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何建明《山神》:壮美的时代英雄凯歌

来源:文学报 | 信世杰  2018年01月19日09:08

油画《开山》 冯法祀

塑造民族英雄人物是报告文学写作的一大显著特点,而这种“塑造”又不像小说、戏剧等文体可以运用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自由虚构。如何将英雄人物刻画得生动、立体,将英雄故事写得精美、纯美,这对报告文学作家无疑是最大的挑战。作家何建明在他四十余年的报告文学写作生涯中,曾塑造过多个英雄人物形象,而这次,他把写作的聚焦点放在了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位山村老书记、老党员黄大发身上,用洋洋洒洒的十余万字讲述了“山神”黄大发带领村民坚持36年开通“天渠”的传奇故事。

何建明曾在访谈中说道:“我写了四十多年报告文学,各种题材的报告文学我都写过,但是在写黄大发这部作品时,我把自己逼到绝路:必须要换一种以前从来没有用过的叙述方法,现在看来我做到了。当我们穷尽所有文学手法的时候,我们还要寻找适合于这个题材的另一种书写方法,这就是创新和突破。”在《山神》这部新作中,何建明抛却了他一手独创并运用纯熟的“国家叙述”风格,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文体艺术探索,场景构建、结构设计、心理描写、对话叙述等艺术手法信手拈来,将黄大发的传奇故事的讲述推到了极致。

何建明早在《部长与国家》等作品中就进行过类似的文体艺术探索。学者丁晓原在《何建明:泛政治化的非虚构叙事》一文中谈到:“《部长与国家》可能是何建明非虚构历史叙事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而就其泛政治化写作的整体看,可能也是以非虚构文学的方式表现重大政治题材最为得体到位的一部。”不过,《部长与国家》中的余秋里是英雄人物,带有先天的“故事资源”。与“独臂将军”余秋里相比,《山神》中82岁的黄大发老人只是大山深处一个贫困村的书记,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将“小人物”黄大发的故事叙写成传奇,本身有一定难度,但作者以其多年创作所积累的文学经验和文学感觉为基础,在叙事艺术上进行了多种创新,将黄大发塑造成了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式的英雄形象。这其中对于报告文学这种文体的艺术探索和精美推演,值得其他写作者好好研习。

在《山神》这部作品中,作者构建了大量场景,以场景叙事塑造英雄人物黄大发。在序言部分“上天的路”一节中,作者首先构造了一个“我”跟随黄大发走天渠的惊险场景:

“我们各自手中拿着一根竹竿作拐杖,而另一只手则撑着雨伞,当时天正下着雨。如果在平地上或者一般的山路上行走,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现在我和黄大发老人是在千米之上,高悬于绝壁上的那条被当地人称为‘天渠’的堤沿崖子上行走,而走这条‘天渠’需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紧贴我身子的左侧,即是嶙峋的山体,岩石凹凸不平,令你时时躲闪不及,一个不小心就会撞到脑袋。右边则是万丈深渊,雨雾中更显幽深无底,此时山脚底下的公路,已宛如一根细细的银丝线。我们的双脚之间,便是黄大发老书记当年凿出来的这条令我慕名而来的如今已被乡亲们叫作‘大发渠’的天险之渠。”

这是“我”第一次跟随黄大发老人上“天渠”的场景,透过“我”的惊险体验,从侧面表现了黄大发历时36年开通天渠之艰难,这也构成了塑造“山神”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

此外,何建明还运用除“我”之外的他者视角来讲述黄大发的修渠故事。在第一章、第四章中,作者分别以当年与黄大发进行深入接触的两位水利工程人员黄著文与张发奎为讲述者,从侧面展开修渠故事的讲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黄著文说,那是在晒谷场地边挖的一个桌子那么大小的泥坑,或者在田头挖个坑,等天下雨,就把雨水积在坑里面,平时人和畜就喝这水。而这样的水还不是一次就用得的。黄大发告诉我,他们平时吃饭做饭用的,是这坑里的水。洗菜、洗碗用完后的水再做洗脸用,男孩和男人一般抹一把脸就算完事了,女孩和女人才会用洗菜洗碗或洗衣服用完后的水擦擦身子。几天不洗一回脚,不洗一回脸,这在草王坝的男人中不算丢脸的事……”

“我们遇到悬崖时,就找个临近的山峰上,然后架上测量仪。再由张元华他们十几个村民,举着标尺,相隔几十米一个点、一个点地连成线,直到在对面的悬崖上寻找并确定基准点……这个难度现在听起来好像并不复杂,可在野外现场,就是上刀山、下火海的滋味。别说其他的,光从这边的山头到对面的山头,一上一下,就得花四五个小时!那些都是没有路的山崖,得披荆斩棘、飞檐走壁呀!”

从黄著文和张发奎两个人的视角分别讲述黄大发两次修渠的历程,以讲故事的形式代替作者对修渠原因、艰难过程的陈述,大大提升了文本的可读性。

除以上在故事叙述层面做出的种种探索外,作者还在作品开篇与收尾处予以创新。在全文的开篇部分,作者运用了一个情景式的设问:“如果突然有一天,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你会把自己的命托给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吗?”在引发读者好奇心之后,作者将话题引向作品所要讲述的人物和故事,将读者迅速带入故事。

在《山神》的收尾处,作者运用诗歌一样的语言,进行迭进式的议论和抒情,将黄大发的精神和英雄形象推到极致。这种运用诗歌方式对时代英雄黄大发进行叠加和拷问式的赞颂,逼迫“我们”对照黄大发这个“神”的形象来审视自己的灵魂。作者在多部作品中都运用了这种“以歌颂形式来进行批判”的方法,这也是作者的一种个人风格。作为当代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何建明在报告文学文本上的艺术探索和追求,值得我们学界进行多维度的阐述与评价。

(何建明新作《山神》,刊于《中国作家》纪实版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