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舞蹈诗的“面相”:交响、诗化、情味

来源:中国文化报 | 仝  妍  2018年06月13日09:06

所谓舞蹈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一种以舞蹈艺术为表现载体、为某一专门的重大主题而创作的大型专题舞蹈”;从形态学角度看,是“动态意象组合的造境活动”,舞蹈诗与舞剧形态区分的基点前者为“诗歌意象”,后者为“戏剧行动”;从历史发生看,舞蹈诗是舞剧“诗化”与组舞“主题化”的合力形成。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舞蹈诗的出现是舞蹈本体语言建构的一种新形式,体现出对舞蹈艺术美学价值的新追求。更为重要的是,舞蹈诗的出现,实现了在中西、古今之间的自洽,建构了一种带有“中国面相”的舞蹈艺术样式,中国舞蹈诗是中国自己的产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当代的舞蹈诗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舞剧的创作重心发生整体偏转——对于舞剧艺术的本体探索,其在作品形态变化上被称为“诗化”,即舞剧叙事结构由传统的线性结构走向与乐章相呼应的块状结构,这种形态在技巧追求上则被称为“交响编舞法”。“交响编舞法”的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肖苏华在苏联师从格里戈罗维奇后带回中国,并在90年代付诸教学实践。苏联交响芭蕾的出现,是格里戈罗维奇在20世纪中叶对以强调现实主义原则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核心的戏剧芭蕾之外的另辟蹊径。而此时,巴兰钦则在美国开始以交响芭蕾引领了西方当代舞蹈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新方向。肖苏华的“交响编舞法”,指的是借鉴交响曲的音乐思维逻辑来丰富舞蹈创作手法、强化舞蹈表现力。如1990年亮相上海文化艺术节的舞剧《吴越春秋》,凸显了对舞剧叙事的“交响化”思考——“力图从各种人物性格、相互关系和思想感情的内在脉络联系之中,交响化地结构舞剧形式”。

从“舞剧”到“舞蹈诗”,是对舞剧范式的一种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舞剧形态建构的过程主要是在苏联舞剧范式的基础上开始自洽性历程:从“无”到“有”,又从“有”到“多”,舞剧范式被建构,又被打破,直至20世纪、21世纪之交出现新的类型——舞蹈诗。有学者指出“应运而生的舞蹈诗便是重新认识舞剧和改变舞剧面貌的一个幸运儿,也可以说是舞剧的变种”。

“舞蹈诗”的出现是从“实”到“名”的舞蹈艺术理论自觉的过程。如吕艺生所指出:“它的名称已经游荡了几十年,是因为它还未稳定在舞蹈范畴。20世纪60年代《东方红》称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1983年武汉歌舞剧院的《九歌》,起了一个名叫‘歌舞诗乐’,接着又有‘大型音乐舞蹈晚会’‘音诗’‘大型音舞诗画’‘舞蹈诗剧’等多种名称,近年以舞为主的晚会才多偏于‘舞蹈诗’的称谓。” 当然,审视舞蹈诗的出现,其实质问题不只在名称,还在其指向:从“舞剧”到“舞蹈诗”的范式突破,在于意义与功能的转换,舞剧在于“戏剧行动”,舞蹈诗在于“诗歌意象”,这既是二者形态区分的基点,也是舞剧范式从探型、建型期的古典与表达,到固型期的自律与传达,再到多型期的多元与对话,在这一过程中也凸显了文本/实在、经验/知识、能指/所指、艺术符号/其他符号间从统一到对抗再到分离的现代性特征,其根源在于“现代性”内在的价值结构、价值理念具有未完成性,审美的现代性经由多元化的艺术世界表现出现代性的内外冲突。

“舞蹈诗”的出现,还体现了舞蹈艺术从外在的语言、结构追求,转向了深层次的美学追求。舞蹈,作为一门以表现性为主的艺术,其本质是“诗化”的:舞蹈本身具有诗性,在于有诗意,在于诗的思维,诗的闪跳性与朦胧性。舞剧作为戏剧类型的一种,有着“剧”的属性,更有“舞”的特性。因此,舞剧本体是“舞”与“剧”的兼而有之,“舞”为手段,“剧”为目的。中国舞剧在新时期开始走向成熟,一是在风格形态上出现了中国民族舞剧、中国现代舞剧、中国芭蕾舞剧的多样化,二是舞剧的结构方式打破了叙事结构的单一线状形态。正是在这种舞蹈诗化的热潮中我们除了产生了一些诗情浓郁的小型舞蹈作品外,也应运而生了比较大型的舞蹈诗作品。在有的舞蹈理论研究者看来,舞蹈诗比起舞剧,这种新的舞蹈样式更为写意、更为自由、更能顺应舞蹈家情感恣肆的天性、更可以发挥舞蹈家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因而,更受到了舞蹈创作者们的青睐。编创实践者也充分肯定了舞蹈诗“发挥了舞蹈艺术大写意、大抒情、大概括、大抽象的艺术优势”。

除了对传统舞剧叙事结构的突破,“诗化”还促成了民族题材的自觉以及为不同叙事题材的表现提供了新的美学空间。诸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朝鲜族的《长白情》、藏族的《阿姐鼓》,还有2004年获得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诗金奖、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的《云南映象》,无不是民族情怀的彰显、民族精神的写意。在“诗化”的视野中,舞蹈诗的形式为风土题材表现民族意象、人生空间获得了更加自由拓展的空间,展现出更加浓郁的世间“情味”。

总而言之,舞蹈诗通过与写实相对的心理表现、与现代相对的传统意绪,以形态各异的修辞话语构筑了对舞蹈现代性历史叙事的批判视野,在舞体形式和文化理念上使舞蹈叙事获得了多元呈现。舞蹈艺术的诗性特质,只有通过真正具有形式价值的舞蹈作品才能得以表现。也就是说,舞蹈形式创造的价值越高,其诗性意味就越浓;反过来说,没有严谨精美的舞蹈创造,便不会有真正的诗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