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但秉初心 “无问西东”——观影《无问西东》

来源:河北日报 | 韩莉  2018年01月19日16:50

电影《无问西东》自本月12日上映以来,引发各界热议。短短几日内上演口碑票房大逆转,虽然上映之初经历了评分风波,但影迷们毫不吝啬地表达喜爱之情,在朋友圈转发观影感受、触动心灵的台词,甚至二刷影片,不少人赞其为“中国最好的青春励志片”。

很难定义《无问西东》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对其评价也颇有争议。有人说它是一篇并不理想的命题作文,有人说它是长篇抒情MV,还有人说它是乱糟糟的故事杂烩。然而,当灯光亮起,影院里人们流着泪看完影片,并向梁启超、陈寅恪、冯友兰、钱钟书、朱自清等大师们默默致敬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部叩问人生、直抵心灵的电影。

影片最打动人心的不是“无问”,而是持之以恒地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和拷问。全片由四个时代的四组人物故事组成,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挣扎和纠结的,他们一直在追问,要选择怎样的人生?四个故事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上世纪20年代,听泰戈尔讲“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之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的清华学生吴岭澜的故事。上世纪30年代,听到吴岭澜说“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之后,毅然投笔从戎、战死沙场的世家子弟沈光耀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不断拷问自己“你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之后,笃定地选择“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毅然选择为国家、为爱献出一生的清华毕业生陈鹏和王敏佳的故事。最后一个故事发生在当下,是在“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之后,广告总监张果果作出坚守初心的人生选择。

客观而论,《无问西东》的缺陷是明显的,两个多小时拥挤着四个独立的故事,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情节富于跳跃性,彼此间的承续关系隐晦含蓄到颇多牵强。甚至于叙事上失衡,影像上失焦,音乐上失重,最让人诟病的则是剪辑上大起大落的跳跃,由于缺少过渡和衔接,多次出现观众深深沉浸在某一段情绪中的时候,被突然的年代场景转换“断了片儿”。可奇怪的是,尽管有诸多“不完美”,《无问西东》依然能超然物外,气度昂然地掀起“旋风”,足见其的确以“无问”发“大音”,触动到了时代的痛点和人们的心灵。

事实上,每个年代的人,都面临着“西”和“东”的纠结。只是曾经,在年轻人心中摇摆的,死为西,生为东;家为西,国为东;功名为西,坚守为东……而如今,我们的“西东”呢,大多无外乎高薪还是清闲,高富帅还是暖男,职位晋升还是“小确幸”,这“西东”和影片主人公一比,是不是就渺小到尘埃里去了呢?

反思当下,许多年轻人埋头于生活的苟且,“诗和远方”已经成了一种奢侈,而对于纯真、信念、风骨乃至家国情怀等美好而宏大的命题,似乎都无暇顾及,也羞于提起。《无问西东》这样的影片,起码让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很久未见的热血青年原本应有的样子:他们白衣胜雪,眼眸清澈如泉,坚守赤子之心,无问东西,于是我们也跟随他们一起,见到大江大海,日月山川,拾起那份被远离被丢弃的初心,开始昂扬前行。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相对于一味迎合消费大潮的商业电影人,我们更愿意等待那些怀抱初心、坚守情怀的导演继续成长、不断成熟,期待更多能让观众热血奔涌的国产影片涌现出来,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刘禹锡诗云:“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幸哉!我辈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时代,自当投入到波澜壮阔的祖国建设中去,但秉初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