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正视变革 重塑格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张鹏禹  2018年12月20日08:29

12月15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等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媒介生态下文艺评论的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与会学者就新媒介生态下文艺批评的新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夏潮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业态,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格局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回顾文艺评论40年走过的历程,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边国立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众影评蓬勃发展,对提高电影观众文化水平意义深远,新媒介生态下,人人当起“评论家”的现象又出现了。针对新媒介新形势,河北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汪帆认为,在新时代,把握好现实生活的本真世界与文艺作品的艺术世界的关系对重塑文艺评论家形象非常重要。

当前,各类批评主体涌现,批评场呈现多元发展的格局。山西省作协主席杜学文认为,当前的评论有三种主要形式,一是以欣赏者为主体的赏评,特点是具有即时性并能带来经济效应;二是娱乐记者为主体的娱评,特点是影响力大,具有新闻色彩,抓人眼球;三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评。陕西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将以互联网为媒介载体的文艺评论新形式细分为三类:豆瓣、时光网、猫眼电影等新媒体平台上评论;虹膜、枪稿、深焦deepfocus等电影类微信公众号评论;知乎、百度贴吧、天涯论坛等贴吧类评论。

关于新媒体评论的特点,《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新媒体评论侧重对某个点进行解读;评论语言跳跃、口语化,贴近网络自媒体原住民的习惯;更加关注评论本身的点击量,缺乏内在深刻性。张阿利认为新媒体评论的数据支撑是传统评论缺乏的,数理性表述使评论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评论的点击量、阅读量、转载量能够即时掌握。

新媒体评论给传统评论带来的冲击与对策是与会专家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认为,新媒体上一些优秀评论,视野开阔,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作品,见解锐利。在《中国文化报》高级记者赵凤兰看来,批评主题多元化的背后,秉持公心、保持清醒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共同的,要树立文艺评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彭文祥认为,当前文艺评论的新对象是网络文艺,对这方面的关注能激发网络文艺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过程中由“最大变量”向“最大增量”转换。

正视新媒体评论的存在和特点,形成差异互补的批评格局。“各安其位、各就各位”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她说:“面对新媒介批评的冲击,有时候不如坚守自己的本分。”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审陈芳认为,未来的趋势是,新媒体评论与传统文艺评论相互交融,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