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作者:张雨楠  2018年05月30日17:05

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吴文康/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做好《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三大史诗”传承发展工作和推进学术研究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等重要场合述及“三大史诗”,激励中华各族儿女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史诗学学科建设,推动中国多民族史诗传统的赓续和发展,2018年5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承办的“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史诗学”建设项目组的年度重大计划之一。

举世闻名的“三大史诗”——藏蒙史诗《格萨(斯)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及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内涵丰富,情节曲折,结构恢宏,气势磅礴,皆为几十万诗行的鸿篇巨制,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人类最伟大的英雄史诗之列。除“三大史诗”外,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学界还至少发现并记录了数以千计的史诗或史诗叙事片段,蒙古、土、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赫哲、满等北方民族,以及彝、纳西、哈尼、苗、瑶、壮、傣等南方民族,都有源远流长的史诗传统和篇目繁多的史诗叙事,而且大多至今仍以活形态的口头演述方式在本土社会的文化空间中传承和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培林。本网记者 吴文康/摄

在大会欢迎仪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培林《在“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和国家长期关心和支持以三大史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和民族文学研究事业。习总书记对三大史诗的重视和肯定,一方面与过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大史诗的关怀与支持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组成部分,为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并指明了新的发展路径。他认为:三大史诗震撼人心的伟大之处在于其跨省区、跨民族、跨国界传播的宏伟格局;在于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和向往;在于结合口头与书面形式的活态传承体系;在于恢弘的叙事主题和崇高的演述风格。

李培林在讲话中肯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三大史诗”的抢救、保护及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他认为,民族文学研究所在人才队伍建设、资料学建设、理论方法论建设、田野研究基地建设及国际学术交流和对话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已成为三大史诗研究重镇和学术中心。基于此,他提出六点建议: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大史诗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筹保护计划”,加大力度保护三大史诗集中传承区域的文化生态,推动三大史诗的整体性保护和多样化当代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推动三大史诗的代际传承;夯实三大史诗资料学基础,促进数字化建档和数据库共享,提升中国史诗学术研究的国际水平,推动中国史诗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创新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学者、文化工作者以及传承人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对话,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积极推动《江格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工作;我们希望看到《江格尔》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名列该名录,与世界上其他的伟大史诗传统交相辉映;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三大史诗文化凝聚力,把三大史诗工程做成民族文化工程、民族团结工程、民心相通工程,对全社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李培林强调,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征程,让我们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把三大史诗工程做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立新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本网记者 吴文康/摄

本次大会由“通报:我国‘三大史诗’保护工作情况”“交流:代表性传承人与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对话:‘三大史诗’的传承与发展”及“展望:非遗保护与史诗传统研究”四个环节组成。

在“通报:我国‘三大史诗’保护工作情况”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国际史诗研究的现状、国内各民族史诗的分布现状,汇报了有关“三大史诗”保护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相应成果。

朝戈金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中国各民族史诗,按传承和流布的地域、历史民族地理区和经济文化类群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方民族主要以长篇英雄史诗(heroic epic)见长,南方民族的史诗则多为中、小型的创世史诗(creation epic)和迁徙史诗(origination epic)。这些本土史诗类型的历史累层和广泛流布,一同构合为“北方英雄史诗带”和“南方民族史诗群”;同时又因相关族群叙事传统所依托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生态的不同,被学者形象地称誉为“雪域史诗”“草原史诗”和“山地史诗”,堪与古希腊的“海洋城邦史诗”和印度的“森林史诗”一道并肩而立,成为世界文学地图上相映成辉的人类文明盛景。因此,不论在北方还是在南方,中国少数民族的史诗传统,大都以气韵生动的口头演述和极具生命情态的表现形式,长久地承载着相关族群的历史源流、人文传统、文化认同和生活世界,一直被人们珍视为历史的“根谱”和文化的“宝典”。从歌手到听众,从语言传统到口头演述,从传承轨范到传播形态,从文本到语境,各民族史诗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及其卓尔不群的诗性智慧,也印证了中国族群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创造力。朝戈金研究员在会上进一步指出,以《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为代表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核心元素之一,同时也是接轨国际,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从传承、保护的角度出发,各民族史诗在当代社会的复兴与发展,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三大史诗”重要性的落实,也是各族人民站在国际舞台表现自我的能动性发挥。总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的传承,更是维系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交流:代表性传承人与科研工作者的使命”环节,“格萨尔”史诗艺人才智(青海省果洛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塔洛达娃扎巴(青海省玉树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巴扎木苏(内蒙古巴林右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敖特根巴音(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学者诺布旺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乌·纳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玛纳斯”史诗艺人阿不都别克·俄斯坎(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乡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新疆乌恰县黑孜苇乡传承人)以及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江格尔”史诗艺人巴达(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蓬查(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道尔吉·尼玛(新疆和布克赛尔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学者斯钦巴图(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研究员)分别阐述了自己对所传承和研究的史诗的理解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九位传承人在现场互动中先后展示了气韵生动的史诗演述片段,各具传统特征和个人风格。他们一致表示,习总书记多次提到史诗传统,对基层艺人们说唱的史诗,非常器重,非常关怀,从心里感觉到特别激动。本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研究员主持。

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张雨楠/摄

在“对话:‘三大史诗’的传承与发展”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文学所荣休研究员仁钦道尔吉、郎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荣休研究员杨恩洪;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胡振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塔亚;内蒙古民族古籍与《格斯尔》征集研究室主任苏雅拉图;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院长、教授宁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者央吉卓玛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探讨了“三大史诗”的文本特点、文化属性及社会价值等。与会专家和传承人强调,史诗保存到今天,没有这些说唱艺人是不可能的,没有他们世世代代辛勤的说唱,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活态史诗,我们首先要保护传承人,要保护我们的艺人,他们是我们的国宝。本环节由本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研究员主持。

在“展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史诗传统研究”环节,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分别从“非遗保护”视野、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工程的由来和实施计划,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名录中的史诗传统及其保护等角度对“三大史诗”和中国多民族史诗传统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大家纷纷表示,要继续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若干重要讲话的精神,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回到民间,回到田野,回到史诗传统的文化空间,以田野研究为目标,进一步深拓中国史诗乃至非遗保护的学术空间,为多民族史诗传统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及再创造贡献力量。本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主持。

参加本次会议的各界人士约有120人,包括来自“三大史诗”的代表性传承人;史诗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少数民族文学等平行学科专家学者代表;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保护传承基地合作方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三大史诗”田野研究基地合作方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业务主管部门代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保护主管部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老中青三代学者和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民族文学研究所信息化建设合作方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北京中研网的数据库专家。此外,还有来自新华社国内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央视网-蒙古语频道、央视网-国际传播事业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评论部、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新闻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民族报、中国文化报、新京报、民族画报等在京新闻媒体的记者,以及为本次会议提供网络推广和技术支持的腾讯研究院社会研究中心和北京钜信文化传播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