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好书榜2017第45期10+1

来源:晶报 |   2017年12月23日16:25

特别推荐 《罗曼诺夫皇朝: 1613-1918》 (英)西蒙·蒙蒂菲奥里 著 陆大鹏 译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1月 俄罗斯历史上的罗曼诺夫皇朝是堪称辉煌的皇朝,曾统治了地球表面六分之一的面积。一个家族如何将一个惨遭战火蹂躏的公国变成世界上庞大的帝国?他们又如何丧失了这个帝国?本书讲述的就是罗曼诺夫皇朝在1613年至1918年这300多年间的历史。 罗曼诺夫家族统治俄国期间,一共有二十位沙皇与女皇,其中有的是天才,有的是疯子,但他们全都受到神圣独裁统治和帝国野心的激励。这部扣人心弦的编年史揭示了他们无限的权力与无情的帝国建设的隐秘世界。这个世界充斥着宫廷阴谋、家族竞争、荒淫无道和疯狂的穷奢极欲;人物则包括冒险家、交际花、革命者和诗人,如伊凡雷帝、托尔斯泰、维多利亚女王等。 《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在这部新著作中利用大量新开放的档案,尤其是书信,向读者讲述了这个拥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又残暴无情的王朝的兴衰过程。 ○伍岭/整理

《鉴若长河: 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 霍宏伟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10月 镜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古人用镜,不仅以之映照妆容、装饰居所,还用它来寄托相思、辟邪祈福,更用它来比拟人物、譬喻德行。古人云: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可见,镜子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具有精神层面的特殊意义。本书挑选汉至唐代的铜镜,复原古人使用铜镜的方式和环境,将考古发现、古代文献、诗词、图像中的镜子融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精妙的镜中世界。

《父亲的黑鱼》 巩高峰 著 新经典·新星出版社 2017年11月 新锐作家巩高峰的短篇小说集。由他亲自严选《父亲的黑鱼》《家丑》《睁大眼睛睡觉》等12篇小说代表作,字里行间充满人间烟火气,余味悠长。本书用黑色幽默化解人生迷茫,碰触有血有肉的灵魂,展现低到尘埃里却仍然向着光亮前行的人性。

《梁漱溟往来书信集》 梁培宽 编注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11月 本书辑录了梁漱溟先生往来书信七百余封,时间跨度从1916年到1988年梁漱溟先生去世为止,历七十余年。涉及人物众多,既有政坛名流,又有布衣白丁,即有饱学鸿儒,又有莘莘学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梁启超、张申府、冯友兰、胡适、熊十力、马一浮、胡兰成……这是迄今至为全面的一次梁漱溟书信整理,其中许多书信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去海拉尔》 王咸 著 中信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1月 书中七个故事发生在城市中心或边缘,每个人身上都有秘密。有从云南乡村来到大城市住进陌生人家中的文学青年;有带着病儿回乡,在算命婆婆身上寻找希望的沉默父亲;有“隐退”养猪的著名诗人……每个秘密背后都有着一个群体的命运,一个时代的底色。甚至连故事的叙述者“我”,也怀揣着不为人知的心事。

《丘吉尔与英帝国的非殖民化》 潘兴明 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18年1月 本书主要根据丘吉尔本人的著作、书信和演讲以及英美两国已出版和未出版的相关原始文件资料,对丘吉尔及其政府的帝国观念和立场,特别是在非殖民化问题上的态度和举措作了系统的研究探讨,重点放在丘吉尔“二战”期间和1950年代初第二次出任首相这个时间段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对丘吉尔在英帝国的非殖民化中的作用和影响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造梦人》 (法)让-克里斯托夫·吕芬 著 龙云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11月 一部史诗作品,一部展现梦想力量的回忆录。作者以流亡希俄斯岛的雅克·科尔的口吻,讲述了主人公波澜壮阔的一生。雅克·科尔是第一个将目光投向东方的法兰西商人、国王查理七世的御用监总管,他生活在十五世纪初期,见证了这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和中世纪让位于文艺复兴的变革。在本书中,作者让-克里斯托夫·吕芬在权力与算计之外,塑造了雅克·科尔作为自由而野性的冒险者的美丽形象,我们仿佛听到他的声音就在耳边,娓娓讲述自己的故事。

《存在主义咖啡馆: 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 (英)莎拉·贝克韦尔 著 沈敏一 译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12月 英国著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这个充满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今天这个纷争不断、技术驱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

《我不是德加》 B.A.夏皮罗 著 彭玲娴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年12月 1990年3月18日,印象派大师德加的杰作《沐浴后》失窃,成为“世界十大艺术品悬案”之一。四分之一世纪后,年轻美丽的女艺术家克莱尔在穷途末路之时,接下了复制德加杰作的委托。当权威人士也无法分辨她与德加作品的真伪时,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一夜成名,还是锒铛入狱,仅在一线之间。虚荣、屈辱和罪恶,这一切拷问着艺术家的灵魂。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 (美)《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向荣 等译 2018年1月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囊括了20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本书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五位:威廉·斯泰伦、T.S.艾略特、埃兹拉·庞德、艾伦·金斯堡、索尔·贝娄、约瑟夫·海勒、卡洛斯·富恩特斯、菲利普·罗斯、约翰·欧文、多丽丝·莱辛、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托妮·莫里森、阿摩司·奥兹、V.S.奈保尔以及今年诺奖得主石黑一雄。

《恶之花:比亚兹莱插画艺术》 (英)比亚兹莱 著 韦君琳 编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1月 本书收录了19世纪极具特色的插画家比亚兹莱的作品,包括他为《莎乐美》《黄面志》《萨沃伊》等书籍、杂志创作的插图、海报、装帧作品,以及其它插画设计作品。是目前国内出版的最全的比亚兹莱作品集。书中详细介绍了比亚兹莱从出生到26岁英年早逝;从寂寂无闻到声名鹊起、再到名声屡次受到污损的过程。书中的作品都标注了它们的原用途和最初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