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你们的演出超越了一般的文化交流” ——武汉京剧院赴欧洲国际友诚交流巡演侧记
来源:文艺报 | 徐 健  2018年07月02日08:38

摄影:陈谦

摄影:陈谦

继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演出之后,武汉京剧院在院长刘子微的带领下,于6月14日至18日先后出访德国杜伊斯堡、瑞典博伦厄,用经典的折子戏收获了当地观众的肯定和赞誉。此次演出的城市不仅是武汉的友好城市,更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同中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交流较为密切的城市。“‘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民心相通。我们希望通过京剧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拉近中国与这些国家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刘子微表示。从莱茵河畔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跟随着武汉京剧院的演出行程,本报记者亲历了京剧与当地观众从相遇到互动的每一个瞬间,留下了一幅幅交织着热情、友好、赞誉的美好画面。

莱茵河畔飘荡着“中国京剧的声音”

坐落在德国西部莱茵河畔的杜伊斯堡及鲁尔区,是德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依托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工业基础,拥有世界上最大内河港的杜伊斯堡成为“一带一路”合作蓝图中重要的经贸和交通枢纽。这里,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往返于中国城市与杜伊斯堡之间的中欧班列已成为加强中欧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这里,还跟中国的不少城市有着密切的关联和深厚的情谊,其中武汉与杜伊斯堡于1982年结缘,是中德之间结成的第一对友好城市。

6月15日,杜伊斯堡迎来了远道而来的武汉京剧院客人。受杜伊斯堡市政府、德中经济联合会邀请,武汉京剧院40人一行来到这里,为友城的朋友们送来了一场华美的京剧专场演出。演出在方佳欢领衔的《虹桥赠珠》中开场, “中国功夫”连接起的舞蹈化动作构成了令人目不暇接的流动飞扬的点与线,生动体现了凌波仙子为争取爱情自由奋不顾身的女神形象;刘思秀、郭磊的《小放牛》诙谐、幽默、风趣,小牧童与小村姑之间一问一答、边说边唱,洋溢着浓浓的民间乡土气息;刘璐、陈芳芳的《天女散花》,褚红岚表演的《拾玉镯》,程亮的《定军山》分别展现了京剧旦角、老生等行当的表演风格,让观众充分领略了京剧艺术的不同样貌;刘子微主演的《贵妃醉酒》载歌载舞、雍容华贵,将杨贵妃醉酒之后“醉”而生情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强烈的视听冲击。“此次演出的节目虽然是传统折子戏,但是我们在出发前都进行了全新的包装,比如《贵妃醉酒》就以《大唐贵妃》的形式将不同的角色行当集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京剧的群英图,以此方式集中展示京剧表演的独特魅力。”刘子微说,“我们希望以这样的创新演绎更好地体现汉派京剧的独特风韵,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蕴涵。”

德中经济联合会干事长白希可看过演出后第一时间来到演员们中间,握着刘子微的手兴奋地说:“你们演出的精彩程度超乎了德国观众的想象。作为主办方之一,我为你们的演出而自豪。据我所知,你们是第一个来到杜伊斯堡的京剧演出团体。很多当地观众可能在电视上或者其他媒体上看到过京剧的一些影像,但是身临其境真正在现场观看京剧,我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完全惊呆了。”白希可表示,今天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中,有不少是当地和鲁尔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工业企业的总裁和负责人,他们身为企业高层,对艺术的要求也极为苛刻,但是你们的演出征服了他们。

迪德里希斯先生和妻子特地从杜塞尔多夫赶到杜伊斯堡观看武汉京剧院的演出,“多年前,我们在杜塞尔多夫曾经看过京剧演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一刻起,我们就爱上了京剧。这次听中国的朋友说杜伊斯堡来了中国的京剧艺术团,我们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迪德里希斯说,“今天的演出完美得就像一幅幅无可挑剔的画作,非常精彩、非常震撼。特别是最后的《大唐贵妃》,不管是演唱、音乐、舞蹈,还是动作、表情、配合,都是我们看过的演出中最棒的。我把这些画面都录了下来,回去就分享给朋友们。”

“莱茵河畔飘荡着‘中国京剧的声音’,真的是非常奇妙的艺术体验。”生活在杜伊斯堡的舒特先生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看京剧,旁边的中国朋友一直担心我看不懂,但是你们的精彩表演征服了我。你们在空空的舞台上表演了那么多真实的生活,我一点儿都没有接受上的困难。这样的演出太难得了,我从你们的表演里面,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历史。”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京剧表演

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西北达拉纳省的博伦厄市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这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的钢铁板材产地,也是包括著名歌唱家尤西·别林在内的瑞典众多音乐家的故乡。2007年9月,博伦厄与武汉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6月17日,在中国端午节来临之际,应博伦厄市政府邀请,武汉京剧院交流团将两场精彩的演出带到了博伦厄。国粹京剧之花第一次绽放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美丽城市。

第一场演出于当天下午16:00举行,但演出前一个小时,博伦厄市中心马克姆斯剧院的大厅就已经人头攒动,洋溢着节日的氛围。据博伦厄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协调员曲东洋介绍说,此次演出博伦厄市政府特别重视,无论从接待规模、组织动员,还是从宣传媒体、后勤保障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安排得相当周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演出的消息经过市政府的网站和合作机构的平台以及报纸广泛刊发后,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景象。“瑞典观众的热情超乎想象,早在一个星期前所有600张演出票就预定一空。之后,陆续还有不少市民打电话询问演出票的情况,希望能加演加座。”

这是一场完全面向瑞典本土观众的演出。从5岁的小朋友到80多岁的老人,到场的瑞典观众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对中国、对京剧虽然理解程度不同,但无一例外地充满着热情,好奇地接受着来自舞台内外的一切;他们把此次演出当成瑞典仲夏节来临之前的重要节日,纷纷穿上了正式的礼服;演出结束后,兴奋的瑞典观众全场起立鼓掌,以最高的礼仪表达对艺术家们精彩演出的致敬。博伦厄市市长扬·博曼说:“你们的演出非常成功,演员们的表演、身上的服装、脸上的色彩,以及伴奏的乐器,对于博伦厄的市民来说都是耳目一新的。在我看来,你们的演出超越了一般的文化交流,它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瑞典文化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看到我们之间进一步沟通交流的方向和方式。通过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今后在合作中就会更加彼此尊重、相互包容,这更有利于增强两国人民的友谊。”

“这一定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京剧表演。”博伦厄市政府行政局局长、外事办主任约格·巴萨克说:“武汉京剧院在中国是非常优秀的表演团体,不仅享誉中国,而且到过世界上非常多的国家,这么多优秀的演员来到这里,是我们博伦厄值得骄傲的事情。”他谈到,“今天的观众群体分布非常广泛,有政府工作人员、医生、大学教授、学生等不同职业,清一色全部是瑞典人。我相信,只要对文化感兴趣的观众都会对中国感兴趣,因为京剧是中国文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部分。”

种下寄寓着希望和收获的种子

此次德国、瑞典之行,大多数的当地观众都是第一次在现场观看京剧表演。“本来我们有些担心观众在接受上有些困难,毕竟文化背景的差异太大了。”刘子微告诉记者,“吸收之前出国演出的经验,我们准备了详细的背景资料介绍和文字解说图片,并配上了所在国家的语言翻译;门票设计上,从画面布局、图案色彩,到文字介绍、材料选择,每个细节都力求体现中国风格、传统特色,充分考略到文化传播的需要。”周全的演出准备和精湛的舞台技艺,让此次欧洲之行的演出收获了满满的掌声和喝彩。

博伦厄的两场演出结束后,近百名观众挤在大厅,他们为演员们送上鲜花表达祝贺,排队与演员们合影留念,纷纷向记者讲述观看京剧的感受。安德烈·瓦林先生带着自己5岁的女儿米妮·瓦林前来看戏,“这是我们第一次看京剧,京剧的色彩、唱腔、动作跟我们之前看到的戏剧、歌剧完全不一样,现场感受相当的独特。瑞典戏剧与中国戏剧在音乐表现上的差异太大,京剧的伴奏就是几样乐器,却能演奏出这么多的旋律,这背后肯定有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瑞典DJ艺术家扬斯先生说:“虽然在有些情节上我不是很理解,但今天的演出绝对是充满活力、充满想象的,这是一场非常奇妙的艺术之旅。这场演出对我理解中国文化很有帮助,从京剧的表演可以看到中国的古老艺术在表现方面特别独特,而且整体的面貌很简约。” 安娜玛利亚是达拉纳大学的教授,她说平时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不是很多,“感觉这次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我的中国学生告诉我,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这次看了果然名不虚传。整场演出太不可思议了,每个节目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而且我完全进入到了戏剧的情节中。京剧艺术最有趣的是它的眼神、手势、步伐等,一个个细节都充满了戏剧性,这与我们瑞典的戏剧差别非常大。” 韦斯贝里先生推着他的母亲一起来看演出,“我的母亲今年80多岁了,腿脚不好,需要轮椅出行。当我告诉她今天的演出后,她强烈要求去现场看,因为在博伦厄从来没有中国的京剧团来这里演出,这是一场值得期待的演出。看过演出后,她告诉我简直太惊奇了,就像一场梦一样。”

“欧洲观众的热情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在博伦厄,《虹桥赠珠》表演过程中,掌声响起了18次,这说明观众是非常喜爱我们的演出的,而且现场还来了那么多的青年观众和小朋友,这也是以往演出中很少见到的。”刘子微说。对此,扬·博曼表示,两国、两个城市的交流中,民心的交流和沟通非常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是未来联通友谊的关键。“今天的观众席有很多青年面孔和小孩子,从现场的反馈看,他们非常喜欢京剧。小孩子没有一个中途离席的,这在剧场演出中相当不容易做到。你们在瑞中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种下了一颗寄寓着希望和收获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