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肇兴侗寨的“旅游经”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杨理显  2018年07月13日10:06

肇兴侗寨以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资料图片

村寨风貌保护、环境卫生保洁、维护景区形象已成为肇兴侗寨村民的行为自觉。 资料图片

6月29日,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肇兴侗寨游人如织。这个早就名声在外的侗寨景区,因作为今年央视春晚的分会场而再次火遍全国。

与其他商户不同的是,居住在沿河步道边上的村民陆凤姣并没有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却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旅游带来的实惠。

人人有股份

2015年以来,陆凤姣家以饲养本地小黄牛为生。每天,陆凤姣操持完家务后,便上山协助丈夫管理自家的黄牛。由于家庭原因,陆凤姣没有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也没有参加村里的旅游合作社,但去年,她却从景区分到1120元的旅游红利。

据悉,陆凤姣所得的分红主要来源于景区的门票等经营收入。每年,景区都会将收入的20%至23%,作为肇兴侗寨群众以房屋资源和人口资源入股景区的分红。

房屋和人口资源入股,是肇兴旅游改革后新的景区合作方式。2013年,黎平县肇兴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为平衡景区群众利益,规定对景区内村民的耕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鼓楼、花桥、戏台等公共文化资源及群众自有民居、掌握的文化传承技艺等个人资源逐一进行核查清理,建立管理台账,以此作为资源入股。村民人人拥有景区股份,参与景区经营,与景区收益挂钩,并完善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管理、分配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共建共管实现共享。

在迎接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游客的同时,黎平县加大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充分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价值,使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得以充分展现和激活,景区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增强。

当前,景区已连续两年兑现入股分红,年均分成达230万元。村民的沿街门面租金也一度水涨船高。据统计,村民沿街房屋租赁共492间,年租金达2460万元,涉及贫困户36户158人,户均年收入达11.28万元。

人人有责任

旅游开发后,村民陆艳东敏锐地嗅到了旅游服务的商机。他与人合伙承接了肇兴至堂安的客运路线,从事旅游运输服务,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车次也从最初的每天2车次增加到现在的每天4车次。

享受到旅游带来的红利,陆艳东成了景区建设的坚决拥护者。平日里,只要看到群众的行为影响到了景区的形象,他都会上前制止,并耐心劝导。在他的引导和大家的努力下,义团鼓楼一改过去混乱的形象,人居环境赏心悦目。

“搞旅游开发,只靠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让大家都参与到景区的开发和保护中来,才能把旅游搞活。”经过多年的发展,陆艳东深有体会地说。

村民陆有才不仅将主街道的3层木房租给了客商经营,自己每年还从景区分到红利。每天,他都把自家的生产生活物资等收拾得整整齐齐,并把自家的房前屋后清扫一遍,随时注意卫生保洁。尝到旅游开发的甜头,他比任何时候都关心景区发展。

“对乱丢乱弃等行为对景区造成不良影响且不听劝阻的,按照村规民约将对其进行500元至1000元的罚款。”陆有才说。

据悉,在肇兴景区的旅游开发中,景区明确村民在旅游资源共享改革中的权利义务,将村寨风貌保护、环境卫生保洁、遵守规章制度、规范个人行为、维护景区形象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侗族款约和旅游发展合作社规定中,并通过鼓楼议事、款坪讲法、侗歌侗戏等活动形式内化于心,成为村民的行为自觉。同时,将旅游资源保护内容与年度股份分红捆绑起来,发挥寨老、古民居保护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力量,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按情节轻重酌情处理,形成“景区发展、人人有责”的局面。

人人有事做

村民陆建强是肇兴景区旅游公司服务部副部长,管理着几百位员工。年纪轻轻的他从事旅游工作已有十多个年头了,亲眼见证了肇兴旅游从起步到兴旺的发展历程,是肇兴景区的资深旅游从业者。

2008年,在肇兴旅游业刚刚起步的时候,陆建强曾辞掉一直从事的旅游工作,前往广东打工。但经过几个月的思想挣扎后,他还是选择回乡重操旧业。

转眼10年过去了,随着肇兴旅游的火热发展,他自己的事业干得风生水起,父母和妻子也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

陆建强的妻子是个职业导游,偶尔不带团的时候,也有酒楼的老板联系她去唱歌敬酒。陆建强父母种养的“土货”更是供不应求。

“在景区里,只要你愿意,随便到哪个酒楼唱两首敬酒歌,就有几十块钱的收入。”陆建强说。

肇兴旅游公司旗下的3家酒店共有员工180人,其中大部分是肇兴本地人,有贫困户13人,人均月工资2500余元。

在发展旅游时,当地政府以文化为引领,以市场为主导,对旅游资源、文化产品、农产品、农村劳动力进行开发,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扶持成立专业合作社4个,让贫困群众有机会共同参与经营。2017年,肇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各专业合作社实现收入1250万元,仅侗品源传统工艺专业合作社就有绣娘213人、染娘186人、织娘87人,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

景区还对居住在外围的群众进行摸底调查,对有条件开设民宿的民居进行改建,由旅行社进行打包经营,实现利益联结和利益平衡。

在5座鼓楼的戏台上,69岁的陆振才带领停业7年的肇兴侗寨表演队又活跃起来。如今,他们已有了固定工资,再也不用与旅游公司“抢饭碗”了。

随着黎平全域旅游的推进,肇兴景区的旅游业实现多元化发展。群众可以自主选择以开民宿、出租房屋及门面、参加民族文化表演等不同方式增加收入。曾经家境贫困的陆海德在旅游公司的协调下,办起了饮食摊点,年收入达7万多元,当年就脱了贫。

近年来,依托侗族文化、生态环境、乡村田园等优势,黎平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资源,以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振兴。2017年,该县共有3660人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减贫摘帽。

“以前,寨子里80%的劳动力会选择外出打工;现在掰指一算,外出务工的不会超过20人,全村绝大多数人在景区就业,人人有事做,户户有收入。”陆艳东底气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