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新时期的繁荣步入新世纪的成熟

来源:创作评谭(微信公号) | 刘晓彬  2019年01月12日10:05

建国 70 年来,中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也昭示蕴涵着无限生机的文学春天的到来,散文诗在此期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从 80 年代开始,中国散文诗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老一代散文诗作家们又激发了创作热情,而且一批又一批新人脱颖而出;加之还有一大批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向散文诗,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庞大的散文诗作家群”(田景丰)。

随着中国散文诗的发展与繁荣,江西的散文诗群体也不容小觑,先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散文诗作者。他们在《散文诗》《星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诗刊》《绿风》《诗潮》等报刊发表散文诗作品,推动了江西散文诗更快地走向成熟。

进入新世纪以后,江西散文诗创作者陆续开辟新的战场,不断占领发表阵地。同时,江西民间刊物逐步兴起以及新的民刊不断创办,加上大量微信公众号的开通,对江西散文诗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民刊和微刊已逐步构成了江西散文诗基本的生存和传播方式,成为新时期江西文学中的一道景观。

上篇:新时期二十年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公开发行的报刊,包括《人民文学》和《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等,都曾开辟了散文诗专栏或专页,成为广大散文诗写作爱好者的发表平台。

江西散文诗创作也较为活跃,从 1983 年开始,《星火》杂志增辟了《散文诗页》专栏,基本隔期出版一辑。自1984 年起,该刊每期都开辟此专栏。另外,江西省文联新创刊的《创作评谭》以及其他报刊也相继开辟《散文诗页》栏目。可以说,这些刊物为江西散文诗的发展以及培养新人方面给予了重要支持。

同时,各级文联、作协召开散文诗创作座谈会或研讨会、加强对散文诗创作的领导及举办全国大奖赛等,同样对江西散文诗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4年 2月,《星火》编辑部在北京邀请了柯蓝、刘再复、王中才、那家伦、刘湛秋等五位散文诗名家、诗评家举行有关散文诗发展的座谈会,就当时散文诗创作的态势、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座谈会后,集中发表了他们的笔谈文章。 1986年11月,作协江西分会诗委会设立三个工作组,其中设立了散文诗组,由秦梦莺任组长,杨学贵、李耕任组员;1988年4月至9月,《星火》、作协江西分会诗委会联合主办了“牡丹亭杯全国新诗·散文诗大奖赛”等。

在散文诗选本的出版方面,为梳理和推广江西散文诗创作群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1985 年2月,孙玉石、王光明编选的《六十年代散文诗选》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全国反响热烈。该书精选了从“五四”到当前六十余年间的散文诗佳作,年代跨度颇大。入选作品丰富,为我国当时最为完备的散文诗选集;1987年 12月,李耕、秦梦莺编选的《十年散文诗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编选者旨在“为今后回视这一时期散文诗创作的得与失提供一点参照,并为散文诗创作的继续开拓拉起一条起跑线”;1990年1月,作协江西分会主编的《江西新时期十年文学作品选》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丛书《新诗·散文诗卷》“散文诗辑”选入李耕、姚辉云等 20 位散文诗创作者作品;1999年6月,江西省文联、省作协、滕王阁文学院联合主编的《九十年代江西文学作品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新诗·散文诗·散文卷》“散文诗辑”选入李耕、刘道远、褚兢等8 位散文诗作者作品。

在散文诗理论研究方面,熊述隆为中国散文诗学会函授中心写了讲稿《散文诗的语言特色、借鉴与个性》和研究文章《鸣响不绝的缪斯之箭》等;赣籍内蒙古散文诗作家许淇一方面致力于介绍外国优秀的散文诗,另一方面为国内的散文诗创作者写序作评,写有《散文诗的风格和流派》等散文诗理论研究文章,为散文诗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这一时期,江西散文诗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这与领军人物李耕的大力倡导和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他为繁荣和发展江西的散文诗可谓是呕心沥血,花费了不少的精力。陈良运说:“散文诗体的发展与繁荣,改变了诗歌文体单一化的局面,现在江西很多青年诗人对于这两种文体是双栖的。散文诗从江西走向全国,在全国诗歌爱好者中已发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很可喜的现象,对于江西诗歌整体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内在的激素。”

李耕作为中国散文诗大家,在散文诗创作中是一面旗帜、一棵常青树。他长期深耕于散文诗领域,几十年如一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李耕久久被压抑的激情如一江春水奔流,以他所擅长的散文诗,迅捷地将生命的新绿撒向全国诗坛” (刘华),他的勤奋和不断自我超越,使得大量意蕴深厚、内涵深刻的散文诗作品不断问世。在这一阶段,他先后出版了《不眠的雨》《梦的旅行》《没有帆的船》《粗弦上的颤音》等散文诗集。他在散文诗作品善于将深刻的哲理编织进美丽空灵的意象,有着英国作家史密斯说的“伦理学在玫瑰丛中,身入其境,芳香扑鼻”的意境,这是对中国散文诗的理性思考与艺术探索的结晶。

创作比较突出的散文诗作者还有张自旗、熊述隆、姚辉云、桂向明、李卉、何怀宏、廖石方、黄瑛、吴志昆、川梅、罗丁、鹿鸣、熊侣琴、陈珑、田波、路野、忆敏、冷克明、周志高、周敏生、程关森、蹉跎、刘道远、褚兢、王治川、许炯明、秦华、张厚德、张应想、张新华、洪洲、殷红、徐晓明、晨静、宋崇风、郑芸芸、郑德明、陶江、俞银先、朱光甫、詹德义、梁琴、严伟初、马希灿、江训榜、邰文华、罗来渠、李业成、刘德亮、左新国、京凉、黄剑文等。

值得一提的是,熊述隆写出了《横越荒原者》《海滨的油画》等散文诗精品。他在创作中善于通过提炼,取其精华,最后提炼出来的散文诗既简练又精粹。冷克明写出了“具有浓郁的现实感和历史感”(郭蔚球)的散文诗《血色乡土》,其散文诗饱含着劳动人民的感情,毫不掩饰对他们的敬重、赞美、关怀与同情,也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与这些劳苦农民近距离的接触和感悟。刘道远的散文诗集《水墨写意》,意象新奇,犹如一幅幅中国水墨画,意境典雅又富有现代性,厚重而大气。以写叙事散文诗见长的川梅创作并出版的散文诗集《远山里的乡土》《青鸟》堪称“当代散文诗的奇葩”(郭蔚球)。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中漫溢的淡淡乡情与感怀,让人颇能感受到那乡土的温情、那远山里的乡土,也成为支撑着作者在尘世中跋涉的情感依托。梁琴的散文诗集《回眸》中,有不少富有女性特有的艺术感觉、文字朴素自然的优秀散文诗作品。桂向明的散文诗诸如《倔强的诗魂——记绿原》《白雪》等篇章给人“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郭蔚球),透溢出对生存的抗争与命运的追求。另外,桂向明的散文诗《题教师塑像》还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

下篇:进入新世纪至今

新时期以来,江西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创作潜力的中青年散文诗创作者,并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散文诗创作群体。

除了老一辈散文诗创作者依然在坚持创作之外,目前江西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中青年散文诗创作者有:南昌的洪洲、王治川、王小林、王一木、欧阳滋生、洪老墨、万建平、周启平、朱仁凤、傅磊、曹东来、张萌、熊亮等,九江的凌翼、陈修平、瘦梦、邱小波、汪伯林、高发展等,赣州的谢帆云、朝颜、黄禄辉、魏一胜等,吉安的胡刚毅、胡小春、温智勇、李衍长、陈橹等,萍乡的李晓斌、李长青、春暖水等,鹰潭的罗咏琳、张正勇等,新余的白海、李佩文等,宜春的白杨、童心等,上饶的汪峰、渭波、熊国太、殷红、刘志明、刘绍文、黄小军、黄书法、彭林家、彭正毅等,景德镇的邹冬萍、汪甘定等,抚州的刘道远、吴素贞、黄俊、黄新文等。他们创作出的散文诗,特点各异,有的思辨理性,有的意蕴古典,显示了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2018 年 10 月,《新世纪江西散文诗精选》(刘晓彬主编)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仅是江西首部地域性散文诗选本,也是新世纪以来江西散文诗创作者的一次集体亮相,对全面梳理新世纪以来江西散文诗创作队伍、创作现状以及创作水平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对江西散文诗创作群体的集结亮相,明确各自的创作特色,对推动江西散文诗良性发展,分析和研究中国散文诗地理版图中“江西力量”的状况,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该书精选了 112 位新世纪江西散文诗创作者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力作共计 300 余章,全面展示了江西散文诗创作群体在新世纪以来的创作成就,呈现出了一个精彩纷呈且生活气息浓郁、富有哲理情趣的散文诗世界。

应该说,新世纪以来的江西散文诗延续了改革开放后大繁荣的发展势头,继续收获着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当时已步入耄耋之年的李耕,新世纪以来创作的一些散文诗均以组章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皆堪称是诗情并茂、意蕴深刻、内涵丰富。他的散文诗语言越发简练精致,行文曲折尽意,文学涵养深厚。这些作品将散文的洒脱奔放和诗歌的含蓄隽永进行了出神入化的糅合。正如黄幅明所说:“它们是李耕散文诗最有价值的部分,其艺术个性更加鲜明地突显出来。”“题材极为广泛。”2007 年11月11日,在北京纪念中国散文诗 90年之际,李耕被授予“中国散文诗终身艺术成就奖”,并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诗的领军人物之一”。

上饶诗人汪峰长期写诗,同时也兼写散文诗,他的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只要能进入他眼帘并打动他的一景一物,他都能从中发现诗意,特别是善于从平时生活中常见的诸如一口井、一根绳子、一支笛、一缕炊烟、一群鸡鸭等事物中提炼出创作的主题,并用复沓的创作技巧不断强化这些主题。比如他的组章《亚洲朗朗的月光》等,几乎通篇都采用了复沓艺术手法。黄小军大部分的散文诗创作特征与汪峰的创作特征比较相近,在一些作品中均比较喜欢用复沓来强化作品主题,比如他在《侧身,让天空从我的肩背处翻过》一章中以“天空”进行复沓,在《老树如梦》一章中以“老树”进行复沓等。

渭波、熊国太、刘志明、殷红等作者的散文诗与他们大部分的诗作一样,依然透溢出一股清新自然的审美气息,在一定程度上以乡村的恬静、空灵、淳朴、优美的意境,暗合了当下诗人寻找精神家园的情感指向,表达了诗人对灵魂归属的渴望,以及在理想与现实的交汇处对自己心灵的抚慰,从而净化并产生一种供自己和读者渴求的精神之源泉。熊国太注重从内心与灵魂作反省式的深入挖掘,比如《生命的火堆(组章)》等;殷红大部分散文诗依然将创作的视点投向现实生活以及生命意识中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些琐碎的日常事物和经验,比如《生命之源》等。另外,白杨、陈橹、欧阳滋生、黄禄辉、张正勇等作者的散文诗均以朴实、透亮的风格散发出浓郁的乡村情韵和人文气息。

王一木、洪老墨、熊亮等作者的散文诗特点是追求文字的诗意与情感之美,古典意蕴中透溢出一种现代性,语言华丽而空灵,从而使他们的散文诗作品韵味悠长、画面感强。比如王一木有《江右怀古(组章 )》等。熊亮连续出版了多部散文诗集,比如《破茧》,“融纳进作者对生活的体察、积累、感悟和思想、情愫,是一组或激情亢奋或清丽凄美或婉约淡雅或思辨哲理的散弹琵琶曲调” 。

黄书法、朝颜、彭林家、邹冬萍等作者的散文诗风格有些接近。他们在抓住某个意象或事物之后,便展开丰富的想象,从那些意象或者富有诗情画意的事物身上寻找情感的寄托点,以此来确定作品的立意,再以情感逐步推进。另外,朝颜的散文诗作品有一种生命的疼痛,比如她的组章《我无法说出疼痛》抒发了对于生命意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朱仁凤、周启平是南昌进贤诗群创作中进步比较快的两位,在写诗的同时他们专注于散文诗的创作,均有所获。朱仁凤在散文诗创作中展示了她作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以及自我个性;周启平的散文诗大多写得空灵、清丽,行文犹如闲云流水般飘逸;祝成明和胡刚毅既是诗人,散文创作也是好手。散文诗的特点是“形是散文,魂是诗”。因为写诗,使他们的散文诗作品具有了“诗” 的质地。他们的散文诗有一个共同特点:精短简练,意境优美。

陈修平、卢炜、黄春祥、湮雨朦朦、胡粤泉、胡小春等人的散文诗比较明显的特点是更接近于新诗。在这里,我比较赞同诗人于沙的观点,他认为,新诗讲究分行排列,因为分行排列,便于突出句子的重要成分。当然,这些都是诗歌的外在特征,即形式,而非本质特征。关于此观点,李耕先生理解更为透彻,他说:“诗的散文诗不断行也是散文诗,不是诗的自由体诗,断了行也不是诗。散文诗必须以‘散文诗’的语言和意象构思散文诗。不分行的自由,是散文诗家族中独有的‘自由’,比自由体诗更自由的诗的表达形式。”

陈修平的散文诗有一种古典的清新,情韵和意境在字里行间不露痕迹地漫散开来;卢炜的散文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黄春祥的散文诗轻快、明朗、婉转,诗的律动比较明显;湮雨朦朦的散文诗表现了一种内在的意蕴,透溢诗意;胡粤泉的散文诗都比较精短,从中可以看出,她平时收集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创作时予以提炼。

刘道远、王小林、万建平等作者也是长期从事新诗写作而且一直坚持至今的诗人,他们的散文诗比较注重句式的安排。其中王小林的散文诗主要以结构参差错落的短句为主,参以流畅的长句为辅,他的散文诗作品有一种“冗繁削尽留清瘦” 的清新疏朗之美。

又如刘道远的组章《水墨写意》和万建平的组章《梅兰竹菊莲》等,具有古典意蕴,好似水墨画卷,作品的意象也扩充得比较充分,情感张力处理得比较到位。另外,洪洲的散文诗作品也具有这种特点,比如他的组章《围棋元素》等。这些作品都在努力地向读者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传统中国文化在当下价值重构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可喜地看到江西散文诗创作已步入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期,一批具有创作潜力的中青年散文诗创作者正在不断进入中国散文诗坛的视野,祝愿他们的散文诗创作的前行之路越走越宽。

(作者单位:南昌高新区教育事业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