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十三辙歌谣》质疑

来源:文艺报 | 史震己 史冬梅  2018年10月15日08:27

微信公众号《早安京剧》推送的《十三辙歌谣》(以下简称《歌谣》)已在京剧圈内流传,并受到一些人的肯定与赞扬,说明它已具有了一定的影响。《歌谣》给汉字归辙,根据的是北京音系;这样的归法,会讲普通话并掌握了汉语拼音的人自己都能做到,如韵母是a ia ua的字即归“发花”辙,韵母是an、ian、uan、üan的字即归“言前”辙……根本用不着去背什么《歌谣》。但如果想依赖它掌握传统京剧唱念(韵白)的音韵,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根本不可能。

一般来说,北方的戏曲和曲艺押韵是根据“十三辙”,但由于不同剧种或曲种的语音系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故某些字的归辙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人尽皆知,京剧传统戏的唱念当中是有一定数量的“上口字”的。所谓“上口字”,即指读音与北京话不一样的字,这些字的归辙,自然要根据京剧的“上口”读法,而不能根据北京音。例如,《中原音韵》有“庚青”韵,而“十三辙”中没有;在评剧和京韵大鼓中,《中原音韵》“庚青”韵的字归入了“中东”辙,二者通押。在传统京剧的唱念里,《中原音韵》“庚青”韵的字有的归入“中东”辙,如“崩朋梦风”等,有的归入“人辰”辙,如“兵平明灯腾能冷正成生扔增层僧荆庆兴庚坑横”等。《歌谣》各辙所列的字完全是按照北京音归入的,照这样去唱念,就彻底取消了传统京剧的“上口字”。

《歌谣》中所列之字,有五个辙的字与传统京剧有抵牾,现将其开列于此并加以分析厘正。

“中东”辙:“正月里,正月正,刘伯温修下了北京城,能掐会算的苗光义,未卜先知的徐茂公;诸葛亮草船把东风借,斩将封神姜太公。”其中的“正”和“城”即属《中原音韵》的“庚青”韵,在传统京剧中是“上口字”,念zhen和chen,归“人辰辙”;只有“公”字属“中东”辙。

“乜斜”辙:“五月里,端阳节,刘备无时卖草鞋;吃粮当兵汉高祖,平贵乞食在长街;推车卖伞柴王主,贩卖乌梅洪武爷。”“鞋”与“街”在传统京剧唱念中为“上口字”,分别念xiai和jiai,应归“怀来”辙而不归“乜斜”辙;“节”(声母为z,尖字)和“爷”属“乜斜”辙。

“灰堆”辙:“九月里,雁鸟飞,大闹江州叫李逵;敬德监工大佛寺,大喊三声猛张飞;东京打擂呼延庆,杨七郎归位乱箭锥。”“逵”与“锥”确实属“灰堆”辙,而“飞”在传统京剧唱念中是“上口字”,韵母为i,应归“一七”辙,“微未”等字与之同韵母(同辙)。另外,同在“灰堆”辙的上口字“内馁雷磊累垒羸泪类擂”等字,韵母与“逵”和“锥”相同(uei)而与北京话(ei)不同;还有少量古入声字如“贼黑”,北京话在“灰堆”辙,传统京剧唱念韵母为e,归入“梭波”辙。这些情况,《歌谣》全都没有反映出来。

“姑苏”辙:“六月里,属三伏,王老道捉妖拿黑狐;法海捉妖金山寺,包老爷捉妖五鼠除;纪小唐捉妖收五鬼,王天师捉妖破五毒。”“伏”、“狐”、“毒”归“姑苏”辙没问题,而“除”在传统京剧唱念中属“上口字”,与“祝”、“出”、“书”、“如”韵母相同,应归入“一七”辙;至于其读音,有些人记为zhü、chü、shü、rü,我们认为应记为[tʂ公式]、[tʂ‘公式]、[ʂ公式]、[ʒ公式]。

“梭波”辙:“十仨月,一年多,薛礼救驾游泥河;文广御园救宋主,薛娇长安赶囚车;哪吒救驾西岐地,赵子龙救驾长坂坡”。“多”、“河”、“车”、“坡”四字虽均属“梭波”辙,但在传统京剧唱念中,“河”是“上口字”,读huo,其余三字不是“上口字”,“多”的韵母是uo,与“河”同,“车”的韵母是e,“坡”的韵母是o。可见,即使是在同一辙里,每个字的读音仍需细加区分。又如“一七”辙,《歌谣》列出的该辙字有“七”、“支”、“胥”、“岐”四个。“十三辙”中“一七”辙最复杂,共包括六个韵母:i、 ü、 i [ɿ]、 i [ʅ]、 [公式] 、er。《歌谣》所列的四个字中有i(七、岐),有ü(胥),有i[ʅ](支),尚缺i [ɿ]、 [公式] 、er三个韵母的字,仍然是不完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