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的妈妈是精灵》:所有“徒劳无功”的努力,只为“世界上最黏的胶水”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黄晨屿  2019年02月25日08:33

你可曾想过,与你朝夕相处的妈妈其实是一个精灵,可以带你飞出现实的窗棂?

你可曾想过,原本在你看来恩爱有加的父母其实早已形同陌路、不再相爱?

你又可曾想过,某天妈妈会因为你发现她正做着“可怕的事情”,而从你的世界骤然消失、一去无返?

……

用现实的逻辑看,这无疑是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狂想,而在幻想的国度,一切不可思议皆有其发生的可能。作家陈丹燕于1998年首次推出、近来以拼音版再次亮相的幻想儿童小说《我的妈妈是精灵(注音版)》,便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略带“残酷”又无比温暖的故事。

在小说第二章中,妈妈这样告诉淼淼:“从心里流出来的胶水是人的世界里最好的东西,透明的,黏糊的,让你的心越来越结实的。你们这个世界的人把它叫作感情。”而正是为了这种“世界上最黏的胶水”,仿佛人们都倾尽着自己所有的努力。妈妈起初是为了爸爸、后来是为了淼淼,努力地留在人间,即使要不断用小青蛙的血维持生存下去的能量也在所不惜;爸爸则尽量保守着这个“可怕”的秘密,忍受着来自生命内部最无解的孤独与煎熬;而淼淼呢,为了阻止父母离婚,在好友李雨辰的帮助下,尝遍了一切坏小孩“该”做的事:故意生病、奇装异服、夜不归宿……然而,美丽的泡沫一触即破,真相大白之后,妈妈仍要离开,爸爸依旧寂寞,淼淼还需独自面对漫长的成长路途。而那些曾经为爱付出的努力,真的就毫无意义了吗?

小说本身无疑给出了最好的答案。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而在身为外科医生的爸爸这里,我们似乎看不到他对精灵妈妈更多的谅解与包容。显然,那样“异次元”的存在本就与他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背道而驰,于是,“喝青蛙血”的举动无异于冲破了他关于这个世界认知的边界。但即便如此,同样爱孩子的爸爸妈妈始终为了一个一致的目标努力着——让他们的淼淼无限接近幸福。于是,他们日复一日地在巨大的秘密之下共同担负起生活的重责,有时甚至能在不经意间创造出那样和谐温馨的画面:两人围着桌子包馄饨,这时“走廊里有一股清凉的风经过”……在这般真实可感、烟火缭绕的日常叙述中,我们可以确信,所有的美好的确都存在过。就这样,在父母的呵护下,淼淼活泼灵动、心智健全,成长为一个可爱温暖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这个孩子相信童话、相信爱,同时也相信自己百折不挠的努力可以为自己所处的世界带去哪怕一点点的改变。童年自身的力量无疑在她的身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

除了最打动人心的情感联结和来自童年的巨大能量,作者似乎也有意识在地故事的字里行间强调着某种生活的复杂性。例如,父母形象与两者的关系并不是一望即知的。爸爸生性纯良,却从未舍弃内心的自由与坚持,他既会为深爱的女儿做出最无奈的让步,也会想方设法向为自己提供过帮助的人支付酬劳,却始终无法接受妈妈是个精灵的现实;妈妈可以把这个家照顾得井井有条,可以把手中的画稿勾勒得一丝不苟,亦可事无巨细地将女儿十八岁前所需衣物准备妥帖,本性却仍是那般率真奔放:“听到别人表扬,会忍不住笑,笑得大牙都露出来”……他们既互相尊重,又互相远离;既曾经相爱,又日渐淡漠,或许,这就是生活几近残酷的真相。

这样一个富有童话气质的幻想小说,竟全然把童年生活的美好感觉和复杂性纳入进来了,那么清浅,清浅得恍若只是从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撷取的一个个片段;却又那么深邃,好像道尽了儿童成长与家庭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爱与依赖、牵挂和羁绊,甚至世故与隔阂、矛盾与误解……而且它是以一种文学的、审美的方式娓娓道来的,让读故事的人深陷其中、感动不已。

而从文学的艺术性上看,这无疑亦是一篇颇有分量的幻想小说,它拥有真正长篇的架构,整个故事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将写实与虚构的笔触处理得恰到好处。在德国文学理论家伊瑟尔眼里,“虚构创造着现实”,正如我们知道,幻想对于孩子来说,绝不是真实的对立面,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真实。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陈淼淼并非幻想的主体,作家仅是把一切现实的元素放置到一个幻想故事的框架中,巧妙而自然地打通了真实与幻想的界限,从而让书外的读者全然浸淫在这种不动声色的精彩叙说中,去相信小说里发生的所有的不可思议。或许,这就是好的幻想小说存在的意义。

回想第一次阅读这部小说的情景,遥远又清晰,记得那时我只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爱一个人,心里就会冒出很黏很黏的胶水,让原本轻飘飘的身体有了厚重的质地。”多年后重读,发现这句话仍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最深刻的寓意。原来,那些看似徒劳无功的努力,都让我们的内心集聚起更多情感的“胶水”,把身边的人和人、心和心,愈加紧密地“黏连”在一起。或许,当离开不再意味着失去,告别便成了最好的纪念。而那些生命拔节时刻无可避免的阵痛和无法放下的牵挂,借由那条亦真亦幻的想象之路,大概已然抵达爱与成长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