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怒江边有块神奇的“飞来石”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杨福泉  2018年05月25日14:48

神奇的天外飞石。

五月的怒江,江流澎湃、波涛汹涌。这是我第五次来到云南怒江大峡谷,随同纳西族老师牛存楷一道在峡谷考察。81岁的牛存楷精神矍铄,带着我们一路风尘来到了他工作了10多年的福贡县民族中学,参观神奇的“飞来石”。

福贡民族中学距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六库84公里,距福贡县城45公里。这所位于今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中学创办于1971年,最初叫“红旗中学”,现为云南省19所重点民族中学之一。

在福贡民族中学,我看到了闻名遐迩的“飞来石”。这块巨大的石头呈上尖下宽的锥形,大约7米高,直径5米,重约几百吨,立在一个三合院的院坝中间。牛存楷是这所中学的创建者,他亲历了这块“飞来石”从天而降的惊险过程。

时任福贡民族中学校长的牛存楷回忆:1983年3月19日凌晨三点半,轰隆隆的巨响从学校东面碧罗雪山高处传来,这宏大的巨响如沉雷从天上滚滚而来,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刺鼻的怪味。牛存楷住的宿舍发生了巨大的震动,他飞快地跑出来一看,100平方米的石头房院坝中间突然出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离自己住的这排房子只有1米多的距离,似乎紧贴着对面的那排宿舍。他当时惊恐地想,石头会不会压着住在对面那排宿舍里的老师们?万幸的是,巨石没有压着房子,被巨石堵住了房门的几个女老师从后窗爬出去得以逃生。如果飞来石再偏离1米的距离或横倒下来,周围宿舍里的10名教师就会难以逃生了。

这块巨大的圆锥形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后,先是重重地砸在公路上,接着借助惯性,又从公路弹了大约7米多高掉入三合院的中央。这巨石仿佛长了眼睛一样,正正地落在院坝的中央,嵌入地面1米多深,巨石的上部一侧插入北侧宿舍的房檐约40厘米。8个住在房子里的老师安然无恙。

恰好这三合院是建在一个巨大的岩石上,人们平时都称这是“石头房”,这天外来石落在石头房的院子中央。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飞来石不但对原来的磐石没有损坏,还与原来躺卧的磐石实现了一种天作之合的无缝对接,看去似乎是天设地造地镶嵌为一体。

对于这不可思议的天外飞石现象,当地怒族人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对逃婚的怒族青年不幸失散,男青年化为巨大的磐石,在怒江边盼望恋人归来。被困在碧罗雪山上的女子也化为巨石,冲破种种束缚投入到了“情人”的怀里,结束了长久的苦恋而团圆相聚,因此,当地怒族村民把“飞来石”称为“夫妻石”。

我好奇地观察这个天外飞石所倚立的巨大磐石,它足有20多米高,巨岩下面还有个很大的岩洞。牛存楷说,1970年他被派来创办这所中学时,没有校舍,只有七八间茅草房,师生们都住在茅草房里,而最初上课的教室则是在巨大磐石下的那个岩洞。我站在这个大岩洞前,想起这些把一生都贡献给了边疆教育事业的老师们,不禁肃然起敬。

建校之初,牛存楷领着师生们打炮眼、撬石头、炸顽石,在打了几万个炮眼后终于炸平乱石窝,平整出了2000多平方米、可建5栋校舍的地基。师生们苦干了7年,用汗水建起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我看着眼前这个花园一般的校园,看着那个巨大的石头和圆锥形的飞来石,想起这些创业者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教育之苑,钦佩和感慨之情,在心中涌动。

福贡民族中学的这块“飞来石”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不少文人墨客吟诗撰文,描绘这块神奇的“飞来石”。我站在这块“飞来石”和它所立身的巨大磐石面前,除了惊叹大自然的奇观之外,多的是对牛存楷等一批创校教师充满敬意,他们把毕生精力和心血献给了边疆民族教育,就如磐石一样托起了怒江边的民族教育事业。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在参观这个“飞来石”奇观时,能将这块巨石与这个从无到有的边疆民族中学的联系起来,从这块巨大的“飞来石”上想起底下那个曾经是教室的大岩洞,了解这个学校迄今培养了4000多名各类人才的辉煌业绩。这个巨大的“飞来石”作为大自然的奇观,见证了他们艰苦漫长的创业过程,也是边疆师生团结进步、坚如磐石的象征。

波涛汹涌的怒江滚滚不息地流向远方,沿着这条大江前行,我领略了各民族谱写的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