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布赫:铁肩担重任 妙笔书华章

来源:中国民族报 | 王晓丹  2017年07月04日14:49

布赫(左三)在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调研。资料图片

布赫,原名云曙光,蒙古族,1926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今土默特左旗)塔布村,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的长子。他继承了父辈优秀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将一生献给了养育自己的家乡热土,为内蒙古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呕心沥血,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鞠躬尽瘁,书写了人生的壮丽诗篇。

布赫出生于革命家庭,这使得他比同龄的孩子更早地关注国家命运,更深刻地理解革命与信仰。生长环境与家族门风共同促使他走出草原,去更广阔的天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谛。

1939年,13岁的布赫就在组织的安排之下随同家人离开故乡,前往革命圣地延安,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在延安,他先后就读于陕北公学、延安民族学院、延安大学民族学院。在延安,他听过毛主席作报告,见过朱总司令淌过延河,延安的一切都在他年幼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迹。由于思想先进、表现突出,1942年7月,年仅16岁的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的信仰开阔了布赫的视野,他却不忘初心,当家乡人民需要他时,他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内蒙古草原。1946年春,布赫从延安返回内蒙古工作,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用毕生热情和生命回馈这片热土,在广阔的天地间留下灿烂的人生足迹,在内蒙古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

创立乌兰牧骑 推广民族文化

残酷的战争岁月,并没有冲淡布赫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在延安学习期间,他关注国家大事,也十分酷爱文学艺术。学校的宣传栏里,经常可以看到他创作的诗歌和文章。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为他从事文艺工作奠定了基础。

1946年秋,中央为鼓舞士气、配合内蒙古东部的前线作战,批示布赫组建内蒙古文艺宣传队并随军演出。文艺队后与张家口文工团合并,正式成立了内蒙古历史上的第一支人民文化团体——内蒙古文工团,布赫历任副团长、党支部书记、团长。在他的领导下,文工团为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内蒙古文工团在战争中诞生,在血与火中成长。广大文艺工作者丰富多彩的表演,为前线浴血奋战的指战员增强了信心。同时,文艺工作者还肩负着动员各族群众进行解放战争的任务。他们的表演有力地赢得了民心,为内蒙古的民族独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48年,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壮大文工团,布赫主持制定了文工团的工作方针,有效地推动了民族文艺工作取得新进展。

1949年,布赫率内蒙古文工团参加了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文艺汇演,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布赫仍然奋战在内蒙古文艺工作一线,先后出任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党组书记兼自治区文联主任等职务,在贯彻落实党的文艺工作方针政策、加快民族文化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认可。尤其是他创立的乌兰牧骑,更是举世闻名,有力地推广了内蒙古文化。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团体,主要为牧民们演出、宣传和服务。内蒙古地广人稀,牧民放牧,流动性极强,没有固定的生活聚集区,日常生活极为不便,文化生活单调、枯燥。布赫骑马深入牧区调研,了解牧民需求,根据草原的具体情况,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创造性地组建了文艺与生活相结合的乌兰牧骑。演员们不仅送戏上门,而且多才多能,会理发、会修理等,在为牧民演出的同时,还为他们解决实际难题。由于乌兰牧骑备受牧民好评和欢迎,短短几年间,便在自治区推广。1958年底,乌兰牧骑已在内蒙古遍地开花。

1964年,乌兰牧骑参加在京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汇演,作为压轴出场,赢得满堂喝彩。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乌兰牧骑十分赞赏。尤其是周总理,曾多次观看乌兰牧骑演出,并听取布赫的汇报,希望能够将这种独创的文艺形式在全国推广。1965年以来,布赫带领乌兰牧骑在全国巡回演出,推广乌兰牧骑的经验,使得文艺真正惠及人民。

一腔热血谋发展 全心全意促团结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功勋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内蒙古赋予了布赫宽广的胸怀、顽强的生命,最终他又将生命和热血洒向这片广阔的草原。

1983年至1993年,布赫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内蒙古作为改革开放的大后方,布赫积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指示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为内蒙古的农业、畜牧业、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内蒙古未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农牧业方面,布赫鼓励农民从“包产到户”发展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牧区全面推广“牲畜作价归户,分期偿还,私养私有”责任制,之后又探索了“牲畜、草场双承包”和实行“草牧场有偿使用”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到1992年底,内蒙古人均占有粮食476.9公斤,位列全国第三位,实现了粮食自给。畜牧业及其产品加工业,成为内蒙古最具特色的主导产业。

在工业方面,布赫带领自治区班子贯彻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精神,主抓煤电产业,发展冶金、石油、建材、轻化工等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使得内蒙古的工业初步形成了具有资源优势和地区特点的四大支柱产业和三大优势产业框架;出现了以鄂尔多斯、伊利、北方重型汽车等为代表的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1993年,布赫调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仍然十分关心内蒙古的发展,多次赴内蒙古考察工作,对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农村牧区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文化教育工作都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布赫特别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形成了对民族问题的深刻见解。他认为,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全局性的工作。内蒙古的发展,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建设。“没有稳定,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而在我们内蒙古,要稳定长久,必须首先加强民族大团结。”布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