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现实主义:方法与气度

来源:文艺报 | 孟繁华  2018年07月27日09:04

现实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提出,隐含着不尽相同的内容和意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发生发展证实了这一点,特别是历次关于现实主义的大讨论,对这一观念和方法的不同理解,表明现实主义一直是一个有多重阐释空间和可能的概念。在这一概念中,集中反映了不同的文学观、价值观以及文学功能的诉求。因此,现实主义一直是一个不断变化也不断丰富的文学概念。今天重提现实主义,显然有明确的新的时代色彩。但是,无论我们怎样重新阐释现实主义,回到恩格斯最初的论述,重新理解恩格斯论述中尚未被发现的思想是非常必要的。恩格斯的《致玛·哈克奈斯》的信,是关于现实主义论述的重要文献。在这封信中,恩格斯一方面肯定了哈克奈斯《城市姑娘》“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和“真正艺术家的勇气”,一方面批评了作品“还不够现实主义”。这表达了对现实主义怎样的理解呢?我想,一是对文学“典型人物”的要求,一是对时代核心知识的提供。

信中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但是,近期的小说创作究竟有多少人物能够称得上“典型人物”,是大可讨论的。不注重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当下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一个大问题。在当代文学史中,我们讲述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时,《创业史》《白鹿原》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作品。而这两部小说不仅提供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图景,或描述了前现代乡绅制度对乡土中国秩序、价值观、道德等维系社会功能,更重要的是创造了诸多鲜活人物形象。因此,现实主义文学除了坚持细节的真实之外,努力塑造典型人物,这一理论的正确不仅为历史证明,同时对当下的小说创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对时代“核心知识”的提供,是现实主义小说未被言说的另一要义。没有一个时代的核心知识,小说的时代性和标志性就难以凸显。在当代中国,尤其是都市文学,之所以还没有成功的作品,没有足以表达这个时代本质特征的作品,与作家对这个时代“核心知识”的稀缺,有密切关系。诸如对金融、人工智能、信息等知识的不甚了了,严重阻碍了作家对这个时代都市生活的表达。“核心知识”不仅科幻作家应该了解,传统小说作家也应该了解。另一方面,高科技给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便捷,但潜在的危机几乎无时无处不在。没有危机意识是当下小说创作最大的危机。因此,将时代的“核心知识”合理地植入小说中,我们的现实主义文学将有极大的改观。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重要的,新文学诞生以来,文学成就最大的就是现实主义文学。它是我们巨大的文学遗产,也是我们有无限可能的文学未来。但是,当我们强调这一文学方法重要的同时,也要警惕现实主义的一家独大,警惕可能发生的排他性。事实上,当代文学,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之所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除了现实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外,兼容并包应该是更重要的文学观念。我们拥有强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但不是现实主义文学一花独放、孤芳自赏。无论何时,只有坚持兼容并包,文学才会百花齐放春意盎然。因此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方法,同时也应该是一种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