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专家研讨改革开放四十年西藏文学

来源:文艺报 | 李晓晨  2018年08月31日08:07

改革开放40年来,位于祖国西部的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那里的作家们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以独特的文字记录下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动人篇章,西藏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也引起众多关注。8月22日,改革开放40年西藏文学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作协主席扎西达娃出席会议。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主持。

吴义勤谈到,改革开放40年对西藏文学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40年来,西藏文学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中国新时期文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西藏是一片文学的沃土,蕴藏着丰富的文学资源,西藏文学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地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文学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独特的西藏。多年来,西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家队伍齐整,年轻作家的成长更令人惊喜。西藏文学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为中国当代文学贡献了全新的审美元素,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西藏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深远影响,值得认真总结和讨论。相信未来西藏文学一定会在已有基础上收获更丰富的创作硕果。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对西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西藏文学诞生了许多反映这一波澜壮阔历史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作品,不久前完成主体编纂工作的《西藏当代文学史》就梳理、囊括了这些优秀的作家作品。扎西达娃、益希单增、吉米平阶、央珍、次仁罗布、白玛娜珍等的小说体现出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艺术性探索。与此同时,西藏文学也开始发生变化,作家们的取材更加丰富,更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比如,扎西达娃的小说就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勾连起时代、社会、信仰等方面的命题,贯穿了很多重大历史节点,在写生存和生活之外更多关注精神性的力量;吉米平阶的作品关注藏族人民在内地的生活境遇,体现出宽阔的文化视野和独特的思考维度;尼玛潘多的《紫青稞》饱含生命的质感和生活的气息;张祖文的小说在广阔的天地中书写人性,体现出独特的文学张力。总体来说,西藏作家创作的小说所关注的多是具有世界性的命题,呈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核。而从艺术形式上来看,先锋性则是他们作品共同具备的一大特点,这也在某个历史时期对内地作家的写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风貌。西藏的诗歌、散文、戏剧创作同样饱含着对于至真至善的追求,很多作品都书写大爱和苦难的主题,这是非常独特的存在。比如刘萱的诗作就体现出对生命意义的执著探求,从青春情怀的畅想到满怀思辨的思考再到明媚而忧伤的审美,风格的变化体现出诗人的成长与成熟。

大家还谈到,生命意识、英雄形象、藏地景观、人文思索等在西藏诗人、作家的创作中都有鲜明的体现。他们的创作不拘一格,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与独特的藏文化传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是深深扎根西藏土地上长出来的庄稼。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西藏社会的发展历史、充盈的现实生活,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西藏置身于时代的潮流中,多元文化交融与激荡,为作家的创作营造出丰富的语境,使得他们的作品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展开维度。

来自北京的作家、评论家吴秉杰、施战军、李少君、哈闻、王国平、杨学光、黄国辉,以及来自西藏的作家、学者刘萱、敖超、次仁罗布、尼玛潘多、白玛娜珍、胡沛萍、德伦·次仁央宗、普布昌居、当周才让、张祖文、罗布次仁、史映红等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