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时代延安鲁艺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来源:中国文化报 | 茆梅芳  2018年05月23日08:34

今年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成立80周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和总结鲁艺精神的思想精髓,深入探讨传承与实践鲁艺精神的模式路径,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培养文艺人才和文艺工作者的高等学府,在短短8年时间中,鲁艺云集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文艺精英,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经典作品,培育出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独具魅力的鲁艺精神,向世界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革命性是鲁艺精神的灵魂。1938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与鲁艺师生的讲话中提出:“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生活经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艺术工作者……不但要为民主共和国,还要有实现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的理想。”正是这种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为当时的整个文化界注入了真正的“中国梦想”,进而使延安这个偏居一隅的陕北古城成为无数文艺青年万里投奔的精神圣地。在那个异常艰苦的抗战岁月里,老一辈艺术家一手拿笔、一手拿枪,以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肩负起时代和人民的重任,铸就鲁艺精神之魂。

实践性是鲁艺精神的根基。《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鲁迅艺术学院“并不是打算在全国总动员中作歌舞升平的幻想,尤其不是想逃避现实;恰恰相反,它的成立,是为了服务于抗战,服务于这艰苦的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鲁艺人将心中炽热的爱国情怀,用一首首诗篇、一支支歌曲、一幅幅版画、一台台戏剧表达出来,他们“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使鲁艺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战线凝聚民族必胜信念、反击日伪文化侵略、团结带领各界爱国民众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精神堡垒。面向时代最紧迫的历史要求、担当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奠定鲁艺精神的根本基础。

人民性是鲁艺精神的精髓。1942年5月30日,毛泽东再次亲临鲁艺并指出,“你们现在学习的地方是小鲁艺,还有一个大鲁艺。大鲁艺就是工农兵群众的生活和斗争。”鲁艺师生拜人民为师、交人民为友、尊人民为历史主人公、以人民为创作主角,创造出《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老百姓“听得懂”“解得下”的优秀文艺作品,使人民文艺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成为鲁艺精神的核心要义。

创新性是鲁艺精神的生命。鲁艺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革命文艺教育的探索创新史。《黄河大合唱》将中国优秀音乐传统与西方先进作曲技巧有机融合,成为抗战时期新音乐的创举。鲁艺在人才培训等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创新,先后创建“三三制”教育体系,提出艺术教育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组建木刻工作团、文艺工作团、实验剧团、音乐工作团等各种文艺工作团上前线、下农村、进机关,体验生活,进行创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高产的文艺人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探索鲁艺精神传承弘扬的新路径新办法,使鲁艺精神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洪流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鲁艺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辟传承弘扬鲁艺精神的新境界。

把握历史定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鲁艺为代表的延安文艺,处于上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殊位置。传承弘扬鲁艺精神,首先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在凝心聚力、启领风尚、弘扬真善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牢固确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开创国家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与追求。

立足活态建设,全面推进鲁艺文化遗产整体开发。文化遗产是文化走进现代生活的基本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我们要把鲁艺精神的传承弘扬与鲁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紧密结合,做好鲁艺精神载体的全方位开发建设。一方面,要扎实推进鲁艺旧址的科学维护及鲁艺文化园区的规划开发,系统开展延安及后延安时期相关历史文物的征集研究工作力度,把物质文化载体的基础做牢做实。另一方面,要加大鲁艺师生作品的挖掘、整理、研究力度,推动鲁艺师生及后人的口述史、回忆录等衍生“增量”资源的开发、利用,并结合现代科技、文化创意等先进手段,促进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融为一体,使鲁艺精神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读得懂、走得进、带得走、传得开”的始终洋溢青春梦想活力的难忘体验。

响应时代要求,谱写中华民族复兴新史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传承弘扬鲁艺精神,文艺工作者要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充分凝聚、展现广大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爆发出的创造力,鼓励引导民众以自己的艺术语言、艺术感悟描绘和赞美自己的美好生活,使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史诗。

(作者系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