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动物小说,沟通大自然和人类世界的桥梁

来源:小十月OctoberKids(微信号) | 冷林蔚   2017年06月23日09:37

动物小说是非常有特色的文学类型,是一种永恒且超越语言、文化和种族的题材。因为孩子们天然地热爱大自然,对动物的生活充满好奇心,所以动物小说也特别容易获得孩子们的青睐。本期为大家推荐四位在动物小说创作方面有着很高成就的中外作家,他们的创作风格各具特色,值得阅读欣赏。

西顿: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行走荒野

首先要推荐的是被誉为“世界动物小说之父”的西顿,他是一位野生动物画家、博物学家、作家、探险家……他的小说集《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于1898年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至今仍然被喜爱,在世界各国都有无数个版本。西顿出生在英国,六岁时和家人一起来到加拿大。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喜欢悉心观察、研究大自然里的飞禽走兽,并且用画笔和文字记录它们的生活。

西顿的语言风格简洁、硬朗,他采用写实的手法和类似科考日志的叙述方式来写动物故事,非常注重客观性、纪实性和知识性,尽可能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野生动物生存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他笔下的动物都有着自己真实的原型,他所呈现的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而是动物在大自然中的本来面目,这也显示出他有着非常丰富扎实的野外经验和知识积累。西顿的这种写作手法开启了动物文学创作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果要读动物小说,那么绝对不能错过西顿,《狼王洛波》、《雷鸟红领子》、《白尾兔豁豁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椋鸠十:阐释日式美学的动物小说

如果说西顿代表着西方动物文学的最高成就,并且体现了博物学的传统,那么日本著名儿童作家椋鸠十的动物小说则体现出一种属于东方的美学。他的作品语言特别简洁流畅,构思却十分曲折精巧,悬念迭出,往往用看似不经意的闲散笔调讲述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椋鸠十生长在赤石山脉的大山脚下,从孩提时代开始,他就随其经营牧场的父亲整天与动物打交道,一有空闲便缠着父亲以及其他猎手给自己讲狩猎故事和与野生动物打交道的经历,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其笔下的动物种类十分丰富,甚至被称为是“椋鸠十动物园”。他还特别喜欢悉心观察、揣摩野生动物和家畜的行动规律、生活习性等,所以才能将动物的生活和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有血有肉。

有评论家认为,椋鸠十的作品“更加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作家在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上,不是把人,而是把动物放在了整个故事的焦点之中。也就是说,不是用动物来讲人的故事,而是用人来讲动物的故事”。的确如此,比如《山中的太郎熊》《独耳朵大鹿》等代表作品都能体现这一点,动物形象跃然纸上,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沈石溪:创作曲折动人的动物传奇

说到中国的动物小说作家,必须要说的就是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他的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作品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沈石溪写作风格的核心是传奇性、故事性,他的动物小说大多以动物的传奇遭遇,非凡的能力和毅力,在逆境中的英勇或感人行为而取胜。他的代表作《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等作品,渗透着一种东方式的道德法则,读者在其中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知恩图报、忠诚、信任、责任感等情感。那些描写野生动物的作品也并不是采用观察和白描的手法描写其野外生活的状态,而特别重视刻画动物的情感和个体之间的冲突。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情节曲折动人,矛盾冲突激烈尖锐,情感深厚而时常陷入纠结……这些来源于中国传统通俗文学的因素同样吸引着现代的读者。与西顿和椋鸠十相比,沈石溪笔下的动物也许并不那么天然,有时候会被赋予超越本性的道德与情感,这体现了作家个人的一种美学追求和独特风格。

沈石溪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十五年的创作实践,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会盛衰,礼仪会更替,道德会修正,社会文明也会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黑鹤:书写真实生命的自然之子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近年来越来越为读者们熟悉和喜爱。这个高大粗犷的蒙古族汉子,从小与两头乳白色狼犬相伴,在草地度过童年时代。黑鹤说:“我喜欢独自出行,选择北方的草地和森林,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种穷奢极欲的生活。”他几乎全部的文字,都是关于自然、关于人与自然的。他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描绘自然和动物,他的文字建立在认真而细致的观察之上,用冷峻的笔触书写动物的生活和情感,描绘人类世界与动物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却又天然具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气息。

黑鹤继承了西方动物文学博物学的传统,他一直强调故事的真实性与科学性,不赞成脱离动物的实际情形进行所谓的虚构和艺术想象。他特别强调要像动物学家一样去真正观察,并且一定不可违背动物学的知识,这也是他特别喜欢在作品中使用注释的原因。他的作品充满了荒野的气息,还有很多的激情、忧伤、诗性、孤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