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徐刚:我心有风景

来源:文艺报 | 徐刚  2018年08月03日06:46

《大森林》是我对森林草木之沉默而高贵的心灵倾诉。君见草木乎?或屹立山石,或隐于陵谷,或在荒野,或在大漠,又或显现于城市的水泥丛林,人山人海间。其高,其伟,可望天,可蔽日,可撩云,可拨雨。惟野草细微,虽小,有大美,有大用。结籽也,鸟雀可食;开花也,招蜂引蝶;鸟雀食之而鸣,人得闻天籁也;蜂蝶绕之而飞,人得见天姿也。放眼自然,树无声,草不言,它们参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却不以奉献为奉献,存乎天地之间,只以温柔面世,沉默而高贵也。

人类对植物利用最广,受益最多,而轻视忽略亦最久。以国家保护动物大熊猫为例,倘无箭竹,大熊猫吃什么?不得食即不得活也,谈何保护?可是箭竹之类,包括数以千万计的可食可药之野草,尚未得到国家法律意义上的保护,为拯救我们自己计,我相信在广泛的意义上,为野草立法,当非痴人语。

高扬理性的旗帜,被理性重重包裹的人类却不知:野性即天性,野性的缺失,便是天性的缺失。那么,要回到野蛮吗?非也,倘若人类不为无休止的发展与财富困顿,多一点温情的目光关爱森林草原,并和那些野生动物们美丽的目光相交接,在心里说,“你是我的风景,我爱你!”斯时也,人性中便油然而生出人间已难得的天真,这天真中就包含了野性,或可说,天真即野性也。天真或者野性离我们遥不可及吗?不是,思之行之,即可。如孔子说仁:“斯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又:“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

我庆幸自己身为崇明岛人。少小年代为崇明岛荒野湿地浸润而湿漉漉的心灵,后来一直伴随我浪迹天涯。

20世纪80年代中国环境文学、生态文学,我称之为自然文学兴起,其背景为:在文学为政治服务而笔墨远离草木之后,适逢改革开放及思想解放,又因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有一些作家开始以人与自然为题材,呼告荒漠化之迫近、水污染及保护森林,《大森林》中有专章记述。我想多说几句的是,这一今时崭新文学门类的出现,是有根有源的,其根源即为中国传统文化,即为《诗经》《道德经》《孟子》《庄子》等。所谓崭新是指现代而言,其实是接续传统、经典和先贤之作。同时它也受到了西方诸多自然文学作家,如爱默生、梭罗、卡逊、莱奥波尔德、普里什文,乃至歌德、惠特曼、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还有罗马俱乐部的一系列作品。中国自然文学与差不多同时复兴于80年代的美国自然文学有异曲同工、中西合璧之妙。中国此一时期自然文学之特点:因为似乎是突然面临的环境恶化——在这之前我们被告知凡生态灾难,唯资本主义国家才有——事实上当时中国荒漠化、水污染已经威胁到了国土安全、家园生命。因此故,中国自然文学大多以呐喊开始,苇岸例外,他笔下的村庄麦田和雪等等,笔触已入自然之堂奥了。稍后,中国自然文学渐次深入至家园土地,草木虫鸟,渐富诗性,于中国传统经典中汲取营养,其格调及语言文字有极强的汉语文化特色,而在中国当今文坛上独辟一径,自成一格,读者或谓:此徐刚说徐刚乎?然,亦不尽然,书中自然文学一章所记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美丽中国》一书,作者皆无名者也,因为生活在山林草木,荒野僻壤,受大自然的启迪更加直接深刻,目睹山花野草的涌现,有着地方特色的语言随之涌现,其中有美文,如《笔意额尔古纳》,徐刚不及也。

《大森林》中各历史时期的森林史料,均采自陈嵘先生所著《中国森林史略》,史念海先生的《河山集》《南方草木状》《植物名实图考》及竺可桢先生大著等,上述人物皆为吾师也。

关于草木,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写草木之沉默而高贵,亦因观察倾听而得,察乎草,听于木,皆无声,却能感觉到大地高贵之涌出。高贵者必非喧哗者也,大沉默有大高贵。读者万勿以为写沉默而高贵者,其亦沉默而高贵。40多万字,沉默乎?喋喋不休,谈何高贵?我爱草木,心向往之却真实不虚。那大约也是因为造物主把我的生命,置放于江海沙岛大芦荡中,兴趣使然。少小时除了玩耍,还别有所好,跟着种地的母亲在田边地头,看棉花、稻秧、麦苗、油菜等庄稼,以及别的青草(乡人从无野草说)。甚至会在早春时节,趴在小河沟沿上看芦芽出土,两天后三天后长高了几许,如此等等,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种子落进了我心里,驱使我牵挂着大地的秘密。比如油菜,它必须在严寒时栽下秧苗,然后等待小雪、大雪。雪花纷飞,田野皆白;冰消雪化,油菜挺拔;清明前后,菜花金黄;乡野弥漫着油菜花香,大地芬芳。人在田间走路,人便与蜜蜂同行,然后结实,细长的油菜荚,细小的油菜籽,榨菜籽油,起油锅炒菜,油香袭人。那油香即花香吗?那花香是在冬日严寒雪被下大地孕育出产的吗?油菜花香的牵挂,实为书中“芳香与温柔”一章构想发端,却书之后记,私心留为《大森林》之余香也。

我试着在《大森林》的写作中,以史笔和诗笔相融相间于不同章节,使生动繁多的大森林中富诗意和知识、神性的细节,鲜活于无史至今的空际和时际,与读者诸君同呼吸共嘘叹,可焉哉?

写不尽林木葱郁,写不尽芳草萋萋,更何况地下根蔓,树上叶子,天空翎毛,落叶虫蝶,飞鸟走兽?有多少生命的美好,在《大森林》之外,亦在我心中,不时冥想,不时抚弄,我何德何能,竟自觉如此幸运:我心有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