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品味《蓝马和苍鹰》的意象之美

来源:中国传媒商报 | 李燕  2019年02月19日08:59

2007年后,作家梅子涵汲取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忆,化入自己对人生和文学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接连写出了《麻雀》《饭票》《侦查鬼》等一系列优秀的儿童短篇小说。这些充满个人自传色彩的短篇小说几乎篇篇精彩,圆润如珠,既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在这些艺术纯熟的短篇小说里,梅子涵看待自我和童年的目光发生了根本改变,他用充满情感的个人记忆,把特定时代和历史情境下的敏感和深奥注入到一味寻求游戏和快乐的儿童文学中,从容不迫、云淡风轻地书写苦难、书写死亡、书写文革中的人性扭曲。他愈发强大的个人话语绝非自恋和自我中心,字里行间浮现着耐人寻味的历史记忆,这种对自我与历史的深层关注,给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增添了深沉、宽阔的气象。

《蓝马和苍鹰》就是改编自这批炉火纯青的儿童短篇小说之一《十三岁的故事》。这个小短篇回忆了“我”在妈妈刚刚学会骑车的时候,每天一路奔跑护送妈妈上班下班的往事。这种充满爱心的奔跑锻炼了“我”,后来,“我”成为了学校运动会上的胜利者,成就了“我”一次尴尬的“得意”。

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要把这个情节相对简单、主题无法集中概括的短篇小说改编成图画书,无疑是困难的,有挑战性的。但是,有一个独居慧眼而又野心勃勃的编辑出现了。她情感细腻又有独特的艺术悟性,她不仅感动于小说中饱满的亲情,还敏锐捕捉到小说中最为鲜明、最为独特的两个意象——蓝马和苍鹰。由此,在图画书的文字改编中,编辑不仅保持了充盈于原著的母子深情,展现出一个男孩关爱母亲的特别表达方式,而且借助叙事视点的轻松转换,使得整本图画书的情节流畅自然、流光溢彩。故事开始时,“蓝马”奔腾在护送妈妈的大街小巷,脚步稳健而又细心体贴;而后,借助一个女同学的目光,“蓝马”变成了飞翔在校园运动会上的“苍鹰”,摘金夺冠、众目所瞩。就是这样,蓝马和苍鹰这两个意象一前一后,汇成了一个朝气蓬勃、阳光大气的男孩形象,深深地印刻在读者的脑海和心中。

应该说,《蓝马和苍鹰》的成功改编不仅仅是出于编辑对这一个短篇小说的热爱和烂熟于心,而是出于她对作家梅子涵创作特色的整体感悟和把握。众所周知,作家梅子涵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带有根深蒂固的童话气质,他的创作也大多呈现出散文化抒情化的特色,情节单纯而情感饱满。他非常善于选择具有色彩、声音和独特意蕴的名词,这种能力对梅子涵来说几乎是一种天赋,无论是他在儿童阅读推广领域率先使用的“点灯人”“种树的男人”“花婆婆”“摆渡船”,还是他自己创作的名篇如《蓝鸟》《侦查鬼》《绿光芒》《蓝裙子》等等,这些具有色彩、动作和深刻意蕴而又形象鲜明的名词,都是他从自己广阔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阅读积累中信手拈来,并注入自己独特的审美理解,从而使这些名词被突出被放大,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指代和意蕴的意象,进而被人们竞相广泛使用。《蓝马和苍鹰》的编辑从短篇小说《十三岁的故事》中抽取出“蓝马”和“苍鹰”两个饱含情感审美价值的具体意象进行图画书改编,并以此为书名,还在书的白色封面上醒目地放置了一匹蓝马,可谓是深谙梅子涵在文学感受和创作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