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11月《当代书评》好书榜

来源:华西都市报  | 张杰  2018年11月13日11:58

尘世滔滔,好书为帆。万象缤纷,阅读为灯。从2018年9月起,《当代书评》栏目持续推出月度好书榜。进入月度好书榜的图书,将会于年末进入年度当代书评“十大好书”候选之列。9月23日已推出月度好书榜第①期,推荐了李敬泽的《会饮记》,阿忆的《刻在灵魂深处:80年代之北大记忆》等多部最新出版的好书。11月11日推出月度好书榜第②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购书的参考清单。

1

历史小说的虚构是更高意义的真实

《地狱变相图》

刘正成著 作家出版社

《怀素自叙帖》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地狱变相图》何以会出自吴道子之手?孔尚任在《桃花扇》中为何敢大抒亡国之痛?一对政敌如王安石与苏东坡竟能忘情地唱和钟山?元稹到底在《莺莺传》中写进了多少隐私?《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同时而成,然而作者心境何以迥异?这些疑问可以既属于历史也属于小说,也是刘正成在他的历史小说集《地狱变相图》关心和处理的对象。

刘正成是书法大家,知名度甚高。但较少人知道,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风华正茂的刘正成写了一批有关中国古代文化人物的小说。这批小说先后结集出版了两回。2018年10月,《地狱变相图》又由作家出版社原封不动出版第三次。虽为上世纪80年代旧作,但如今读来仍饶有趣味,且涉及到当代中国文化开放、观念变革、历史小说的复兴等重要话题,再版依然引发文学界的瞩目。

作为书法家,刘正成对历史上的书画人物大家、典故自然非常熟悉。这也在他的小说中,有深刻体现。在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到怀素书写时“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的超然与癫狂。看到他写苏东坡,写画圣吴道子,写孔尚任,写侯方域和李香君。在《怀素自叙》一篇中,他给我们展现了唐代京城书法圈或文人圈一场细致入微而又放诞豪饮的交往盛宴。颜真卿和怀素在小说中重新复活。北宋曾主导过变法的王安石与乌台诗案的苏东坡,他们二人的历史交集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是断点式的,其脉络和线索如云中龙爪,几乎连草蛇灰线的踪迹也难以追寻。而刘正成在小说《半山唱和》中,让这两位千年以前极有才华与个性却在官场政治上是冤家对头的人,将隐藏于各自胸中的歉疚和块垒在金陵的重逢中和盘托出。

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专门为刘正成历史小说集《地狱变相图》第三版写了长篇序言《缟夜炫昼》。刘正成作为书法家,写出如此有水平的小说,也让吉狄马加很感慨,“刘正成以书学成就名扬海内外,以至于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被遮掩。”吉狄马加还分析了历史与小说的关系,“当对历史细节进行的学术考证中止的地方,则是小说艺术的想象可以运行的起点。历史小说,应该是对新的历史意义再次孕育和生成,是人类对于历史空间的另一种极有趣味和巨大价值的拓展。这些是历史学者在缺少史料或者在有限的史料中根本难以做到的,而小说却可以在其想象的逻辑中完成。历史学著作可以做到真实,但那是有巨大缺口的真实;历史小说可以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虚构,但那是比简单的真实具有更高意义的真实。”

2

“要懂老舍,必须得会喝豆汁儿”

《老舍和他的作品》

胡金铨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在为数不多的文人导演中,胡金铨是一个。胡金铨是一代武侠电影宗师级人物。他的电影代表作有《侠女》《大醉侠》《龙门客栈》《迎春阁之风波》《忠烈图》《山中传奇》等。其中《侠女》获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由此将华语武侠电影推广到全世界,也令胡金铨成为头一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瞩目的华人导演。他热爱文学,并有《胡金铨谈电影》《胡金铨随笔》等文字作品。

作为读者,胡金铨是一位老舍迷。他喜欢看老舍的小说,在为导演处女作《大地儿女》创作剧本时,“有小部分是从老舍的《火葬》中获得灵感的”,而且“从《四世同堂》也拿了一部分过来”。胡金铨还曾想过和李翰祥一起,将《四世同堂》拍成电影,可惜碍于原著的篇幅没能拍成。上世纪70年代,在一个偶然机会下,胡金铨看到香港杂志《明报月刊》上刊出有关老舍的文章,他反馈给总编辑胡菊人说:“这文章很多错处。”胡总编趁势向胡导演邀稿,于是胡金铨于1973年到1975年期间,在《明报月刊》上开专栏,讲老舍生平和创作。后被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关于写作的过程,胡金铨自陈:“这大概是我自己最花钱写成的文章。我去过伦敦的东方图书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现代中国图书馆、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等地方,调查了许多资料。”

书中收集了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2018年,后浪出版公司将胡金铨这本《老舍和他的作品》重新出版,还重新补齐了1977年版原著中没有收录的最后一章。

胡金铨对老舍的书写,不是那种仅仅从作品读后感角度的文字,而是非常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型文字。他将老舍的生平、文学作品、文艺活动,都进行详细的叙述和研究。胡金铨还将老舍的作品串联起来,阐述老舍笔下人物的行为方式和作家自身的人生哲学之间的互文性关联。

胡金铨怎么就对老舍如此情有独钟呢?首先,我们了解到,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胡金铨1932年生于北京,1949年移居香港。胡金铨说,要懂老舍,必须得会喝豆汁儿。胡金铨写的文章带有“北京小市民”范儿文笔,将老舍这一辈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堪称很有“老舍”味儿的老舍研究书籍。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的角色、银幕外的导演本人都是一生处于“行走旅途”中的“江湖客”,老舍在其笔下也有了辗转国内外的漂泊者形象。以故乡北京为连接点,“游走”成为这两位大师人生轨迹的关键词,其间的艺术影响和气韵传承也可以借本书一窥。

3

一部精神“营造史”亦是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

《考工记》

王安忆著 花城出版社

《考工记》本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手工业技术文献,记载了各种工艺的规范及体系。著名作家王安忆的最新长篇小说《考工记》,是带着历史视线的长焦,描摹出的一个上海故事。故事的主角,从上海洋场的小开,逐渐变成一位普通劳动者。1944年秋末,经历战乱,跋山涉水,世家子弟陈书玉终于回到位于上海南市的祖宅“煮书亭”。陈家三代同堂,人口众多,而他却是陈家的“透明人”,亲情淡薄,和所有家人都不熟。但他爱好交友,与花花公子朱朱、律师世家的奚子、开木器行的大虞等四人被戏称为:西厢四小开。此前,就是在奚子的刻意诱导下,陈书玉与奚子的“弟弟”结伴,一路掩护着几位神秘人前往重庆。日后,也是因为与“弟弟”的渊源,他才得以多次规避风险,平安度日。

然而,时代大潮一波又一波冲击而来,文弱青涩的他们,猝不及防,被裹挟着,仓皇应对,各奔东西,音信杳然。“西厢四小开”早已分崩离析:奚子音信杳然,朱朱结婚,只有大虞还在。在上海的三人重聚时,还以为生活能安稳地过下去。但时代的浪潮一浪冲击着一浪,首先出事的是大虞,父亲因无意收购了日产而获罪,财产充公,阖家迁往乡下。接着是朱朱入狱,后全家移居香港。四小开猝不及防地被命运推着走。从此各散东西。只有陈书玉还留在上海。陈书玉渐成一件不能自主的器物,一再退隐,在与老宅的共守中,共同经受一次又一次的修缮和改造,里里外外,终致人屋一体,互为写照。人物沉浮与老建筑的存亡紧密相连,时代的起落更迭促使陈书玉个人的成长与嬗变。半个多世纪前的“西厢四小开”,各自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他们是千万上海工商业者的缩影,是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沧桑注脚。

“这幢木结构的宅院,追究起来,哪里是个源头!榫头和榫眼,梁和椽,斗和拱,板壁和板壁,缝对缝,咬合了几百年,还在继续咬合”;“百姓的日子,似乎有恒常的性质,像水一样,无论从谁家岸边过,都一逕向前去,这里断了,那里又续上”;“时代将人世划分成两边,这边是过去,那边是现在”;“这宅子里的人,好像一代一代的蜕壳,蜕到后来,终于什么也没有。”王安忆一贯擅长细腻节制的笔触,熨帖人心的语言。继《长恨歌》之后,《考工记》是王安忆书写的又一部低回慢转的上海别传,而“上海的正史,隔着十万八千里,是别人家的事,故事中的人,也浑然不觉”。

《考工记》的故事来自于王安忆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走访上海市中心老宅的灵感。在小说后记中她写道,“我将小说题作‘考工记’,顾名思义,围绕着修葺房屋展开的故事。又以《考工记》官书的身份,反讽小说稗史的性质……这个人,在上世纪最为动荡的中国社会,磨砺和修炼自身,使之纳入穿越时间的空间,也许算得上一部小小的营造史。”

4

神秘的“袍哥”有着怎样日常的面相?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王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叫《傻儿司令》,讲的就是袍哥的故事。里边有一句话叫“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道出了四川袍哥人耿直的性情和大家对袍哥的这种历史的记忆。但长期以来,“袍哥”这个称号一直是处在戏言的层次。人们差不多都是在文学作品或者是舞台的表演上,遇到或者用到这个称呼。但袍哥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到底有何特点,很多人都没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因而关于袍哥,众人的印象也是很不同的。有的人主要认为他们是杀富济贫的梁山好汉,有的人则更把他们看作是挑战社会秩序的负面组织。

澳门大学杰出教授王笛,是四川成都人。他曾以两部“茶馆研究”名震学界(《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茶馆:成都公共生 活 的 衰 落 与 复 兴 ,1950-2000》)。2018年11月,王笛又拿出一部新历史著作《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王笛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70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

王笛在书中分析指出,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当其最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的重要力量。他们除了人数众多以外,他们发展武装,控制地方,渗透到党政军各级机构;基层选举如果没有得到袍哥的支持,便无法在竞选中获胜。王笛在书中也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一面。我们得以了解袍哥的日常生活、经济状况、家庭矛盾等难得一见的细节。有助于我们一改以前关于袍哥的判断,给读者很多新鲜、更全面的认识。比如它没有那么秘密,在民国的时候,据不同统计,绝大部分成年男性都是袍哥成员。袍哥组织有它独特的文化,而且袍哥的首领也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么有钱有势力,有的就是被剥削的角色。

袍哥始终是政府明令取缔的组织,且内部有一套严密的帮规,违规可能受到严惩,因此获取他们的信息格外不易。王笛的研究,所重点参考的是那份尘封七十年的调查报告。作者是当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女大学生沈宝媛,她在机缘之下结识袍哥首领——“副舵把子”雷明远,并和雷家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得以深入观察一个秘密会党的成员及其家庭。她写了46页的毕业论文,为这个已经消失半个多世纪的传奇组织留下了一手资料。

5

“你们都是星尘”:当下时代的普通人生

《中年妇女恋爱史》

张楚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7年,青年作家张楚初读安妮·普鲁的《近距离:怀俄明故事》。“这位美国老太太的短篇粗粝彪悍、凛冽短促又蛮横,像把卷了刃的宰牛刀割拉着你的心脏。《工作史》可能是这部小说集里最短的,它不带任何情绪,只有客观叙述而没有细节描写。这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的一生,也是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一辈子都在为吃饭奔波,从来没有放弃,也从来没有收获,从失败中来,再到失败中去。”当时读完张楚就想,他也要写一篇这样的小说。

2018年11月,张楚出版了他最新小说集《中年妇女恋爱史》,这应该是向《近距离:怀俄明故事》致敬的作品。这批间跨度为2015—2017年,如同北方平原上萌生的植物,令人觉得踏实和亲切。他记录了当下时代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思考着人们的精神困境。张楚坦承,在执笔的时候,他一直记得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的著名结尾——“他们在苦熬”。这些小说都在讲普通的人生,在浩瀚的宇宙中,那些普通人如无数个星尘一样渺小的个体,沉默着,与时光融为一体,但是,星尘也是星辰,作家张楚发现了它们发光的一面,他说:“这一切,无比美妙却不自知。”

在国内70后作家群体中,张楚的实力显著,被圈内外都认可的实力青年作家之一。他曾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等杂志发表过小说,出版多部小说集,2014年,因短篇小说《良宵》获鲁迅文学奖。当时的张楚还在河北省滦南县国税局工作。2018年5月,在《青年作家》杂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主办的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揭晓,张楚是其中短篇小说唯一的主奖获得者。

张楚说,由于自己多年生活在县城,小说里面大部分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县城这样的背景里,这些人物虽然有自己的局限性和桎梏,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不比一个伟大的人干瘪,相反,可能同样的丰盈、旺盛。“正如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的那句话“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物理的最诗意的事情:你们都是星尘。”

6

“追忆逝水年华”你的机会来了

《追寻逝去的时光》漫画版

斯泰凡·厄埃绘普鲁斯特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普鲁斯特的“难读”与他的名气齐名。或许,打开普鲁斯特的正确方式是漫画。相比于大部头的小说,通过漫画的形式,一口气读完《追忆逝水年华》(现中文版译为《追寻逝去的时光》)的机会来了。《追寻逝去的时光》漫画版,是法国漫画家斯泰凡·厄埃改编自原著,对话与旁白均摘自小说原文,无一字增删。原著小说共分七卷,讲了叙述者的童年记忆、出入上流社会的经历、友谊、爱情和回忆。它讲了上流社会和半上流社会的浮华和众生相,精确地描述了“一战”前夕法国的社会、经济与阶层。漫画的第一卷乃是根据小说的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改编而成,讲述了作者对童年居所贡布雷和家庭密友斯万先生的记忆,以及斯万和奥黛特之间爱情的萌发和式微。

对大师的经典之作改编,是不易的。漫画家厄埃的改编野心勃勃却又虚怀若谷,满怀敬意。对这部小说了如指掌的他,文本取舍极具匠心,不取则已,取则无一字增删,画风传承延续《丁丁历险记》经典“清线派”风格,十九世纪法国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不管是将小说烂熟于心的人,徘徊门外犹豫不前的人,还是从来没有机会读完过它的人:这部漫画都会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普鲁斯特天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