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布客榜月度书单:文化的长旅

来源:北京晚报 |   2018年09月16日21:50

《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

樊树志

中华书局

本书是历史学家樊树志先生以全球史的视野细讲晚明史的新作。作者樊先生年届八十而笔耕不辍,史识史见与历史新知交融笔下,以朝廷间的日常细节描绘出一幅晚明的历史长卷。本书从万历间皇帝与大臣的立储之争,到天启年间阉党与东林党争,呈现了万历皇帝复杂的内心世界及东林士人在传统儒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信念与阉党横行、颠倒黑白的现实世界中的思想挣扎,重新向宏大叙事致敬。

《伟大的海:地中海人类史》

(英)大卫·阿布拉菲亚

徐家玲 等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三千多年来,地中海一直都是人类文明的一处伟大中心。这本书是第一部完整叙述地中海历史的著作,规模恢弘:在时间上,从公元前3500年前后马耳他神殿的建立到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在空间上,从直布罗陀到雅法、热那亚与突尼斯,旨在探求地中海不同程度地融合为单一的商贸、文化乃至政治区域的过程以及不同融合时期是如何在剧烈的瓦解中结束的,还生动记叙了朝圣者、海盗、苏丹、海军将领等人物的经历。作者通过梳理大量错综复杂的细枝末节,带领读者从腓尼基人和特洛伊人的时代一直走到现代,阐明地中海历史对世界历史发挥的重要塑造作用。

参考分类:历史

《行走大唐》

陈尚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唐文明绚烂之极,气象万千,而这本书正为读者还原了一幅唐代诗文长卷。作者陈尚君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专治唐宋文学与古典文献学,梳爬多年,披沙沥金,所见既博,思路亦审慎独到。留心注目于不易为人察觉之微末,搜检那个时代文史中的竹头木屑,研读唐诗里的字句修辞,结合最新文献发现,或考辨真伪,或评赏诗文,或点评专著,或商榷观点,补正史未尽之处。评骘人物,揆之以情,衡之以理,允称通达;论述诗歌之演化、传说之流衍,抽丝剥茧,至乃有推理破案之妙趣,字里行间可见作者治学的苦功与乐趣。内容虽专,但行文明畅,读来盎然有致。

参考分类:历史、文学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

贫穷与暴利》

(美)马修·德斯蒙德

郑焕升 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这本书聚焦美国愈演愈烈的住房问题,来自真实的底层故事,曾获普利策最佳非虚构图书奖。面对房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收入却停滞不前、甚至不增反减的怪圈症结,社会学家马修·德斯蒙德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深入贫困社区,试图探索问题的核心。书中讲述了八个在绝境边缘的美国家庭的故事,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去交房租,生存条件却不断突破底线,而房东的“烂房”却获得不菲的收入,成为暴利的源泉。在房东、住客、市场、国家政策的蛛网中,作者对住房现象进行了系统性反思,这是一本关于贫穷的启蒙之书,也是一部呼吁行动与改变的作品。

参考分类:社科

《铁道之旅:19世纪

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金毅 译

这是一部阐述“铁路”的独特作品。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它的创制、发展对人类生活、生产方式有巨大的影响。作者是德国历史学家和文学研究学者,在这本书中,探讨了人们对风景观感的变化、旅途交谈的没落、铁路车厢分隔问题、铁路旅行病理学、工业疲劳和休克的历史以及铁路与城市的关系等诸多话题,以此来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和社会结构变化。铁路出行带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但在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们在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

参考分类:历史、文化研究

《发现东亚》

宋念申

新星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概念是很晚近的产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渐定型,后者则只是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亚洲”的概念天然带有欧洲视角,而东亚人逐渐接受这个身份标签,却是从1885年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的时代才开始的。本书正是以全球性、连续性的眼光,探讨了从16世纪以来的现代世界史——而不是中日韩某一国别史——是如何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展开的。朝鲜半岛七十多年的南北对抗、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其实都是东亚近代化道路上散落的“遗产”, 历史从来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今天对过去的解读。

参考分类:历史

《心灵革命》

(美)李海燕

修佳明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爱情”作为一个词汇、一种观念,本身就是一段历史,而本书中将“爱情”放在中国文学脉络中,探讨了它作为一个词汇、一种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言说和演变。作者通过晚明至当代的一些重要文学作品,勾勒了这一爱情“叙述史”,还将其放在更大的背景下,从中提炼出儒家的、启蒙的、革命的三种感觉结构,来描述中国人情感的复杂结构和互动演变,呈现了近现代中国人如何利用爱情以及情感的话语构建身份、道德、性别、权力、群体乃至国族与世界。我们看到,“爱情”不仅是私语,而是一个世界,既连接着传统里隐秘的色欲与同情,又勾勒了礼教、理智与人格。

参考分类:文学、文化研究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汪冰 译

中信出版社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与科学家,也是影响了世界500多年的“网红”。带着顽皮而执着的热情,达·芬奇孜孜不倦地投入对众多领域的创新研究,包括解剖学、化石、鸟类、心脏、飞行器、光学、植物学、地质学、水流以及武器。与其他达芬奇传记不同的是,这本书的起点不是达·芬奇的艺术杰作而是他令人震惊的7200页笔记,以及他像电影般的演绎着另类而有趣的一生。他的人生提醒我们:无论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孩子,都应不止于吸收知识,更要去质疑,要充满想象力,敢于不同凡“想”,就像任何时代的异类天才和创新者一样。

参考分类:艺术、传记

《明治天皇1852—1912》

(美)唐纳德·基恩

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

明治维新后,日本从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一跃成为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大国。欧美数百年间的变化,在明治天皇在位的四十余年中急速上演;后世日本的命运,在此亦有端倪。然而,明治在位将近半个世纪,却隐身于各个事件和人物背后,难见踪迹。他是历史学家所认为的无能的傀儡,还是普通日本人所崇拜的伟大君主? 历史学者唐纳德·基恩依照《明治天皇纪》和多种史料,从更客观的角度为明治天皇描绘了一幅丰满的肖像以及日本在这段关键时期飞速发展的弘大画卷,带领读者穿过宫廷生活、政治阴谋和国际事务的错综复杂,尽可能接近明治天皇的内心生活。

参考分类:历史

中国如今是世界上的第一烟民大国,但我们对这种外来植物进入中国后的近500年历史却所知不多。美国历史学家班凯乐的这部《中国烟草史》,可以说是该领域的锚点之作,讲述了美洲的烟草从16世纪传入中国,开始在中国商业种植以来的传播历程,从水烟、烟枪、鼻烟、手卷烟到现代机制卷烟工业,是一段非常迷人的大众消费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部较为全面的烟草社会史,涉及生产方式、消费阶层及空间、摩登文化等诸多主题,让人得以从这个细小的维度窥见另类的中国故事。

参考分类:历史、文化研究

《中国烟草史》

(美)班凯乐

皇甫秋实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关于中国菜的美好记忆,也是一个英国女孩在中国的冒险故事。剑桥毕业的扶霞在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还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了三个月厨艺,品尝了各色中餐美味佳肴。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在这本难得一见的回忆录中,扶霞追溯自己和中国饮食之间的关系演进。透过她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我们熟悉的中国菜。原来不同地方的食物,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

参考分类:非虚构

《鱼翅与花椒》

(英)扶霞·邓洛普

何雨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烽火·乱世·家:王云五家族口述史》

李纯瑛 口述

王泰瑛 整理

东方出版社

王云五是近代著名的出版家、教育家,本书由王云五的儿媳李纯瑛口述、王云五的孙女王泰瑛整理而成,里面涉及许多王云五家族不为人知的故事。李纯瑛女士成长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香港,虽然家境贫困,但凭着过人的胆识以及刻苦耐劳的坚持,考入香港大学,成为早期少数进入崇高的学术殿堂的女性之一。她的这本回忆录描述了家族在混乱时期的失落,以及用决心和毅力克服万难安生立命的旅程。在多次迁移过程中,王云五和他的家人不畏惧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困难,不被环境击败,确保家庭的生存和发展,求得学术和事业的建树。

参考分类:非虚构

《吾国与吾名: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

胡阿祥

江苏人民出版社

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纵横一万里广袤空间的中国,古往今来,国号递更,名号众多,域外称谓繁杂。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地理、民族、政治、语言、文字、心理、名称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全面、深入细密地探讨了中国历代国号、古今名号、域外称谓的形成过程、来源取义、使用情况与复杂影响,得出了“美哉,变动不居而又蕴含深意的中国历代国号;伟哉,沿用不衰而又凝重气派的中国古今名号;妙哉,来源不一而又呈现特征的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的宏观认识。

参考分类:历史、文化研究

朱由校:醉心于玩乐的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生于万历三十三年,即位时虚度十六岁。在此前的岁月中,父亲朱常洛连遭厄运,久久不能册立为太子,不能豫教,他作为其子更逊一筹,应有的豫教几乎完全缺失。父皇登极一个月突然死去,朱由校连皇太子的身份还没有册立,皇储的一系列学习培训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因而,他可能是明朝所有皇帝中最没有文化教养的一个。

朱由校一向贪玩,醉心于骑马看戏,最大的爱好就是做一个工匠,而且手艺颇精。当时人这样描写他们的皇上:“上性好走马,又好水戏,好盖房屋,自操斧锯凿削,巧匠不能及。又好油漆,凡手使器具,具皆内官监御用监办进。性又急躁,有所为,朝起夕即期成”。

朱由校的这种癖好,与身边太监魏忠贤的诱导有密切关系。正如张岱所说:“时熹宗为皇太孙,忠贤谨事之,导之嬉游,甚得太孙欢。”万历、天启年间在宫中当太监的刘若愚,以亲历者的目光描述得更加栩栩如生:“逆贤(指魏忠贤)善射,好蹴鞠跑马。先帝(指熹宗)好跑马,好看武戏,又极好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创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盆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圆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盘旋宛转,随高随下,久而不觉坠下。视为嬉笑,皆出人意表。逆贤喝彩赞美之:天纵聪明,非人力也。圣性又好盖房,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又好油漆匠,凡手使器具,皆内官监、御用监办进。先帝与亲近之臣,如涂文辅、葛九思……朝夕营造而嘻嘻,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天物,任暴殄改毁,惟圣意之适……先帝每日营造得意,即饮膳可忘,寒暑罔觉,可惜玉体之心思精力尽费于此。”

成书于崇祯十六年的《熹庙拾遗杂咏》专写宫中琐事,提供了皇帝醉心于玩乐的一些细节。一类是勤于做工匠,另一类是喜欢演戏看戏。朱由校在率性的玩乐中,流露出创造发明的才智,动手能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在明朝所有皇帝中难见可与比肩者。如果不当皇帝的话,肯定是一位能工巧匠,比起那班一无所长的王孙公子要好多了。与当木匠泥水匠漆匠相比,他当皇帝极不称职,对于朝政丝毫不感兴趣。每天都和亲昵近侍太监涂文辅、葛九思等潜心于斧凿刀削,解衣盘礴,其他人不得窥视。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东厂总督魏忠贤,每每乘皇上兴致勃勃埋首工艺时,传奏紧急公文,请示谕旨,皇帝不耐烦地说:“你们用心去行,我知道了。”

既然皇帝听任大权旁落而无所顾惜,便为充满政治野心的魏忠贤提供了极佳时机。他使皇帝成为傀儡,操纵自如地把持朝政,俨然成了皇帝的代言人。他把皇帝侍候得舒服妥帖,心满意足,皇帝对他更是爱护备至,信任有加,在谕旨中和魏忠贤平起平坐,动辄称“朕与厂臣”如何如何,所谓“厂臣”即东厂总督魏忠贤是也。魏忠贤则照单全收,肆无忌惮地以“九千岁”自居,距离“万岁”仅一步之遥。

明朝的遗老遗少谈到天启朝的历史,异口同声地归咎于宦官之祸。宦官之祸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追问一句: 造成宦官之祸的根子何在?那么皇帝显然难辞其咎,或许可以说,宦官之祸的罪魁祸首就是皇帝。没有皇帝朱由校甘心于太阿倒持的纵容,魏忠贤及其阉党何至于如此嚣张。朱由校一直到死,都认为魏忠贤所做的一切都是绝对正确的,正是这个昏庸的皇帝使得宦官之祸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摘自《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

本期布客榜呈上的是今年七月出版的新书。

文化研究是当今学术研究的“显学”,也成为本期书榜的重要“嘉宾”。《铁道之旅》是一本有趣的书,关注“铁路”这一工业革命产物,从物质实体蔓延到它所带来的诸种新思维意识。另一本《中国烟草史》也是从物质史研究进入文化生活研究的范例,其中烟草与摩登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以看做是另一个角度上的城市文化史。而同由北大出版社出版的另一本《心灵革命》,则从“爱情”这一抽象的词语入手,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进入文化领域,考察中国人在几百年中的感情结构。比起历史研究,文化研究读来多了趣味和鲜活,比起文学研究来,又多了现实的观照和趣味,也是近些年来阅读市场上的新秀。

在历史方面,首先推出八十岁高龄的樊树志先生的《重写晚明史》。不同于现今史学研究的碎片倾向,樊先生重新树起宏观叙事的框架。此外,还有学者宋念申的《发现东亚》、陈尚君的《行走大唐》,或倚重地缘历史政治研究,或依靠文献重回现场。出自外国作家之手的两部作品《伟大的海》与《明治天皇》。尤其是《伟大的海》,以不会说话的“地中海”为主角,串联起对人类世界有重大意义的政治史与贸易史。

还有两部非虚构作品点缀其中,一部是民国著名出版家王云五先生的口述家传,另一部是一位英国姑娘的“中国美食记”,前者有历史的厚重,后者则轻盈有趣,充满了人间情味。好书也如佳肴,邀您共赏。

评委名单(不分先后)

李峥嵘 北京晚报

张玉瑶 北京晚报

王洪波 中华读书报

丁杨 中华读书报

蔡辉 北京晨报

刘悠扬 深圳商报

李礼 东方历史评论

黄帅 中国青年报

张弘 凤凰文化

宋晨希 孔夫子旧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