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人的散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汪介之  2018年04月17日13:58

帕斯捷尔纳克因“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俄罗斯叙事文学传统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在叙事文学——散文创作方面的实绩,却一度被作为“纯粹抒情诗人”的身影所遮蔽。从20世纪20年代起,帕斯捷尔纳克作为现代诗坛优秀诗人的地位便渐渐开始确立,直到20世纪50年代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横空出世,人们才意识到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诗人,更是一位卓越的小说家。

艺术注目于被情感改动的现实

关于诗歌与散文的关系,帕斯捷尔纳克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认为“诗歌和散文是彼此不能分离的两极”,“散文是最具现代性的体裁”,而“抒情诗已经不能表现我们经验的宏大规模与广阔空间”,他个人的诗歌只是散文创作的准备。上述观点,以及他关于“艺术注目于被情感改动的现实”、关于抒情主义与历史主义之关系的见解,构成了诗学理念的基本内容,并影响着他的全部小说创作,使之具有雅各布森所说的“诗人的散文”的艺术风格。

从20世纪10年代初起,帕斯捷尔纳克就开始散文创作,陆续写了13篇中短篇小说,直至完成巅峰之作《日瓦戈医生》。在这些“诗人的散文”作品中,往往可以读到作家自己诗作中的优美诗行。有许多在他的诗歌中曾出现过的形象、场景和意象,后来又以略加变化的形式重现于他的小说中;他用诗歌予以表现的情感与思想,以诗的方式触及的主题,也在他的小说里获得新的表达。他总是以诗人的眼光看待自然和世界,以具有抒情色彩的语言表达对于生活的理解、感受和体验,这使他的小说散发出浓郁的诗意。

帕斯捷尔纳克的整个小说创作,显示出在探索之中逐渐迈向高峰《日瓦戈医生》的演进脉络。《最初的体验》作为开端之作,情节结构具有多层次、剪辑性的特点,人物没有完整的性格发展史,形象刻画具有印象主义特色。作品传达出作家早年对外部世界的种种印象,表现了与作家经历相联系的感受和体验,渗透着大量的自传——回忆录因素。主人公对生活、艺术和爱情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追问,又使得这部作品获得了一种哲理化色彩。作品中的景色描写广泛运用拟人化手法,表明作家对于线条、色彩和明暗对比有敏锐的感觉,常获得一种油画般的艺术效果。由此,可约略窥见未来作家小说艺术探索的轮廓与走向。

历史主义倾向是对当代现实的高度关注

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一主题,在随后的《阿佩莱斯线条》《一个大字一组的故事》和《寄自图拉的信》等小说中一再得到表达。作家从生活的视角审视艺术,从艺术活动实践出发提出了“艺术家们追求的究竟是什么”等令人深思的问题,发出了守护艺术良心的呼唤。

此时,作家的历史主义倾向,即对当代现实的高度关注,已开始显示于他的另一些作品中。他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小说中以富有特色的诗学方式传达对时代风云和历史进程的沉思,关注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个性的命运。在小说片断《奇特的年份》中,作家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一特殊年代的“病症”,即失去个性的人们被解除了武装,结合到这样或那样的同一性框架内。小说《对话》则以别具一格的形式表达了这样的见解:人只有进行富有成效的活动,死后才能留有生前整个生活的有意义的成果。生前未发表的小说《第二幅写照:彼得堡》,是作家在继承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关于彼得堡的一种延伸书写。他从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别雷等前辈作家那里汲取艺术灵感,从结构布局、氛围营造、形象刻画、象征和隐喻的运用等不同侧面延续了他们关于彼得堡的书写,创作了一部具有鲜明现代特色的作品,丰富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城市题材创作。在小说《无爱》中,作家通过对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物的素描,不仅提供了“二月革命”后作家本人生活的艺术写照,还涉及那个时代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身处动荡岁月里,人们往往纠结于其间的事业与生活、责任与情感的冲突。同样与当代现实紧密联系的小说《空中线路》,经由一个不乏悲欢离合、骨肉亲情、机缘巧合的故事,隐喻了超越人道法则的界线、实现欧洲社会思想之统一的理念,涵纳着关于善与恶、亲情与原则、暴力与宽恕之关系的思考。在上述五篇作品中,帕斯捷尔纳克小说的历史主义倾向得到清晰的呈现。

“归还给历史”的艺术使命

当帕斯捷尔纳克把目光锁定于当代历史风云的变幻和知识者个人命运的关联这一范畴时,他的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便随着他的叙事艺术的成熟而获得更为透彻的表现。作家最先涉及这一场域的作品是《一部中篇小说的三章》。作品的中心人物谢尔盖·斯佩克托尔斯基,同样是作家陆续完成的《中篇故事》和诗体小说《斯佩克托尔斯基》的主人公。此时,作家书写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把一代人“归还给历史”的意识越来越明确。

《帕特里克手记》从主人公的视角,以第一人称展开叙事,先描述发生在一战爆发后到十月革命前乌拉尔小城尤里亚金和周边地区的故事,继而以回忆的笔法铺叙20世纪初至1905年革命时期莫斯科的生活,复现出第一次俄国革命前后的时代氛围。作品以带有优美抒情风格的笔调,穿越岁月的尘埃,回视如烟往事,既抒发了对往昔的无尽眷恋,又勾画出特定时代的历史风貌。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事件、场景和情节,后来都写入《日瓦戈医生》中。作家以诗意盎然的文字展开的叙事和描写,表明“诗意现实主义”的风格正在他的笔下形成。

经过10年笔耕而完成的《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在战后岁月里对20世纪前期历史所做的一种诗的回望。作家艺术地概括了自己所属的俄罗斯一代人在动荡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遭遇。主人公日瓦戈是一位在历史激流的冲击下离乡背井、长期漂泊的诗人和思想者形象。他的困惑与求索、书写与歌哭,和他的同时代人发出的各具特色的声音,一起构成了和那个时代之间的特殊形式的对话。这一代人的命运本是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所制造的,作家以充满怀念、追悔和忧伤的笔触把渐渐远去的往昔镌刻下来,从而完成了他所承诺的把这一代人“归还给历史”的艺术使命。

作品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它以出色的场景描绘和生动的形象刻画呈现出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还在于其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意象运用、景物描写等方面所体现的独特的叙事艺术,在于作家始终以一位诗人的眼光观察人与生活,以抒情色彩浓郁的语言传达出创作主体的生命体验和对周围世界的感受,从而成为“抒情史诗”的一个卓越范例。作品关于大自然的“转喻性描写”,也融入了整部作品诗意氛围的营造之中。小说中还一再出现主人公的梦境和幻觉以及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的意象,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已然贴近现代主义壁垒。

帕斯捷尔纳克在小说艺术领域的追求及其成果,显示出俄罗斯文学传统与现代诗学的汇流,也代表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演变趋向。无论对于那百年间的俄罗斯文学,还是对于这一历史进程中民族命运与心灵的艺术表现,帕斯捷尔纳克无疑都是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因此当代俄罗斯人才说:20世纪选择了帕斯捷尔纳克。在当代中国知识者心目中,帕斯捷尔纳克也占有崇高的位置,因为他曾在自己抒情诗般的小说中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吟咏过他们的幸福与苦难、追求与失落、困惑与梦想,发出了对时代的叩问。人们似乎在他的那些“零散的抒情日记”中读出了自己的精神传略。可以预见,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将继续拥有范围广大的读者群。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专著《诗人的散文:帕斯捷尔纳克小说研究》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