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业内专家把脉天津戏剧创作

来源:文艺报 | 津 闻  2018年11月05日09:00

为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戏剧创作成果,由天津文联、天津剧协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天津市戏剧创作成果巡礼暨海河戏剧发展论坛” 10月23日在天津举办。此次论坛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采取“一对一”的方法,即由一位熟悉天津戏剧院团和戏剧创作成果的专家针对一家戏剧院团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重点创作剧目进行巡礼回顾,为戏剧院团的发展和戏剧创作厘清思路和发展方向。

创建于1984年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京剧领域的一块艺术高地。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将该团的成功经验总结为“传承的扎扎实实,创造的有声有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孟广禄为代表的艺术家遵循京剧精神和京剧传统,在继承传统京剧流派的艺术特色方面,扎扎实实;二是与时俱进,积极吸收现代精神,既创作出《郑和》等新作品,也改编整理了《韩玉娘》等作品,在京剧的创新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谈到,戏曲人才如何培养是当今戏曲传承发展的一大难题。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开创并坚持“向大师求艺”以及“百日集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京剧新人,对其他戏曲院团具有借鉴意义。

成立于1951年的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底蕴深厚,是话剧创作的重镇。改革开放4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上演了100多出话剧,不少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甚至成为话剧舞台上的经典。在回顾剧院近40年创作历程的基础上,南开大学教授李锡龙表示,剧本,一剧之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剧本的核心作用在戏剧领域受到轻视,很多人只知道这出戏是谁演的,是谁导的,却不知道它的编剧是谁。他期待未来天津人艺在原创剧目的创作上重视剧本的核心作用,注重剧本文学性的打磨和钻研。“剧本能够在文学史、戏剧史上立得住,演出就能够在话剧艺术史、演出史上站起来,这是作品成为不朽的艺术经典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