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地之美、人之美展示当代和田 

来源:中国民族报 | 马大正  2017年07月18日15:06

开朗乐观的和田人。

书名:和田人

作者:尚昌平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几年前,昌平曾将她深入新疆拍摄的一组以普通百姓为主题的照片给我观赏。观后我大为赞赏,当即建议她以当代新疆人(各个族群、男女老少)的特写为主题,出版一册摄影集。如今,昌平出版了《和田人》摄影集,相信这部画册能够为更多人了解新疆提供一份生动、真实的人文影像文献!

昌平的摄影集以和田的地和人为主题,展示了当代和田的地之美、人之美。新疆和田离我们很遥远,距北京飞行距离超过5000公里。新疆和田离我们又很近,因为上世纪50年代,和田出了一位库尔班大叔,他骑着毛驴到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且这里盛产的和田玉也闻名遐迩。

和田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的一片孤立绿洲,绿洲西部和南部有昆仑山环绕,北部是浩瀚的沙漠。境内地势平坦,一年四季刮黄沙,雨量极少,气候干热,属于干旱地区。发源于昆仑山山脉的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是这里的主要水源。这里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交通不便,用新疆人自己的话说:“新疆像一个大口袋,和田就处于口袋底部”,今天的和田仍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

和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沿线重镇。两千多年前,汉代西域的36国中,和田就有于阗、扜弥、皮山、渠勒、精绝、戎卢6个绿洲城邦国。西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和田地区自此成为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史载,古于阗一直与中央历朝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汉唐时期的和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更是名震中外,孕育了包括昆仑神话、于阗乐舞在内的古代文明,在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和田是我国最早接受佛教文化的地区,也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原的中转站,当时这里的僧侣多达数万人。汉唐盛世时,中原地区的人们到印度学习佛法被称为“西天取经”,而和田当时被称为“小西天”,可见和田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东传,逐渐成为和田地区的主要宗教信仰并延续至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宗教信仰的传承变迁,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在碰撞中交融、互补,使和田成为世界文明交融之地,中华文化宝库之一,并塑造了和田人的文化、和田人的性格,使和田人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展现于世人。

现在,有200多万各族兄弟姐妹生活在和田这片土地上。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在这里繁衍生息,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维吾尔族人是和田地区的主要人口,他们用歌舞赞美生活,与其他民族的人们和谐相处,交流交融。

千百年来,和田人引以为傲的和田玉、艾德莱斯绸、手工地毯、桑皮纸、于阗乐舞,充分体现了和田人之美——美在光辉灿烂的人文历史,美在内外兼修的智慧,美在勤劳善良之心。

《和田人》摄影集是昌平历经20年南疆摄影实践,尤其是对昆仑山北麓和田地区的居民、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人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心地带的原始村落进行了深度考察后,从十余万张照片中精选而成的。

昌平镜头中的和田人和景,其特色与价值,可用现实性、唯一性、艺术性、历史性、学术性来概括。图片拍摄于现今、拍摄于实地,此可谓现实性。

拍摄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大多没有面对过其他相机的镜头,此可谓唯一性。

从今天的角度看,新闻拍摄也好,纪实摄影也罢,对人和景的抓取和表现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而抓拍正是昌平所擅长的,她镜头中的景,美无比;她镜头中的人,真无比;她镜头中的情、景、人的交融,是如此真实和鲜活,此可谓艺术性。

昌平镜头中的和田人、和田景,是我们认识今日和田不可多得的影像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照片终将成为老照片,成为人们观察、认识世纪之交的和田的一个特殊窗口。这些定格瞬间的图片,其魅力与价值将得到真正的体现,此可谓历史性。

昌平的《和田人》充分显现了作为摄影家“让瞬间定格为永远”的精湛水准,其学术性价值将为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一份独特的人文地理图像信息资料。

近年来,我欣喜地看到昌平由行者到学者的华丽转身,在当代中国学人群体中增添了一位名符其实的人文地理专家,一位善于用镜头纪录边疆人文、自然景观的摄影家。

昌平的边疆考察之路仍在继续……我期待着她的不同题材的边疆探索作品不断问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