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描绘具有中国气派、西部风格、青海特色的文艺画卷 ——访青海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班果

来源: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 | 蒲波 杨阳  2018年05月10日16:26

青海美术馆全景

青海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的大省。“河湟文化、昆仑文化、三江源文化、柴达木文化等区域性文化,史前文化、古羌文化、彩陶文化、唐蕃古道文化、丝绸南路文化等历史文化,热贡艺术、《格萨尔》史诗、堆绣、回绣、排灯等民间工艺文化,原子城、西路军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塔尔寺、东关清真大寺、瞿昙寺等宗教文化。”青海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班果认为,这些文化资源都是支撑青海省文艺创作的有生力量,是青海省区别于其他省份的优势文化资源。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从2010年初到青海省文联担任党组书记、并被选为主席,8年间班果有太多难忘的经历。让他最难以忘怀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创建青海美术馆(青海文艺家之家),另一件事是青海省文联积极参与玉树抗震救灾。

青海美术馆

“在一个集西部、民族、贫困等地区特征的省份,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美术馆(青海文艺家之家),是难以想象的。青海省文联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难以估量,但是没有这样一个平台,各协会开展活动、学习交流、培训工作等难有保障。”班果说,基于这样的认识,青海省文联决定必须啃下这个长期困扰文联工作的“硬骨头”,彻底解决老大难问题。青海美术馆项目2010年立项,2013年9月奠基,2016年8月建成,2016年11月投入使用,前后历时7年时间。“期间付出的心血和遇到的困难,实在一言难尽。但由于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从党组班子到干部职工,上下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证了项目的高质量如期完成。工作量大,时间紧,我们的干部职工盯在现场,干在现场,吃住在现场,连续奋战,克服许多不曾预料到的困难,最终,这座气势恢宏、设计精美的建筑如期矗立在西宁核心区域并顺利开馆。”

青海美术馆开馆暨“眺望昆仑”——首届青海当代艺术成就展举办

青海美术馆(青海文艺家之家)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亿元,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交流、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实现了青海几代文联人的夙愿,开启了青海文艺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开馆一年多来,先后举办重大主题展览50余场,观众达10余万人次。“夏夜美术馆”品牌活动,率先在全国实现夜间开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青海省各文艺家协会全国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现场

玉树地震,举国呼应、八方支援,数万人在瓦砾上开创了一场人类史上高海拔救援的成功范例。作为一名藏族干部,班果在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行动中思想被深深触动,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国家力量”“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地震发生后的3年里,青海省文联动员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组织多支小分队深入灾区,以笔尖、以镜头记录反映无疆大爱、血肉情深,讴歌人民、礼赞英雄,创作了一大批纪实文学、摄影作品;多次组织玉树抗震救灾主题美术书法摄影展和文艺演出,宣传抗震救灾精神,彰显文艺工作者的担当;积极组织捐款捐物,筹集各方面资金数百万元。

“玉树·涅槃重生”——玉树灾后重建美术书法摄影展开幕式现场

2013年7月中国文联艺术团一行近70人,克服高寒缺氧等诸多困难,赴玉树进行慰问演出,这是玉树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演出。“玉树人奔走相告,扶老携幼,观众挤满了广场,像是灾后第一个真正的节日。整个演出艺术精湛、反响热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玉树的领导事后专门找我致谢,衷心感谢中国文联送来了一场丰富多彩、恢宏磅礴的精神盛宴,也感谢省文联所做的工作,这让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后勤保障等工作的我深感欣慰。”班果说,演出场地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缺氧的条件只适宜小分队而不适合大团队演出,但艺术团的所有艺术家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出色完成了任务。

文艺成果丰硕,实现多项突破

 

“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现场

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颁奖晚会现场

过去8年,对于青海文艺事业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期,文联文艺工作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虽然凝聚文艺界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推动青海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但青海省文联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青海省文艺事业结出了一个个饱满的果实。”班果说。

他举例道,青海省文联精心实施“一十百千万”文艺重点工程,先后组织创作出版各类文学作品近400余部,编辑出版的大型文学集《青海,我的家园》引人注目。省内各艺术门类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百余个:《青藏高原野生动物》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大漠狼行》获第57届世界荷赛奖自然类单幅三等奖,填补青海省在该奖项的空白;1幅书法作品获中国第五届兰亭奖三等奖,实现青海书法史上新的突破;15件美术作品集体入选全国美展,1件作品入选中国北京国际双年展,实现该领域零的突破;舞蹈《陶纹梦圆》获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土族轮子秋表演、唐卡作品《释迦牟尼》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藏戏《松赞干布》获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和最佳编剧奖,藏族母语电影《塔洛》获第52届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大型纪录片《中华水塔》获第23届中国纪录片“年度十佳”和“最佳摄影”两项殊荣等等。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青海省文艺事业繁荣的良好局面。

“青海省《格萨尔》优秀民间艺人演唱会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青海文艺工作者面对丰富的文艺创作资源,大中取材,小中见大,既有反映历史大势、时代潮流、英雄主义的作品,也有突出凡人小事、生活情趣、乡情乡愁的作品,既用宏大、严肃的方式表现,也用轻松明快、生动活泼的手法来演绎。”班果认为,文艺精品,是衡量文艺创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青海省文联将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遵循艺术规律,敢于突破常规,在观念、内容、风格、样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同时,加强对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的规划指导,努力在民族题材、历史题材、地域题材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创作出一批能够充分体现青海水准、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精品力作。

夯实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培养是关键

根据青海文艺工作的实际和特点,班果指出,夯实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培养是关键。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建设,为繁荣发展青海文化事业提供人才支撑呢?他介绍了青海省文联在人才培养上的三个举措:

一是抓好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培育工程。多形式、多途径、多角度推进少数民族文艺骨干人才队伍建设,保护和挖掘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培养骨干人才及青年人才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分众化的人才培训和艺术辅导,努力打造一支知识结构优化和梯次结构合理的优秀少数民族文艺骨干队伍。

举办“中国梦·高原曲韵”全省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活动

文艺惠民——百姓大舞台

二是抓好少数民族文艺创作工程。积极研究制定新时代中长期的创作规划,鼓励优秀文艺工作者深入民族地区,反映少数民族的新生活、新风貌,发扬各民族文化传统,创作出更多具有浓郁青海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优秀作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新文艺群体文艺创作队伍建设,加强对新文艺群体文艺创作人才的辅导、培养、扶持力度。近期,结合青海少数民族文艺队伍实际,拟成立青海民族团结进步演艺协会,此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落实中。

戏剧进校园文艺惠民活动现场

文化进万家文艺慰问演出现场

青海文联组织省内艺术家及文艺工作者到基层开展“我们的中国梦‘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慰问活动”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激情夏都民歌汇”、“藏戏进校园”、“民族民间舞展演”、“中国藏语原生态情歌汇演”、“美术书法摄影展”、“文学周”评奖、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讨会等活动,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展演展示平台,推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

青海省文联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文艺演出现场

鲁迅文学院第七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据了解,8年来,青海省文联争取实施少数民族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扶持16个83人(次),落实扶持资金372万元;以国家级会员为重点,举办各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各级文联干部高层次骨干培训班100多期,各类研讨会若干场,培育文艺骨干千余名。“这些人才已成为青海文艺事业繁荣兴盛的中坚力量。”班果说。

青海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班果为扶贫村村民发放御寒衣物

摄影家为牧区群众照全家福

班果透露,下一步,青海省文联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有效团结引导文艺工作者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从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中,从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养分,汲取精华,推陈出新,使文艺创造的激情充分涌现,使文艺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拓宽题材领域;从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高原文化,从壮怀激烈、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中,从富民强省、共创和谐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题材和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内容,努力打造具有中国气派、西部风格、青海特色的文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