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思沁·毕力格图:用画作展示《蒙古秘史》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孟庆  2017年10月09日10:19

他出身于著名的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族,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的后人;他是当代画坛用中国传统写意画技法表现民族人物的杰出画家,成功地将《蒙古秘史》中的蒙古族英雄人物形象以中国绘画形式展示给世人……他,就是蒙古族著名画家思沁·毕力格图。

1937年,思沁·毕力格图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儿时,他入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还受到了雍和宫佛像画师浩日勒的启蒙,从小非常喜欢美术。

1961年,思沁·毕力格图从内蒙古师范学院(今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毕业后,便进入了早期创作时期。他的早期作品多以草原为题材,表现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如他创作的彩墨画《演兵场上》《无水草原的喜悦》《草原赞歌》《剪羊毛》等多次参加美术展览。

1982年2月,思沁·毕力格图进入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人物画创作第一期研修班学习,得到李可染、叶浅予、黄胄等国画名家的指点。这一时期,他所创作的《摔跤手赞歌》《挤奶少女》《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等14幅作品参加了全国美术展,7幅作品被国家级美术馆收藏。研修班毕业时,他本可以留在北京一展才华,但他觉得自己的根在草原,便毅然回到家乡。

思沁·毕力格图认真研究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后,创作了历史题材壁画《成吉思汗》。这幅长达80米、高3米的壁画表现了“铁木真的崛起”“蒙古各部的统一”“蒙古国家的建立”等11个场面,刻画了近百个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

1982年到1990年,思沁·毕力格图进入创作的高峰期,其作品以表现蒙古族历史及英雄人物为主,先后创作了《马可·波罗到东方大国——元朝》、壁画《成吉思汗庙——蒙古历史大型壁画系列》《阴山岩画——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生活岩画系列》等作品。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完成了震天撼地的大事业,记载成吉思汗家族的史书,首推《蒙古秘史》。思沁·毕力格图用绘画语言表现了《蒙古秘史》中的人物形象。1988年,《蒙古秘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期间,《蒙古秘史》人物画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业内人士评价:“这是《蒙古秘史》问世700多年来第一次以画作的形式面对世界,这是思沁·毕力格图的尝试,是美术界的尝试,也是蒙古民族的尝试。”

1989年,《蒙古秘史》人物画应邀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著名画家叶浅予、华君武、黄胄、尹瘦石等认为,历史题材画得这样深刻,是难能可贵的。这一题材不仅有历史价值,还有现实意义。

叶浅予评价说,“《蒙古秘史》是大有画头的,思沁·毕力格图在这上头是个创举。”

1990年,《蒙古秘史》人物画在蒙古国国立美术馆展出,参观的人排起长龙。蒙古国美术权威楚力德木几乎每天都到美术馆参观,他和思沁·毕力格图促膝长谈时说:“蒙古人民需要了解《蒙古秘史》,蒙古人民需要了解成吉思汗。您带来的画展,是友好邻邦伟大中国送给蒙古国的最好礼物。”

时隔不久,蒙古国召开国际蒙古学学术讨论会,思沁·毕力格图是唯一以《蒙古秘史》人物画而不是凭借论文被邀请的代表。会议主持人认为,思沁·毕力格图用美术语言解读《蒙古秘史》,令人耳目一新。也是在这次会议上,《蒙古秘史》人物画被列入《蒙古秘史》研究“十大之最”。

两年后,《蒙古秘史》人物画在台湾省台北市敦煌艺术中心展出。画家、诗人席慕蓉久久伫立在《诃额仑教子》的画像前,喃喃自语:“这是伟大母亲的形象,这是成吉思汗和蒙古民族的伟大母亲啊!”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提议将思沁·毕力格图的画作留在台湾,由故宫博物院代为保管,条件成熟时再举办一次展览。思沁·毕力格图被秦孝仪的热情和真诚所感动,欣然应允。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