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会:创意引领民族文创产品新潮流
新疆展厅的参展主题极为醒目:“中华文脉、创意新疆”。
青海玉树的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
墨脱茶叶外包装设计时尚、精致,十分吸引眼球。
时尚的新疆“密作”手工刺绣耳机。
蒙古包播放器惹人爱。
广西民族博物馆设计的文创产品非常有民族特色。
在9月11日至13日举办的第12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文博会”)上,民族文创产品注重创意蔚然成风,从设计、研发到包装、销售,处处彰显独具匠心的设计创意,实现了产品的审美与实用兼容、时尚与传统和谐共存。
北京文博会是由文化部、新闻出版与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委宣传部等26个委办局协办,北京市贸促会承办的大型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盛会。本届文博会共设8个展馆,分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展区”“首届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台湾文化创意展区”“第二届炫彩世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文化展示活动”等十多个展区。其中,民族文创产品主要集中在“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展区”和“民族特色文创展区”。
西部民族地区的参展热情高涨。“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展区”共有13个省市区的展团参展,其中,来自西部民族地区的展团达11家。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贵州、海南、青海玉树等展厅,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走进新疆展厅,“中华文脉、创意新疆”的参展主题极为醒目;电子显示屏上方,用红字标识了参展目标:“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竞争力”。此次参展,新疆推出了由21家文创单位和企业组成的大型“文创军团”,共分为四大板块——指尖上的非遗、记忆中的文创、特色文化+、映像乐舞,彰显了新疆在文创产业上的实力。
参展的文创产品中,不少少数民族古老的“非遗”经过设计师的嫁接,焕发出新的时尚魅力。在深圳文博会大放异彩的手工刺绣耳机,被放置在显著位置。这款由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推出的“密作”文创产品,将哈密民族传统刺绣工艺引入耳机装饰,引领了时尚新潮流。
据介绍,由雅昌文化集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哈密地区三方合作成立的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是全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目前,该工作站已经研发了798种运用哈密刺绣元素的新产品;参加培训的绣娘达5100人次,已有1200位绣娘参与到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振兴计划”之中。工作站给绣娘的订单总数为3.2万个。
彝绣文化传承人罗珺,将传统彝绣的色彩、图案和风格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生产出来的箱包、挂毯、靠垫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带动了一大批彝族绣娘致富。公司现有绣女800多人,2016年产值达1618万元,成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绣行业的龙头企业。
民族地区文创产业方兴未艾,不仅出现了数量众多的文创企业,而且产品的时尚性与实用性结合越来越紧密。
内蒙古印象蒙古文化传播公司推出的马头琴U盘、蒙古包播放器、蒙古包加湿器,用民族特色元素装点现代生活用品,吸引了很多关注的目光。据介绍,该公司所有的民族文创设计、文创产品、蒙古语应用系统,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取得了相关的专利以及著作权。
一些传统行业也加大了文创设计力度。古老的普洱茶不仅有了精致的外包装,还制作成了便于分割的小圆饼。“一个小圆饼是10克,可以一次泡,也可以分成两次泡,非常方便。”云南省澜沧县云株溢茶厂销售负责人介绍说。
林芝墨脱茶叶公司推出的“墨脱”茶叶,为适应现代人生活需求推出了便于携带、分享的小包装。茶叶外包装设计时尚、精致,十分吸引眼球。据销售王艳宁介绍,该公司拥有一个10人的大学生设计团队,专门负责产品的外包装设计和市场推广,目的就是要改变民族特色产品一贯的“土气”形象,打造高端藏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