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是是非非说沈复,亦真亦幻话芸娘 ——昆曲《浮生六记》剧本研讨会在沪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雅  2019年02月20日13:39

研讨会现场

董桥为昆剧《浮生六记》题字

古代文人的婚姻生活离现代都市白领有多遥远?在编剧罗周的心里,它近到只有一本《浮生六记》的距离。作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昆曲编剧,80后的罗周曾写过不少令人感慨的爱情故事,而对《浮生六记》的改编却是迄今为止最“私人化”的一款, “各个渠道都在‘花式虐狗’的今天,《浮生六记》的价值何在?” 2月18日,昆剧《浮生六记》剧本研讨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罗周开场便抛出了这个问题。

清代文人沈复以自传体散文小说《浮生六记》传世,书中主要叙述了他与妻子芸娘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该书在他的生前只有抄本流传,且传播有限,埋没了70余年后在苏州的旧书摊上被发现时,只残存有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为后人伪作),1877年由上海“申报馆”首次印行后,很快受到追捧,从民国到现代,直至今日仍居畅销书排行前列。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出版过《浮生六记》英译本,称赞阅读本书使他感到“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女主人公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鲁迅先生也曾评价到,“如《浮生六记》中的芸,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

昆曲以格律严格、文辞典雅著称,可谓是文人戏曲的典型代表。当昆曲与文学相遇,《浮生六记》找到了最正确的打开方式,而昆曲也找了最合适的表现题材。那么,如何将《浮生六记》搬上昆曲舞台?经典文学作品的舞台改编需要注意什么?十余位戏剧界专家就剧本的改编情况、搬上舞台的可操作度,以及此剧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做了深入探讨。

以文人戏呼唤文人精神

“此时排《浮生六记》,会不会有一点不合时宜?”作为罗周的老师,编剧张弘曾经确实有过这个疑虑。

就在研讨会举办前几天,香港散文家董桥先生特为此剧书写“浮生六记”四个字,沈复、董桥、罗周与昆曲,这几个元素穿越时光,仿佛串联起一个有关文人精神的圆满。“这是在对的时间找对的人来做对的事情”,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感慨到,《浮生六记》筹备的两年没有白等,在她看来,《浮生六记》用昆曲的方式来呈现,是把文人的生活梦想、态度带回到现实当中,它呼唤了一种有情有趣的文人生活。

“看似《浮生六记》好像与现实不那么紧密,但实际上在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它是一股清流。”仲呈祥表示,“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这是沈复或者说是知识分子最可贵的东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浮生六记》乃个人心性之灵光,是沈复留给我们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戏曲中大量描写古代帝王将相的作品相比,“我们需要《浮生六记》这样的昆曲,它直面普通知识分子的婚姻生活,表达了夫妻相处的最高境界,即精神志趣的一致性。”

编剧毓钺认为,昆剧《浮生六记》以爱情作依托,其实是在呼唤一种不流俗的文人品格。“上海大剧院应该卖情侣套票、家庭联票”,在《剧本》杂志副主编武丹丹看来,昆剧《浮生六记》是一部治愈系的作品,“它能修复我们这个时代千疮百孔的精神家园,能让我们在剧院中得到喘息与安抚,是当下紧张、浮躁生活的一剂良方”。

文学作品改编的再创造

把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舞台剧不难,想改好却不容易。《浮生六记》作为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为人熟知,曾被无数次搬上戏剧、戏曲的舞台,而此次罗周却想写一些不一样的。“沈复的写作开始于芸娘去世之后,把他整个身心沉浸在对于过去岁月的留念和试图挽回之中”,沈复的悲痛使爱不朽。这也是最能打动罗周的地方,也是她认为在充斥着“花式虐狗”的今天,《浮生六记》最具价值的地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她改编的切入点。学者荣广润评价到:从回煞切入,妙在此处,难在此处。没有人知道真实的芸娘是什么样的,她之所以成为“最可爱的女性”,是因为她只存活在沈复的笔下,“在某种意义的幻想和希望中,被爱浸染着”。而自己能做的,便是用文学的力量去呼应沈复对芸娘的思念,从而使沈复笔下的芸娘从书中走向舞台。正如她的老师张弘所说: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被《浮生六记》所打动,那是因为文学的力量。

在中国剧协顾问薛若琳看来,改编的古典文学作品要坚持四条:尊重原作的价值取向、尊重主人公人格定位、尊重原作故事的完整和重大情节的把握、尊重原作的地域特色和人物风格,这个剧本完全做到了四条要求。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认为,在此基础上,剧本对原著进行了再创造,这并不仅仅是形式转化,而是真正的创造性转化。尤其是其中芸娘的角色处理达到了艺术的至境,她亦真亦幻,却又有迹可循,心思十分巧妙。

值得一提的是,罗周在剧中虚构了一位人物:半夏,此举被在座专家称为神来之笔。“某种程度上,我就是半夏,我觉得这份爱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惜和呵护的”,罗周笑称,半夏对沈复的深情却不可得与沈复对芸娘的痴爱却难相守,形成了一个无法逆转的回旋。在半夏面前,沈复或许“不近人情”,但正因如此,更显得沈复对芸娘的情深意切。半夏的存在象征着温存的现实力量对二人美好感情的守护。正如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季国平说,半夏之所以可爱,因为她是一个世俗生活中的人物,而芸娘则是理想中的人物,这也最近这几年来,罗周最“私人化”的一次创作。而如何把握三位角色的轻重,专家们也各抒已见。

据悉,这部同名昆剧由上海大剧院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演出,罗周担纲编剧、马俊丰担任导演,施夏明饰演沈复、单雯饰演芸娘,经过全新改编创作,将于今年7月13日在上海大剧院首演。

研讨会由制作人林恺主持,卢昂、谷好好、李鸿良、孙建安、施夏明、单雯等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