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丝路上的瓦当

来源:中国民族报 | 阿迪力·阿布力孜  2018年05月14日17:29

奇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出土的汉代云纹瓦当。

羽人瓦当

“单于天降”瓦当。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瓦当集绘画、工艺和雕刻等艺术于一身,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瓦当起源于中原,后逐渐传播到其他地方。考古人员在丝路沿线遗址中发现的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和纹饰丰富多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发现的“天降单于”瓦当和甘肃省出土的羽人瓦当,流露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石城子遗址发现的瓦当,现陈列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历史展厅,是中原建筑艺术传入西域的重要物证。

由于新疆气候干燥少雨,房屋大多为土制,屋顶无需覆瓦,因而瓦当不是古代新疆传统的建筑材料。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内一座规格很高的寺院内曾出土瓦当。唐代佛教兴盛,交河故城内分布的寺院有多所,但仅这个寺院内发现瓦当,由此说明瓦当的使用在当地并不普遍。这些出土的瓦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时期西域地区的建筑历史,为我们研究西域古代建筑提供了资料。

1、新疆奇台出土的汉代瓦当

新疆最早的瓦当,出土于昌吉州奇台县。1976年,新疆考古人员在奇台县石城子遗址发掘出土了云纹瓦当、灰陶大板瓦、简瓦、实心砖、黑灰陶钵、陶瓮、陶盆、屋形图案青灰陶等数十件文物。此遗址出土文物丰富,其器形、色别、花纹、质量、选料等均具汉代风格。

石城子遗址位于奇台县城东南39公里的半截沟乡麻沟梁村,依山傍水,面积达4.3万平方米,是新疆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个汉代风格的建筑遗址。

石城子遗址发现的瓦当,是在当地烧造的还是从内地输入的,文献上没有记载。由于当地至今未发现烧造瓦当的陶窑,专家推测,有可能是从内地长途运输至此的。

2、 羽人瓦当

唐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其工艺美术也呈现出华丽多彩的特征。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举办的《丝路遗珍汇天山——西北五省文物精品展》,就陈列了一件具有异域特色的瓦当。这件瓦当直径13厘米,由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水泥厂出土。瓦当上绘一羽人,圆脸,大鼻子、大眼睛,上身赤裸,梳圆形发髻。羽人双手合十于胸前,背上有双翼,周围以联珠纹作环状围绕。

带翼的人物形象在新疆丝路沿线遗址曾多次被发现。1906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若羌县米兰遗址盗走了“有翼飞天像”壁画。198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等人组成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考察队,在米兰佛寺中发现了两幅与前者相似的“有翼飞天像”壁画,为研究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绘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此次展出的这件羽人瓦当,虽然制作并不精良,形制欠缺规整,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独树一帜。

3、“单于天降”瓦当

除了精美的纹饰之外,带有汉字铭文的瓦当,也受到收藏者的追捧。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图案大都表达某种理想和意愿。

1955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召湾汉墓出土“天降单于”瓦当,充满浓郁的边疆风格。这件西汉时期的瓦当,直径17.1厘米,圆形,后有筒,筒中部有瓦钉孔;正面宽沿,被十字格线分成四区,每区内一阳文篆字,即“单于天降”四个字。

公元前3世纪,匈奴兴起于蒙古高原。匈奴人在大漠南北活跃了近300年之后,南边一支在中原地区继续活跃了200年;北边一支向西迁徙,给世界历史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据研究,召湾是匈奴呼韩邪单于南下觐见汉宣帝的必经之地,带有“单于天降”瓦当的建筑就是在此时兴建的。“单于天降”,是匈奴天神信仰的表达。汉成帝、哀帝时期,匈奴南下改走云中、定襄一带,这类建筑渐被废弃。“单于天降”瓦当这类建筑上的装饰则更多地出现在墓葬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