再次开始她对怒江大地的行走与探寻。我到过怒江,深知那里山高水深道路艰险,行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一个女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是彭愫英却不畏艰险,硬是用自己的双脚一寸寸地丈量着故乡的山河,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字资料。阅读《怒江记》的文字时,我总在想:支撑她的精神动力到底是什么?除了一个人对故乡天然的爱,更重要的恐怕还有一个写作者对历史的责任感,对抢救地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紧迫感。她说当年行走于古道上的盐工、背夫、马锅头,正在时间中一个个消逝而去,她的采访相当于在和死神抢时间。而彭愫英对怒江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在行走中得到加深和提高。一条古老的盐马古道,数代人生命的文化积淀,等待抢救和挖掘。正是一个民族作家自觉的历史责任感,驱使彭愫英一次次迈开脚步行走在怒江的大地上,不辞辛劳地去与时间赛跑,探寻着历史文化的遗存。

《怒江记》是对历史岁月的书写和回望。怒江是个独特的地方,虽然地理位置偏远,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遗存丰富。虽然因为封闭的地理,与外界的交往比较滞后,但是特殊的地理条件又使它成为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处。

一条盐茶古道连接起滇藏茶马古道和滇缅茶马古道,承载起历代怒江人的生命,也沉淀了厚重的地方文化。生长于斯的彭愫英对这些历史有着深深的热爱与熟悉,她力图通过文字使它们得到总结和开掘。而且她笔下的历史不是空泛虚无的叙事,而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景物之间融为一体,历史和现实之间呈现出互相交融的状态。在《碧罗雪山鸟道》《盐工的故事》《兔峨土司府》、《六库土司衙门》《知子罗底色》等篇幅中,她的思绪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往返,引领读者进入一个个历史的瞬间,感知怒江的古老与厚重。

彭愫英写历史的方式比较独特,她笔下的历史是现实视野观照下的回望,和现实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杨玉科家祠》中,远去的历史如烟似雾、斑驳迷离,而沧江书院里孩子们稚气的读书声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暖意,作家的人文情怀为冰冷的历史染上了一抹温情。

《怒江记》是作家心灵与故乡深情拥抱的产物。

我曾经给《怒江记》封底写了一段话,表达我对这位行走于山水之间的女作家的敬意:《怒江记》是彭愫英献给故乡的一份厚礼,她行走、歌吟,用充满诗意的文字书写出一位女子对故乡的深深情怀。在碧罗雪山、高黎贡山的神性光芒照耀下,盐茶古道的往事从她的笔端复活了,古今岁月变迁谱写不尽故园新曲,为读者打开了怒江人文历史及精神风貌的一扇门扉。

彭愫英的故园情节是很重的,她对怒江的爱渗透于字里行间,也体现于她笔下的人物身上。她在行走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普通人,从他们身上感知历史贴近现实。她爱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爱他们的质朴、善良与坚韧。在《宿命》一文中,她用生动传神的笔调描绘了一位旅途中相遇的傈僳大妈的形象,她豪爽待人,抽烟喝酒,会讲傈僳话、汉话、白族那马话,性格开朗大方,天真活泼。《女马锅头》中的藏族女马锅头嘎达娜艰辛不屈的人生,也在她的笔下得到生动描述。《怒江记》中记述了许多普通人的人生故事,无所不在的是作家关怀的目光和视角。她用文字呈现出他们的人生,以及与普通人的人生联结着的历史。盐茶古道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个小人物足印与汗水的汇聚。在他们面前彭愫英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她聆听的是历史的回音和现实的心声。

《怒江记》是一部丰富而厚重之作,是彭愫英献给故乡的一份厚重礼物。它不仅写历史,也关注现实,对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故乡群众的新生活有表现,让现实的发展和历史的沉重两相辉映,从而透视出时代发展进步的足音。阅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作家写作态度的真诚与虔敬,难得的是她自己也在行走和写作中升华着。一如她在“自序”中所言:“在行走和书写里,我成长,灵魂蜕变,不再沉溺小家碧玉似的怨怼。”这是故乡的历史、山水、人物给予她的重要收获与回馈。她爱故乡,故乡也深爱它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