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根河之恋》:叶梅散文的新境界

来源:人民日报 | 石一宁  2018年06月19日06:29

作家叶梅近年来在散文和报告文学创作方面,不断有新作品问世,并令人惊艳。从长篇纪实文学《美卿——一个中国女子的创业奇迹》《强国重器》到散文集《穿过拉梦的河流》《根河之恋》等,叶梅一直关注时代的脉动、民族的变迁,坚持有根的写作,用真率隽永的文字记录下对生活、对时代的真切感悟。

时代品格和历史担当,是叶梅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质。叶梅散文贴近时代,即使是历史题材的作品,也灌注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她新近出版的散文集《根河之恋》的开篇《公主海渡》,写的是元朝阔阔真公主从福建泉州渡海远嫁波斯伊尔汗国的故事。作者对这一题材十分珍惜,为了写好这个故事,她重新通读了中华书局出版的整套《元史》,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感慨。元代阔阔真公主漂洋过海远嫁波斯,成为伊尔汗国一代王妃,在那里生儿育女,辅佐夫君,使得伊尔汗国几代鼎盛,可谓千古佳话。今天对这个故事的书写,来自作者从历史的长河中体味到世界不同民族自古以来的密切交流及融合,以及少数民族为国家的和平稳定曾经做出的贡献。同时,这段故事更为真切地传递了“那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的涛声”,将遥远的过去与今天联结了起来,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叶梅散文更多的是现实题材,对生活的描摹贴切自然,具有温度和质感。她在散文集《根河之恋》中,突出表现了不同民族在改革开放中的巨大变迁,同时以文学的笔调袒露真性情,以赤子之心拥抱山水、生灵、人间,超越了世俗的功利和狭隘,呈现出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及各民族的生命伦理、文化价值和梦想,展露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书中浸染着沈从文笔下涌流的隽永、深邃、剔透,以展示多民族历史文化及其充满灵性的思想,在当代散文创作中可谓独具特色。

散文贵在真实。在叶梅的散文里,所写的人和事,山川景物,都是具体可触可感的真实存在,即使是对民族历史及民族文化的追溯,也都以史料和民间传说作为依据。无论是描写土家人民俗与生活的《清江夜话》,还是记叙家族生活和命运的《致鱼山》,或是录写个人际遇的《丽江》,读者都能感受到作者与生活零距离的体验,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温婉与真诚,对生活的忠诚和描写的真实。正是怀着这种对历史和现实的严肃忠诚,她才在许多篇章里挖掘出民族精神的珍宝,描刻出现实生活的质感。

叶梅散文的手法是多样的。她不局限于运用某种手法,不把自己的写作风格限定于一。她的散文,有叙事性的,也有抒情性的。如《捡石记》就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写的是在庐山捡得一块石头的雅事,“捡”与“记”,都是动词,是记叙性的标题,但通篇却是关于庐山和石头的抒情,是一篇抒情美文,洋溢着诗情画意。行文至此,不禁要摘引一段:“这块豆青色,有着黑褐色花纹的石头,它随庐山盈缩造化,吐纳颢气,由天地养育而成,乍一看就如千山万壑的缩影,横看成岭侧成峰,在这块小小的石头上,明显有着山的刻画,崖的断裂,溪水的崩流。它将千万年的秘密,深藏在一条条细致的纹路之中。我抚摸着那些石纹,如同行走在漫古至今的路径之上。”

叶梅的散文,还擅于叙事与抒情的结合。书中《根河之恋》一文,被选用为2017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考题,即为一篇叙事与抒情的圆融合一之作。作品聚焦大兴安岭鄂温克人的生活,题材本身即意蕴丰富,它所叙写的内容涉及人口较少民族,生态环境与保护,文化多样性,传统与现代性的碰撞,精准扶贫……这样的题材有太多的东西可写,而要同时呈现抒情性,颇有难度。但《根河之恋》一文实现了一种叙事与抒情的浑然统一。作品从根河两岸的风景描写与抒情入手,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进而描写鄂温克人的生存状态,并呈现他们对生活的思索。其中的放弃与坚守,伤感与快乐,都有其合理性,深沉而又悲壮。

散文家应是思想家,散文应具思想性;但散文又不是论文,只能以形象展现思想,思考应是深刻的,而其表现方式是感性的,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根河之恋》的写作中,叶梅恰切地把握了其中的分寸,正如文中所写:“我转身离去,根河就在身边。大桥上的灯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时光,这些缓缓流淌的让人眷念的时光。”始于抒情,止于叙事;或始于叙事,止于抒情,使得《根河之恋》将叶梅散文推向了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