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玄幻IP改编如何破解困局?

来源:文学报 | 孟隋  2018年09月17日13:15

在各类网络小说中,玄幻是阅读量最高的类型之一,读者粉丝众多。然而,在这几年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热潮中,由这一类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口碑却普遍较低。至本文写作时,去年的《择天记》豆瓣评分 4.2,今年上半年的《莽荒纪》评分 3.2,刚上线的《武动乾坤》评分变动还较大,但目测打一星评分的用户约占38%。与那些本质上是言情剧的女性玄幻IP(如《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相比,占据网文主流的男性向玄幻IP的口碑可说是崩盘的。这些来自知名网络小说作者、原著口碑不错的作品,为何改编成影视剧后少有成功之例?

推给技术和资本条件限制是最容易的事。目前的影视制作技术想要跟上玄幻小说的想象力,成本必然极高。但是,即使是在技术不成熟的时代,我们也曾把《西游记》《封神榜》这样的题材拍得很魔幻。而玄幻IP影视改编的资本投入其实不少:《莽荒纪》有3亿元投入,《武动乾坤》则号称投入6个亿,为何还是难逃失败?

美国“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说过:“摄影镜头是可怕的X光机器,任何虚假的东西都逃不过它的透视。它……将每一个脆弱无力或虚张声势的故事转折剥脱得一丝不挂。”通过视觉呈现的故事,情节的圆满度和逻辑的自洽性都会经受更为严格的检验。而网络玄幻小说的故事线本就缺乏严谨性,主要情节早被网友概括为“打怪、升级、换地图”,故事主线则多是:修炼、战斗、再修炼、再战斗……最终修炼成至尊主宰般的存在。在小说中,“主角光环”掩盖了人物之间正常的情感互动,作者可以直接用讲述的方式进行干预调和,但一旦影视化,经过摄影镜头的“X光”,这些夸大的情感就显得过分,人物关系也会随之解体。

与文字相比,图像的属性决定了它很难“堆砌数据”。比如,每个人物有多少法宝,有怎样的力量等级,在小说中可以讲述得非常清晰,但呈现为图像就会比较困难。在小说《莽荒纪》中,主角纪宁每一次升级、升多少武力,都有相关际遇、缘由佐证,但在电视剧中,他的武力是怎么增长的,处于什么水平的武力,则完全不清晰。不能清晰呈现主角的 “升级”过程,但剧本却保留了升级的主题,如此这般,情节就会显得莫名其妙,缺乏逻辑上的支撑。可见,一经摄影镜头这种“可怕的X光机器”照射,玄幻小说在故事线的严谨性和人物感情线上的不足就显露无遗。

原著故事基础不牢靠,改编起来既要掣肘于原著,又要迎合资本逐利的要求(方便拍摄、节约成本等),便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电视剧《斗破苍穹》尚未开播时,就闹出过 “斗气化马”的笑话——该剧海报显示出,剧中很多人物都骑着马,便有网友质疑这是把玄幻剧改编成武侠剧的节奏,于是也就有了“斗帝,你可敢与我下马一战”的调侃。《武动乾坤》也是如此,原著中出场就是“生玄境大成”强者的应欢欢,在剧中居然连铁木山庄的大门都翻不过去,这让比他低几个等级的其他高手们情何以堪。此外,为调和忠于原著和方便制作方之间的冲突,改编会删减合并人物、规避复杂故事,这样改出来的内容,故事缺乏前因后果的牵连,人物性格平庸,人物关系简单无趣,既让喜爱原著的读者不满意,也无法吸引新的观众。

严格按照网络小说原著去进行影视改编,既不可能,也不现实。网络玄幻小说一般会连载两三年之久,超长的文本包含或隐或显的众多情节和各式各样的系列场景。但是,这些松散的海量内容,却提供了“二次创作”和 IP再开发的可能性。电视剧若想开发玄幻小说的“粉丝经济”,那它的改编就得拿出更多的“二次创作”来,完善原著的故事性,让人物关系更严谨、更完善。比如《莽荒纪》里面的九方混沌国、北休世界神的故事,在原著中没有完全展开;《武动乾坤》里“符祖大人”和八大祖符之主的故事也有很大的二次创作空间。再以《斗破苍穹》为例,原著总是会有一些线索尚未完全展开,比如,主角萧炎从母亲那里获得了一枚改变命运的戒指,如果能用电视剧的方式交代戒指的更多由来,说不定会更吸引原著粉,原著也会因此变得更为丰满。

大众文化研究者亨利·詹金斯提到过“多平台娱乐”的案例。他认为,现代娱乐业已采纳了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跨媒介叙事”以实现“产品增效协同”的方式。同一个原创故事,可以由不同的内容平台“共同创造”,“让每一种媒体都能为消费者奉献新的体验,扩大消费者欣赏连锁产品的切入点”。如果电视剧能和玄幻小说“共同创造”故事,那么,受众就会得到更好的满足,因为这样的“新作品能够提供新见解新体验”。所以,玄幻小说IP的影视改编策略或许可以据此调整,既然原著本身的故事性和人物关系都难以直接影视化,那么不如在原著的基础上重构或延续出一个新故事。恐怕这也是目前玄幻IP困境最好的破解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