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永昆新作 《孟姜女送寒衣》 的古韵新意

来源:文艺报 | 汪 俐  2018年10月12日08:26

《孟姜女送寒衣》是温州永嘉昆剧团继《张协状元》《琵琶记》等在全国戏曲界产生良好反响之后,又一部精心打造的新编昆剧佳作。该剧获得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首演即好评如潮。业内专家认为,该剧是对传统南戏一次富有新意的新编创作,是永嘉昆剧走“青春版”路线的成功实践。剧团的生命力在于作品,作品的生命力在于精品意识和特有地域风格,永嘉昆剧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县级剧团独辟蹊径的发展路径。该剧正是沿着这条路径生长出的一朵奇葩。

孟姜女送寒衣作为中国传统故事,不同地域、不同剧种基本都有各自独特的演绎。如何依据南戏故事,量身制定,创作出具有永昆剧团风格的剧本,适应当代戏曲观众的审美趣味,是剧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编剧俞妙兰用年轻人特有的当代意识,抛开固有神话和固有定位,让故事回归人性,以微视角来直击人性,从普通女性的角度来诠释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情感历程,以八段锦的叙事结构串联分散的事件,以孟姜女情感波澜为主线来推动剧情发展。同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重新审视了“修筑长城”以及“胡虏入侵”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双重苦难,把长城作为一种避免民族连年征战并有效护卫人民休养生息的战略屏障,作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魂”,铺设成全剧的叙事背景,将剧情由孟姜女思夫之情逐渐向家国情怀推进,使得该剧与传统的“孟姜女哭长城”相比,有了新的立意,让观众对于“修长城”、“殉长城”有了新的思考。这种改编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故事可以有新的视角、新的讲述。新的时代,观众的价值认同也是与时俱进的。该剧能够遵循这样的变化规律,并善于用传统故事阐述当代价值观,赢得观众的认可。

导演俞鳗文在执导戏曲和话剧上都积累了一定经验。该剧能够清晰地看到,她对整部戏有明确定位。首先,她注重审美本体的把握,尊重昆曲艺术规律,通过与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和作曲家的合作,力求把全剧打造成一部纯正的昆剧,使得整部戏的唱念做打都非常规矩地道。其次,在舞台呈现上,她又充分体现了一贯“不拘一格”“不宗一派”的个性特征,融入表现主义的理念与现代舞台大写意的手法,空间转换、人物意象表现非常明确,有别于传统戏剧的舞台呈现。舞美设计简约优美,场景转换别具一格,服装道具注重细节,舞台布景手法抽象。再次,她尊重永嘉昆剧长期以来的特色定位,着力凸显永嘉昆剧的质朴本色和平民气息,让孟姜女这个人物以及剧中其他角色更加平民化,让观众更容易接近。

永嘉昆剧表演具有古朴、自然、明快等特点。该剧每个演员都体现出非常高的艺术水准,表现出彩。尤其是孟姜女扮演者由腾腾表演功底扎实,令人过目难忘。这是一部单主人公的戏,孟姜女是绝对的主角。作为一名“80后”青年演员,由腾腾的先天条件和自身努力在业界有口皆碑,再加上前辈艺术家胡锦芳老师的精心指导,使得整部戏她的表演稳健、身段优美,唱念都十分见功力。此外,该剧行当齐全,老生、花脸、老旦演员个个出彩。尤其是“走途”那场戏,以单纯的表演来表示场景的变化、表意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演员演技是极大考验。这与锡剧《珍珠塔》中的“走雪”、越剧《情探》中的“行路”有相似的地方,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永嘉昆剧团以一个小剧团的人马,展现出了大剧团的风范。

永昆曲牌音乐具有较多的灵活性与自由性,可以“改调而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以“九搭头”为代表的永嘉昆剧音乐结构。该剧作曲是深谙昆曲音律的名家周雪华,她对全剧唱腔、音乐作了精雕细琢,曲牌仍然严守格律,曲调保留正昆的主腔,形式上保持永昆特色。特别是随着剧情的推进,情绪内容转换的加快,使用永昆特色“九搭头”,几个宫调和南北曲都出现在同一场戏里,加快了节奏,缩减了枝干腔节拍,使得曲子流畅生动,又不失昆曲的古雅别致,对新编剧目如何凸显剧种特色,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然,一部原创的昆曲作品刚刚出炉,不可能十全十美,该剧亦是如此,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整场戏对孟姜女的情感铺陈采用单线叙事,显得比较平直,情感和情节的跌宕起伏显得有些不够;最后一场戏“石颂”略显突兀,与整部戏的叙事方式有些不太搭调;个别场次的服装搭配和整体还不够统一;年轻演员在念白上,对永昆特色把握不够精准,等等。这些都有待于主创团队进一步加工打磨。尽管如此,作为昆曲界以“草昆”风格为鲜明标签的永昆,在演创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创作出这样一部让人振奋的作品,为观众欣赏和理解别样的昆剧风格提供了又一个范本,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