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想象力与世界观——少儿科幻创作谈

来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 马传思  2018年10月19日08:34

少儿科幻:想象力的文学

作为泛幻想文学门类中的一种,少儿科幻是以“想象力”见长的文学类型,这一点毋庸置疑。想象力对于个体成长乃至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性,也日益成为各界专家的共识。

简单地说,想象力就是利用“思维之矛”,对人类社会已知事物和已有经验进行拆解、重组与再造。

因此,想象可以是“无边”的,但不能是“无根”的,它应该真正扎根于现实。科幻文学中的想象力,是对现实世界中人的生存、社会的精神与科技等各层面的发展历史与路径,及未来走向的观照和生发。从这个角度来说,少儿科幻与成人科幻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它们的想象力都有着强劲有力的“现实之根”。

与之相应,这条“现实之根”上要能盛开瑰丽的科幻之花,还需要借助于缜密的逻辑推理。其他类型泛幻想(儿童)文学可以借助神话、童话、魔法等元素而展开“想象之翼”,而科幻,应该是以一种符合科学规律的“逻辑之网”来进行“超逻辑”思维。

在我看来,我们在谈论科幻尤其是少儿科幻中的想象力时,一定不能忽视了上述的“现实之根”和“逻辑之网”,否则,这种想象可能就变成无源之水,变成奇谈怪论。

我曾经看过一篇评论文章,作者在文中批评文学界的“科幻热”时说:“很多作者厌倦(或没有能力)用显微镜观察熟悉的人世,于是企图用望远镜去瞭望遥远和陌生的场域,并以未来的名义震骇当下”(张定浩,《文学与名物》)。

在少儿科幻的创作中,这种情况是不是也存在?如果缺少对现实生活和童年生命的深入观照,而是用对“异乡人经验”的玄想,来弥补和替代“现时性体验”的匮乏,这可能会导致作品在题材和情节上出现各种雷同。

说到这里,我要特别推荐最近看过的一本国内作家写的少儿科幻作品——大连出版社推出的《地球儿女》。作品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一次预想:由于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不再是自然繁殖,所有的人类新生儿都是在一个类似蜂巢的大产房中出生,生育方式的变化,导致人类进入“无爱社会”。

客观来说,这部作品的故事架构还可以处理得更好。但在我读过的少儿科幻作品中,这部作品中的科幻元素却显得很珍贵——虽然里边的设定在成人科幻中并不鲜见。与之形成对照的,很多少儿科幻作品在题材上容易徘徊于“老三样”——机器人、外星人和克隆人,而推动情节发展的道具也往往是那熟悉的“三件套”:飞船(类似的还有时光机、游戏机)、超能力以及各种披着“未来”光环的高科技设备。

我们或许可以展望:对于少儿科幻来说,今后的更进一步发展,或许就体现在对上述问题的突破上。

少儿科幻:世界观的文学

吴岩曾指出:“比科幻小说中的科学知识更加重要的,是科幻文学给人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他的这番话是针对科幻小说与科学教育、创意教育的关系说的,重在强调科幻小说对受众的思维方式的内在影响。而这个观点对于我们辨识和指证少儿科幻的特质,同样具有启迪性,那就是,我们如何从精神层面上来辨识和确立少儿科幻的价值?

少儿科幻在精神层面上的作用,当然首先体现在想象力的开发上。而这种对想象力的发掘,有一个特定的指向,就是无限敞开的未来。

在拙作《冰冻星球》中,通过对拉塞尔星文明快速发展又急剧衰落的叙述,我尝试着建构一种关于我们身处其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可能性叙事,以此体现对未来的关照。在我接下来一个科幻小说系列的创作中,我将继续沿着这条路径做进一步的尝试。

但这条路径上有一个难以避开的陷阱,那就是:一不小心,少儿科幻就变成了浅显化的“伪成人科幻”。关于这一点,我曾在另一篇小论中谈过,此处不再赘述。

所幸,少儿科幻还可以有另一条路径可以探索,那就是从对无限敞开的世界的关注,回归到对无限敞开的世界观的观照。

在拙作《奇迹之夏》中,我尝试了一二。我让十二岁的主人公阿星陷入一场带有悬疑色彩的冒险故事之中。但我真正关心的,不是阿星如何去完成一场惊险刺激的冒险,而是在这场接连不断的冒险中,他的心灵世界会受到怎样的冲击?他的精神会发生怎样的蜕变?

对于我的尝试,文艺评论家刘颋这样说:“《奇迹之夏》是从科幻视角来写的。它并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传统科幻写作,它是由一种科幻视角和科幻思想来结构文本的。”进而,她提出,少儿科幻“其实是一种世界观的重新构成,是一种对世界的重新构成可能性的探索和思考。它涉及对我们现有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种质疑、一种反思、一种拓展、一种思辨”。

《奇迹之夏》还只是对刘颋老师观点的一些浅显的尝试。但在我的创作中,这种尝试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从《你眼中的星光》开始,到《奇迹之夏》,我都竭力通过科幻的视角,去探索世界观构成的多种可能性。换句话说,我竭力在科幻的视角下,去凸显对生命的观照,对心灵空间的拓展,去实践一种我称之为“科幻视角下的生命体验与情感关怀”。

就像作协主席铁凝曾说过的一样:“文学应当有力量惊醒生命的生机,弹拨沉睡在我们胸中尚未响起的琴弦;文学更应当有勇气凸显其照亮生命,敲打心扉,呵护美善,勘探世界的本分。”我想,即使是少儿科幻文学,也不能丢掉这种真正的“力量”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