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北京文学》2018年第6期|张媛敏:漂在北京的日子

来源:《北京文学》2018年第6期 | 张媛敏  2018年06月20日08:28

在散步的时候,我望着这一栋栋高楼,不禁感慨,我只是想要拥有一个能够自由、放松的家,一个冬天不会透风、夏天不会热得失眠的家,可是好难好难。

从考进北京的大学开始,我就与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校的日子是穷欢乐的日子,集体生活可以抹去大家之间的差距,似乎每个人都只是拥有那张小床铺,也没有漂的感觉。毕业之后,我真正开始了北漂的生活。

大部分人的漂泊感首先来自无休止地租房、搬家,我想没租过合租房的一定不能够算是合格的北漂,没有刻骨铭心的体会一切就显得无病呻吟。记得开始租住到回龙观附近的史各庄,一间小小的平房。冬天很冷,四面透风,最惨的是因为没找到工作,又不好意思和家里要钱,竟然没钱买棉被。当时以为四月的北京应该不是很冷,但是实际上当时我们把大衣都披上也还是冻得无法入睡。我们互相安慰着说,哆嗦嗦,哆嗦嗦,明天就搭窝。

后来我继续读研究生,我男朋友搬家到了通州,而我仍然留在回龙观附近的学校里。周末的时候,我要坐两个半小时的地铁,辗转13号线、1号线、八通线才能到他那狭小的小房子里。挤地铁是另一项在北京生存的必备技能,尤其在首发站的时候。当你排在比较靠前的队伍里,大家在地铁车门打开的瞬间,就都变成了百米赛跑的能手。因为一旦抢不到座位,可能就要站上一个小时。有一次,我有点心慌,地铁里浑浊的空气更加让人喘不上气来,我单手拽着车的吊环,闭着眼睛很痛苦,还是有个小伙子说能不能让这个生病的人坐一下。

记得最后租的是六里桥附近的一个合租房中的一居室。夏天开始租的感觉环境貌似还行。真正入住后才发现在北京的三伏天中,住在六楼且不通风的一间闭塞的小房间里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感觉自己像是一屉放在蒸笼上的包子。闷热还不是最难以忍耐的,从窗边飘上来的是理发馆里那改编的山寨音乐,随之而来的是痛苦的失眠。因此,那时我最喜欢跑到附近广场上,散步后在长椅上享受夏季半夜的凉风,直到困得睁不开眼睛。后来,我出差到南方的一个城市,去了整整100天。男朋友为了解闷养了一只宠物狗,冬天里过节他要回老家一天,便把小狗锁在阳台。等他回来时,发现小狗被冻死了。他没有想到冬天的北京是那么冷。

我时常会怀疑自己,留在北京是不是个错误的决定,虽然工作还过得去,但是这恶劣的居住环境,对我而言每天都是个考验。在散步的时候,我望着这一栋栋高楼,不禁感慨,我只是想要拥有一个能够自由、放松的家,一个冬天不会透风、夏天不会热得失眠的家,可是好难好难。

我的一个同样留在北京的同学,毕业后很快结婚生子了,同样是租房子。记得我当时去看望她,穿过长长的、昏暗的客厅,进入那个仅能放下一张床的房间。那张床上堆满了孩子的衣服、纸尿裤,她说没办法,这两天就要搬家,正在收拾衣服。孩子很可爱,但是我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我感觉到了漂泊的痛,让安宁的生活都成了一种奢望。

又过了几年,我与男朋友决定要结婚了,但是难题来了,结婚便意味着买房。当时是2010年,北京城区三环的房价也是要3万起步,一套小平米的老房子也不是我们可以企及的。无奈之下,只得和家里硬着头皮商量,最后在家人的资助下,我们终于买到了第一套小房子。我清晰地记得,房子不大,是80年代的房子,在6楼。我们拿到钥匙的那天就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当时房子里还剩下以前出租房剩下的家具,但是没有床,于是我们就把衣柜放倒,铺个垫子当床了。我们心里装满了幸福,高兴得像两个孩子,因为我们终于不再漂泊了。

而今,我早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虽然生活中还是会遇到种种不如意,但是每当想起最初在北京做北漂的生活,便再苦也不觉得苦了。有的时候,想起曾经那么渴望有一个家,想起曾经那么渴望有一间遮风挡雨的房子,便对生活中的苦难甘之如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