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18年7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来源: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7月16日11:39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2月至11月每月初,我们都会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图书。望能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秦汉儿童的世界》,王子今著,中华书局2018年5月第一版,98.00元

秦汉史专家王子今教授这部著作对于秦汉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了系统深入的考察,包括:出生权利和初生命运,婴幼儿健康与基本生存条件,游艺生活,童蒙教育,“神童”的出现,劳动儿童与儿童劳动,社会灾难、社会犯罪与受害儿童,社会上层儿童生活,赋役责任与身份继承,少年参政现象,“恶少年”现象,未成年人的社会地位,朦胧性情,“童男女”的神异地位,等等。中国传统文献中没有“儿童史”的专门著作,近代以来百多年间这方面研究也基本付之阙如,本书第一次在这个领域做了系统开掘,是当代“新史学”潮流下一个重大创获。本书的问世,大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更为真切地认识秦汉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秦汉以降两千年间未成年人生活情形及历代的社会实况。

《晚清民初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张寿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第一版,69.00元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但体现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体现在思想、文化等领域。在近代化进程中,在中西交会中,中国经历了一场推倒重来、影响深远的“知识转型”。这也是近年来近代史界、思想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书是一项中日美等国学者合作进行的研究计划的最终成果,包含了张寿安《从“六经”到“二十一经”——19世纪经学的知识扩张与典范转移》、黄克武《民初知识分子对科学、宗教与迷信的再思考》等9篇论文。这些文章重点关注传统知识在近代的变化、传统知识与西方知识的碰撞、中国知识界如何吸收和传播西学等问题,并兼及知识生产与消费形态的变化,专业人士、专业社群、新型文化人的出现等现象,诸多方面,书中都有富于启发性的新发现、新论述。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国现代史》,[美]凯瑟琳·格雷厄姆著,萧达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年4月第一版,88.00元

对于美国来说,20世纪后半叶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对社会和这个国家的未来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本书作者是《华盛顿邮报》的前发行人、董事会主席,作为美国主流大报的掌舵者,她是时代的亲历者和记录者,带领这个媒体帝国记录时代也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正如书名所言,作者的一生和美国的百年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本个人回忆和美国大半世纪历史交织的自传因为84年的时间跨度和作者的特定身份,有着既细致幽微地讲故事又宏观博大地说历史的质感。她从媒体人的视角回顾了美国历史,也以个体的角度为历史补充生动细节和情感,某种意义上,这本书中所呈现的美国历史更接近历史真相。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她将《华盛顿邮报》交给接班人,此后完成这部自传,次年该书荣获普利策奖。

《标本师的魔幻剧本》,[加拿大]扬·马特尔著,郭国良、高淑贤译,译林出版社2018年3月第一版,48.00元

这是因《少年Pi的奇幻漂流》而名闻世界的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又一部构思精巧、意蕴深刻的作品,篇幅不长,延续了这位作家从容的、煞有介事的讲述风格以及略显含蓄的幽默与对人性、生命的思考。书中两位主人公都叫亨利,一位是因犹太人大屠杀题材写作陷入瓶颈的失意作家,另一位是多年来潜心创作、不断打磨同一个动物题材剧本的的动物标本制作师。两个人生本来不在同一轨道的人有了偶然的交集,故事就此进入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中……他们所要揭示的秘密和意义——生存、死亡,暴力、恐惧和救赎等等,存在于每一天的日常,也存在于他们的作品中。作者对未知世界和无解谜题的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念头借以由书中人物释放出来,历史与现实,人和动物,隐喻或悬念,最终都是通向作者心中答案或者指向答案方向的路径而已。

《伦敦一家人》,[英]雷蒙德·布里格斯著,张亦琦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7月第一版,88.00元

亲情、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英国绘本大师雷蒙德·布里格斯带有自传色彩的图画书《伦敦一家人》最为动人的正是那份弥漫在书中图画和文字间的浓郁亲情。这位以《圣诞老爸》《雪人》等经典作品赢得众多绘本奖项和世界范围读者青睐的作者在书中用细腻、恬淡、温和的色彩和娓娓诉说的笔调回忆了自己父母相识相伴、养家育儿的几十年人生。他们的成长、打拼,为爱情、亲情和家庭的付出,经历了英国社会大半个世纪的诸多变迁,而这些大时代中的波澜,更多以一家人细水长流的平常日子来体现。作者对父辈的怀念,对这种亲情的认同,都化作图文并茂的讲述,那些简单又暖心的语句,那些不经意的细节,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触及每一个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刘东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第一版,58.00元

本书是基于比较研究视角而展开的一趟思想之旅。在无神论存在主义的强烈反衬下,作者对原始儒学的幽微之处做了深刻发掘。所谓“天边有一块乌云”是说:“孔子当年那些使人如沐春风的教诲,竟是源自对于生命有限的悲恸自省”;儒家在现世悦乐的精神之外,对历史的不确定、人生的偶然与无常、天命的莫测与残酷有着非常清醒的意识。回到儒家学说的原生场域,还原儒学的本来面目,与中国以外的文明展开对话,并进而思索儒学的当代价值和未来命运,在儒学热的大背景下,本书的思考独特而富于启发性。

《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美]范岱克著,江滢河、黄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4月第一版,79.00元

在清代,相当长时段内,广州的对外贸易极为繁荣,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本书作者范岱克还认为,“广州贸易是近代‘全球’经济崛起的最重要贡献者之一”。他这本书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年鉴学派色彩的作品,利用极为丰富的多语种资料,重建了广州贸易在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的运作图景。书中展示了广州贸易各色参与者的工作和生活,从引水人、买办、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关官员。对广州贸易体制的成功之处和失败原由的思考亦具启发性。

《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英]谢福芸著,沈迦主编,左如科等译,东方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158.00元

这一“四部曲”是《寻找•苏慧廉》一书作者沈迦先生“发掘”出来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的。作者谢福芸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传教士、汉学家苏慧廉,丈夫是英国外交官、中国问题专家谢立山。特殊的家庭背景,长期的中国生活,丰富的人际交往,细腻入微的观察,让谢福芸这几部名为“小说”的作品(包括《名门》《中国淑女》《崭新中国》《潜龙潭:北平新事》)对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呈现堪比历史实录。正如沈迦所说,“她的所谓小说,除了人名虚构外,其他几乎全是非虚构的”。

《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人类简史》,张经纬著,中华书局2018年3月第一版,49.00元

本书将中国历史上各人群的活动,投射到东亚大陆的地理构造上,运用人类学方法重新解读中国历史上(上溯夏商周、下迄明清)众多人群留下的传说和谜团,对这些古代人群崛起的原因和最终的走向,提出了富于启发性的新解释。正如本书主标题所表达的:“四夷便是中国,中国亦是四夷,因为人类迁徙的齿轮始终转动不息。”本书在探索东亚大陆人类史这样一个大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提出的理论、现实的关怀都让人印象深刻。

《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张定浩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第一版,39.00元

在几年前出版的《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中,张定浩谈论了从先秦到唐代的几位诗人:曹植、阮籍、陶渊明、谢朓等。本书谈论的则是现代以来的几位新诗诗人: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和马雁。作者所做的不是学院意义上的文学评论,而是以随笔式的文字分享自己的读诗感悟,呈现自己的诗学主张。作者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是新诗?如何理解新诗?

《重读八十年代》,朱伟著,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5月第一版,49.00元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曾在八九十年代有过十余年文学编辑经历,由此与莫言、余华、苏童等一大批作家颇多交往,对文学亦有其独到鉴赏力,这本书从王蒙、李陀写起,一直到韩少功、史铁生、莫言等,从文本出发,以有别于常规文学评论的语言,逐一解读十位作家重要作品的内涵和妙处。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英]珍妮特·温特森著,冯倩珠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5月第一版,49.00元

这是一本作家自传,是介乎回忆录和长篇小说之间的写作。英国当代知名作家温特森以小说般的笔法回顾了自己的身世、成长、求学乃至步入文学之路的历程,对于亲情、隐秘情感以及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压抑与痛楚,带给成年后的她挥之不去的阴影,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与自省,坦率又充满勇气。温特森后来为什么成为那样的人,写出那样的作品,相信这本书已给出了答案。

《高山上的小邮局》,[西班牙]安赫莱斯·多尼亚特著,蔡学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第一版,49.00元

当电话、互联网普及,手机短信和微信已是家常便饭,书信往来成了只存在于怀旧和记忆中的交流方式,这部长篇小说从书信和邮局这些元素切入,讲述了一个手写书信对一群人的改变。老太太罗莎想要做些什么留住镇上唯一的邮差,就此引出她记忆深处的故事。本书作者本人即是手写书信的推崇者,也一直和亲友保持书信往来,这使得这本书的叙事在一封封书信的推进中平和、舒缓又生动、感人。

《双眼台风》,须一瓜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39.80元

一次对连环杀人嫌犯的审讯,引出一桩有错判可能的陈年旧案,围绕此案的警界、司法界、新闻界乃至嫌犯和亲友构成这部警法题材长篇小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有政法记者背景的作家须一瓜创作这篇小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有准确的相关领域信息和常识,她将这些类型小说的素材以纯文学的笔触编织起来,叙事流畅起伏,人物立体鲜活,正邪善恶并无界限分明的脸谱化嫌疑,充分凸现了人性的复杂和难测。

《漫游者》,朱天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第一版,42.00元

作为中国台湾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朱天心关于台湾的写作不止对她的文学版图意义非凡,对于一代人的记忆承载同样别具价值。这部短篇集与她的《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古都》一并构成关于台湾书写的小说三部曲。作品创作于作者父亲离世前后,对于生死话题以发散、跳跃的思路和时空交错的节奏予以表达、理解,几个短篇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用不那么像小说的小说写作,完成对父亲的祭悼。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许子东著,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6月第一版,69.00元

这本书的内容源自学者许子东在香港岭南大学面对大一新生的中国现代文学课,有此前提,不难理解为何这本“文学史”在文本上显得深入浅出、有趣好读。全书从“中国现代文学”的概念、发端写起,分别介绍了一系列代表作家和重要作品,其中不乏大量作家生平轶事和作品的“幕后花絮”。每个章节还辅以“延伸阅读”的进阶书单、经典作品选读、“大师创作谈”,对文学爱好者颇具价值。

《听化石的故事》,王原、葛旭、邢路达等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128.00元

由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携青年古生物研究者葛旭、邢路达等共同编写的这本书介绍了中国古动物馆的60件精品化石,其中很多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珍品,比如世界上的第一条鱼、世界最原始的龟、中国第一龙、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中国最原始的鸟、地球上的第一只鼠等。标本的高清大图、精美的史前生物复原图、专业的科学解读,共同呈现了地球生命在亿万年间的演化历程。

《兰花档案》,[英]马克·格里菲思著,王晨、张敏、张璐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4月第一版,145.00元

在中国,兰花特受看重,象征着典雅、高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在西方历史上,兰花也备受追捧,而其象征意义却迥然不同,一度被视为欲望的化身。近代以来,兰花热曾席卷欧美。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兰花委员会从 1897 年至今委托画家们为在评比中获奖的兰花绘制画作,本书的主体即为从中精选出的三百多幅作品。园艺作家马克·格里菲思的文字则梳理了关于兰花的文化历史与科学研究。

《孤单的少校》,薛涛著,接力出版社2018年4月第一版,39.80元

一群将电子游戏里的战争模拟到现实之中的男孩子,给太阳镇、月亮镇带来鸡飞狗跳的趣味生机。孩子们在游戏中懵懂体味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过程,触及儿童与人类普遍共通的孤独感与“我是谁”的追问。失踪女孩小行星的故事被揭开,幻境套叠梦境,构成了作品亦真亦幻的“平行世界”。这是一部融合游戏、现实与传说的儿童小说,作者饱含深情地关怀儿童的内心需求,描绘出他们寻找与探索自我的心路历程。

《黑木头》,赵丽宏著,天天出版社2018年6月第一版,28.00元

探望外婆的途中,六岁男孩童童和流浪小狗黑木头相遇了。好奇的童童想了解黑木头的过去,也想探知它孤单的生活,但是倔强的黑木头一直和关心它的人们对峙周旋。春夏秋冬,风雨霜雪,整整两年,它总是以相同的姿态,等候在岚山小学的校门口。小说通过黑木头曲折震撼的生命历程,描摹出亲情和人与动物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