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彭荆风:创作70年 文坛“不老松”视文学如生命

来源:都市时报 | 闫钰  2018年07月27日16:52

他是无数人熟知的课本中《驿路梨花》的作者,他是七十年如一日辛勤创作、待人谦和的老一辈作家。

2018年7月24日早晨6时53分,云南作家彭荆风因病去世,享年89岁,彭老的追悼送别会将于7月26日在西郊殡仪馆举行。生前,彭荆风刚刚创作完成了50万字的作品《长风几万里——文学70年》(暂定名),回顾自己7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彭老曾感慨:“为什么我这么执着,因为文学就是我的生命。”

纪实文学《解放大西南》曾获鲁迅文学奖

彭荆风是我国著名的军旅作家,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昆明军区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云南作协副主席等,从事创作70年,写出了小说、散文、纪实文学、文学评论、电影剧本等多种类型、几十部约数百万字的作品,其代表作包括《当芦笙吹响的时候》《驿路梨花》《今夜月色好》《解放大西南》《挥戈落日——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旌旗万里——中国远征军在缅印》等,其中《解放大西南》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今夜月色好》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旌旗万里——中国远征军在缅印》获“书香昆明·2016年度好书评选系列活动”之“云南十大好书”称号。

2016年12月,在“书香昆明·2016年度好书评选系列活动”举办期间,作为活动承办方,都市时报记者曾采访了彭老。对创作认真执着、对人和善是彭老留给记者的深刻印象,他还亲自回复了邮件,对记者的采访稿件进行了补充并表达了肯定。颁奖仪式当天,彭老特意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与记者亲切地握手,掌心传递着温暖的力量。领奖时,彭老在台上温和地笑着,他还特别称赞了“书香昆明”活动:“你们做得很好,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好书。”

历时20年创作完成《文学70年》

谈到他的《旌旗万里——中国远征军在缅印》,彭老介绍说这本书前后创作了10年,“从无数的史料中还原现场,让这部作品兼具历史真实性、文学性、可读性,通过文字将读者带到战场。”回顾中国远征军那段历史,彭老表示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远征军的战果很丰富,自己有责任将其写出来,不能让它淹没。彭老希望在忠于历史的同时带给读者生动感人的记录和呈现。

彭荆风还曾介绍自己正在创作一部以佤山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同时在写一部50万字的作品《文学70年》,梳理自己70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并希望带给读者一些启发。得知彭老去世的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彭老的女儿、作家彭鸽子,彭鸽子介绍,父亲在去世前几天还在坚持创作,他50万字的自传《长风几万里——文学70年》(暂定名)已经创作完成,不久前在《星火》杂志上刊发了第一、二章,之后还将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并集结出书。该自传分为文学自传与个人自传,前后创作了20年。

彭老以佤山为主题的长篇《太阳升起》也已经创作完成,今年4月彭老刚刚写完后记,不久后该书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外,彭老以摩梭人为主题的长篇也创作完成,但还未来得及修改。“他还有许多的创作计划,包括‘军事文学35年’,以及以云南其他民族为主题的的长篇,可以说,他一直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彭鸽子说。

深深眷恋着云南这块土地

几年前,彭荆风搬到了安宁太平,因为这样可以不受干扰专心创作,他每天上午都坚持用电脑写作,下午是他的阅读时间。创作之余彭老喜欢读读书听听昆曲,彭老曾说:“只要有生活,我就会一直写下去。”

彭荆风祖籍江西,但在云南生活了70年,他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他写云南的历史、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彭老说:“我对云南边地深山大岭的险峻有着不同于一般作家的感受,一写到边地生活,我就会很自然地融入我的特殊感情和经历。”彭鸽子感叹:“父亲深深眷恋着云南这块土地,云南是父亲的根。”

彭鸽子曾给父亲拍过一张在梨花前的照片,照片中的彭老在梨花中慈祥温和地微笑。彭老当年在中学课本里的《驿路梨花》影响了无数读者,如今,他生前种下的文学梨花园已经开得漫山遍野。

生前回顾70年的文学路,彭老曾感慨:“为什么这么执着,因为文学是我的生命。文学延长了我的生命,让我常青,我觉得很快乐充实。我也经历过不少艰难困苦,但我并不发愁,曾经的艰难也是生活,是我创作的宝贵财富。”

彭荆风

男,汉族,1929年11月22日出生,祖籍江西萍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协。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退休。其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驿路梨花》入选中国初中学生课本。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

★作家评价

彭老为人豪爽、直率、谦和,对创作一直充满激情。当年他以81岁高龄写就《解放大西南》并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并敬仰。彭老是许多作家学习的榜样。

——陈建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得知这个消息令人悲痛,我正在创作《从恋歌到史诗——彭荆风创作论》,之前打算将此作为彭老90大寿的贺礼,可谁知……彭老70年来创作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在80多岁高龄还能写出多部史诗长篇,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可以说,他是云南文坛,乃至中国文坛一棵坚强的不老松!

——宋家宏(云南文学评论家、作家)

★彭荆风代表作

《当芦笙吹响的时候》

1954年,25岁的彭荆风以短篇小说《当芦笙吹响的时候》(电影《芦笙恋歌》据此改编),引起中国文坛的关注,成为云南边地军旅文学的开拓者之一。该短篇小说集于1954年9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呈现了拉祜族人解放前后的悲欢离合故事,以及新的一代在战斗中的成长。

《驿路梨花》

短篇小说集。1978年9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字数8万,收录描写云南边地少数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11篇,包括那篇入选中学课本的《驿路梨花》。

《解放大西南》

2010年,81岁的彭荆风推出长篇纪实文学《解放大西南》并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该书历时12载完成,10次修改,手稿重达27公斤。它以雄浑开阔的视野,全景式地展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历史画面。

《挥戈落日——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

该书首版于2005年推出,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的历史,被评论家称为是所有描写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的文学作品中最真实、广阔的一部。获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届文学艺创作奖一等奖”。

《旌旗万里——中国远征军在缅印》

该书与《挥戈落日——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为姐妹篇,共同构成一部中国远征军史诗。《旌旗万里》出版于2016年。云南文学评论家宋家宏认为,客观地返回历史的战争场景,公正地评说战场的得失,是彭荆风写《旌旗万里》的基本立场。他掌握了丰富的史料,能把握全景,具有开阔的胸襟与视野,引领读者遥望那血色殷红的战场,客观公正地评说、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