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于京君专场音乐会:用管弦乐唱“社戏”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刘 淼  2018年05月22日08:45

“于京君老师在国外生活了30多年,是澳大利亚作曲界一块金字招牌。虽然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在北京办专场音乐会还是第一次。”日前,由浙江交响乐团推出的作曲家于京君专场音乐会在北京举办。音乐会开始前,当晚的指挥张艺这样介绍这位作曲家。

在这场名为《中国故事》的音乐会上,张艺执棒浙江交响乐团演绎了于京君的3部作品,《五彩云》、竹笛协奏曲《新柳水令》和《社戏》。其中,《五彩云》是作曲家根据一段即兴钢琴曲扩展而成的作品,其中变幻的音色、动感的节奏,就仿佛是从黎明晨光中透出的点点淡彩,渐渐聚集而成的五彩云,可谓曲如其名。竹笛协奏曲《新柳水令》则用音乐语言动人地描绘出中国不同地区的社会风貌。

音乐会下半场演出的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的《社戏》无疑是当晚的重头戏。2013年,成立4年的浙江交响乐团开始着手创作交响乐《浙江组画》三部曲,《社戏》正是其中的一部。如果说第一部《山·海·经》反映的是浙江精神,第二部《唐诗之路》展现的是地域文化,《社戏》为观众铺展开的便是一幅鲜明生动的民俗风情画卷。

“打算做《社戏》时,我就认定于京君是不二人选。虽然在国外生活多年,但他对中国戏曲和民族音乐非常有研究,作曲技法出色又很国际化。”张艺说。而于京君也真的爽快答应了。

经过深入采风,于京君决定把越剧、绍剧、婺剧这3个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剧种写进《社戏》里:第一乐章“绍剧叙事曲”用西洋乐活灵活现地演绎了《三打白骨精》这出绍剧经典老戏;第二乐章“越剧随想曲”中,“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与《梁祝》的爱情主题缠绵交织;第三乐章“婺剧狂想曲”运用了由婺剧音乐素材所作的变奏。最后5分钟里,3个剧种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仿佛对台戏一般令人应接不暇,这对作曲家和乐团的水平都是极大的考验。

“用管弦乐写‘戏’,必须要先‘唱’起来。”于京君说,为了体现戏曲特色,他在作曲时保留了许多戏曲唱段气息悠长、参差不齐的音乐特点。在他看来,作品本身包含的中国内涵远比形式上更为重要。除了一面大锣,《社戏》没有运用其他任何一件民族乐器,连戏曲伴奏中常用的小锣都是用木管乐器模拟和代替的。“假如《社戏》在国外演出,想找小锣是很难的,所以我想干脆就不用了。表现中国特色的作品,未必一定要用中国乐器,关键还是要保留中国韵味。”

旅居海外多年,每当提笔作曲时,萦绕在于京君心头的,依然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曲调。“当年考中央音乐学院的时候,我不会五线谱,交给老师的也是模仿样板戏写的京剧片段。别人都拿着小提琴、架个洋谱子,所以我总觉得很自卑。”于京君说,虽然当时日子不好过,但几十年下来,他非常感谢自己民乐出身的背景,“在写西方现代作品的时候,细节一定保留着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我的作品里都有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