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摔跤吧!爸爸》缘何在中国爆红?

来源:中国艺术报 | 付筱茵 李博  2017年05月24日09:20

截至目前,《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内地票房已超过8亿元,笑傲同档期影片。《摔跤吧!爸爸》上映半个多月以来口碑还在不断发酵,中国内地市场也成为这部影片最大的海外票仓。一部印度电影为何在中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子一代”的崛起与印度精神的书写

——由《摔跤吧!爸爸》想到的

付筱茵(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印度甘地大学访问学者)

全年龄化观影

我到印度访学已经快一年了,在近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周都会去影院里看电影,发现了许多与国内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这里的观众是全年龄化的,老中少幼齐上阵。在前段时间看《巴霍巴利王2》的时候,许多影迷爸妈都把孩子带去了,有的甚至把一两岁的孩子也带去一同看。这里的电影不实行分级制度,全部按照通用的保守级标准来把控内容(尤其性内容)。比如今年2月份在此上映的《月光男孩》就被剪得“体无完肤”,往往是两个同性恋人刚一出现拥抱的苗头就被剪得没有下文了。

《摔跤吧!爸爸》是我今年2月份在这里看的,也是目前在印度影院里看到的让我惊艳赞叹的两部电影之一,另一部是5月份看的《巴霍巴利王2》。当时虽然影片临近下线,但整个影厅三百个座几乎坐满。这部影片自2016年12月23日开始在印度上映,在院线足足放了近两个月。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记得,当影片放映到女主人公夺冠领奖那场戏时,在银幕上出现印度国旗、耳边响起印度国歌的那一刻,一些观众激动得鼓起掌来,发出兴奋的欢呼。当时我也特别激动,影片结束后,我仍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影片在细腻的情感、激烈的竞技、赤诚的家国情怀中承载了国家意识形态,可以把它称为印度精神,这种印度精神与这个国家的传统精神密切相关,这就是影片中父亲形象的精神意旨所在。印度传统社会对女性非常压抑,所以我完全能想象在女性励志为命运搏击的背后所需要突破的男权重负,我当时确实由衷地为这种虽然隐隐约约但是毕竟浮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感到欣喜和激动。

《摔跤吧!爸爸》是体育题材、传记体裁影片,细节真实自然,节奏也很紧凑。由于有竞技的加入,再加上音乐和场上解说的氛围营造,所以叙事张力很强。影片中家与国同构对应,书写了印度主旋律、宣扬了印度意识形态及印度精神。这部影片涉及家庭伦理(姐妹、父女、母女)、体育竞技、性别话语、现实批判、家国话语等内容。在批判叙事中更加凸显了父亲的赤诚之心,实现家国话语表述,实施意识形态建构。影片注重对叙事节奏的把握和控制,注重一张一弛的叙事节奏的均衡。影片呈现的社会文化氛围也是符合印度社会实情的,比如强大的家庭向心力、紧密的亲族关系、社会对女性的文化压抑等。在剧作上,影片很注意控制叙事的张驰,注意控制并抓住观众情绪和注意力,把往往是体育题材影片最激烈、最精彩的场面——竞技场面,放在影片的前后两端,把叙事情绪的最高值放在影片快结束的那一刻,让观众看完影片后仍心绪难平、激动异常。在营造竞技高潮时,采用的也是竞技题材制造高潮的惯用方式——阻力剧作法,即先抑后扬,让主人公直到最后决胜那一刻,实现全面翻盘。

本土文化意蕴

可以说,在叙事与剧作技巧上,虽然《摔跤吧!爸爸》做得很精致,但采用的多是并不新鲜的好莱坞套路。那么影片到底是赢在何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在于影片出色的音乐及影片呈现的文化意识形态意蕴。

作为拥有仅次于美国好莱坞的宝莱坞电影产业集群的印度电影,其产业化程度、产业结构基础、产业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印度电影的国内市场长期以来是基本稳定的,而其市场扩容的关键主要是海外市场,尤其是除传统的稳定的第三世界之外的欧美市场。欧美市场是新世纪以来印度电影一直致力突破的市场瓶颈。在印度电影这十几年曲折的海外拓展与探索中,在历经了《印度往事》《我的名字叫可汗》《风筝》海外市场的深度探索后,印度电影的学界与业界逐步改变了前些年某种将其电影的“印度性”与“全球性”、文化独特性与普适性截然对立起来的观念,而是渐渐注意打文化折扣,同时又强调打造差异品牌,试图兼具异质性与全球性的折衷诉求。《摔跤吧!爸爸》就是这种国际化探求理念下的成功典范。

印度电影的变革往往都与如何处理歌舞段落有关。歌舞段落一直被视为印度电影的文化标志之一,但是在印度电影的海外传播中,事实证明它有时候确实成了一种文化负累,影响着其产品的全球竞争力。所以这几年的新电影大量削减歌舞段落(尤其假唱段落)。同时强化了作为背景音乐的歌曲与旋律的积极作用与制作水准,强化了音乐对叙事的渗透。因为音乐对于印度人的艺术世界乃至现实生活都至关重要。民族音乐与歌曲已经融入了印度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深入了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仪式中与灵魂精神深处。

在《摔跤吧!爸爸》中,注重对音乐与歌曲的现代化改造,比如对西洋乐器及西方现代流行音乐的吸纳,使得音乐不再是浅唱低吟的幽怨风格,而是欢快昂扬的劲歌范式。同时,音乐与歌曲严格服务于叙事,遵守不溢出叙事、不拖慢叙事节奏的原则。它们大多用于过场戏,而且绝对性地服从于主体叙事,不做延伸处理。由于影片在音乐上的改良,简化了过去那种不断被歌舞打断的多线式、复杂的叙事结构,使叙事更集中,叙事节奏更快,影片音乐在提高该影片的观赏性,加快叙事节奏上功不可没,也是区别于好莱坞式标准化影片的本质所在。

纵观当代各国电影,无疑印度电影中蕴含的本土文化意蕴是最浓郁的。这种文化意蕴诚然对于习惯于好莱坞、欧洲,甚或日韩电影审美模式与文化方式的观众会感觉生疏、不适——这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印度电影的国际化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但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根基使它牢牢抓住并深深滋养着本土观众以及其他一些第三世界固定观众人群的内心。印度电影一直是非洲、南亚、南美、东欧等广大观众的主要选择。

承载国家话语

《摔跤吧!爸爸》中承载的文化内涵我认为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关于父亲形象,他俨然是一个平民英雄,他指代的是印度传统文化的向心性,指涉的是全球化背景下印度社会对于传统的再次确认;二是关于家与国的叙述;三是关于女性话语。女孩们减去长发,增加体重,勤学苦练,然后把男性们通通摔倒在身下,这对于性别文化非常保守的印度,是有相当大挑战性同时也是具有很强“震惊”效果的。

文化上的保守,对女性的压抑我可以举一两件我亲历的事件。刚到这里的第二天,我打算穿着休闲短裤出去隔壁商店买水果,结果被公寓里的另一留学生生生拽回来,她告诉我学校的规定——后来我在学校的通知上也看到了这条规定:女生出门穿的裙子或裤子必须盖住膝盖以上部位。但后来我却发现,在这个女性必须穿长裙把身体遮得严严实实的国家,却随处可以看到男人们赤裸着上身。在一些庄严的吉庆活动里,男人们都是集体赤裸上身举行各种仪式的。还有一次,我去到海边,天气很炎热,我看到很多人在海里游泳,于是身着T恤、短裤的我也下到海里开心地游起来,不经意间一回头,岸上足足有十几二十人在驻足围观,这才发现刚才看到的那些在海里游泳的全是男性。我想在这个城市大概从来都没有女性下海去游过泳吧。

由于这部影片承载了很重的国家意识形态话语,国内有人据此批评这部影片的意识形态陈旧。而面对其主题上的“保守”与“陈旧”,我更愿意去思考为什么在如此“陈旧”“保守”“主旋律”的题旨下,这部影片仍被拍得这样有观赏性和说服力,以至于看完影片后很多人都热血沸腾、泪水涟涟。而长期以来,在我国,人们对主旋律影片的印象是刻板的。这部影片的题材和体裁类型在我国也跟票房和观众无缘。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在主题、题材、体裁上都不占优势,并且出自一个经济上也同样不占优势的国家的电影却在我国乃至全球大获全胜,单这一点就不得不让我们信服。

重视精神追求

据我在印度快一年的观察来看,这里的很多人都有虔敬的国家信仰与宗教信仰,很重视精神追求。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形成了他们惯于承受苦难的民族文化心理与民族性格。最重要的是文化生产者、经营者在国家意识形态灌输方面有非常成熟且切实有效的经验。比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影院里,每部影片正式开映前都会有一个庄严的仪式:即在每部影片开映前,银幕上的贴片广告会戛然终止,广播里响起“先生们、女士们,请全体起立……”全体观众肃然起立,庄严注视着铺满整个银幕的飘扬着的国旗,同时影院音响里传出悠扬的印度国歌。此间没入座的观众只要听到国歌声都会原地立定注目银幕上的国旗。这一幕呈现了印度人的意识形态、文化状态:有中心、有信仰。这就不难理解当《摔跤吧!爸爸》里出现升国旗、响起国歌时,观众会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

除了上述因素,《摔跤吧!爸爸》在我国引起轰动还有文化上的关联因素。首先表现为文化上的“类性”因素。影片所呈现的传统秩序、宗亲关系与家国意识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伦理秩序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容易引起共鸣。影片中父亲形象代表的是印度的传统精神和伦理,影片中对父亲的肯定判断,象征了在全球化语境中印度社会对传统伦理、精神的再次确认。他是女孩们的身体之父,作为教练与思想训导者他也是她们的精神之父。他与女孩们共同书写和构成了印度精神,即在父辈及传统精神的培育下“子一代”(以女性这一弱势群体为代表)的崛起为象征的印度的崛起,是关于印度梦、印度崛起的表述。其次,影片中传达的国家意志与信仰以及理想主义精神追求,尤能唤起我们某种久违的,又异常熟悉、温暖的对于逝去的集体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时代的怀旧记忆与精神怀想。

一部印度电影的影市突围之路

中国艺术报记者 李博

前有“五一档”《拆弹专家》《记忆大师》《喜欢你》《志明救春娇》四部国产强片,后有漫威出品的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2》,在强敌环伺的5月电影市场中,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竟成为最大赢家,令很多业内人士大跌眼镜。体育励志题材、印度农村的社会背景、长达140分钟的片长……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摔跤吧!爸爸》似乎都不具备搅动中国电影市场的能力。在上映之初,这部影片的排片和票房的确符合大多数专家的预期——首日排片仅为13.3%,票房大约1461万元。与之相比,《银河护卫队2》首日排片高达44%,票房轻松破亿元。

然而几天之后,《摔跤吧!爸爸》的票房走势渐渐划出了一道令人意外的上行轨迹。得益于极佳的口碑(豆瓣网评分高达9.2,时光网评分也达到8.6),大批“自来水”开始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为这部影片造势,更多的观众在观看过影片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自来水”,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影院。

眼看观众一票难求,诸多影院经理也立即调整了影片的排片比率。从5月10日起,单场票价大约为《银河护卫队2》三分之二的《摔跤吧!爸爸》对前者实现了单日票房的反超,并一直持续至今。到5月23日,《摔跤吧!爸爸》排片率已高达30%,票房突破8亿元大关,业内人士预测其最终票房有望超过11亿元。

“这种成功具有特殊性,很难复制和再现”

当年《大圣归来》《夏洛特烦恼》等影片凭借好口碑实现票房逆袭的经历,在讲述励志逆袭故事的《摔跤吧!爸爸》身上再度重现。与坐拥“中国最强IP”的《大圣归来》、具备喜剧片与青春片类型特质的《夏洛特烦恼》不同,《摔跤吧!爸爸》这部看似与中国观众并无太多交集的影片,为何能成为票房与口碑俱佳的现象级作品?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看来,《摔跤吧!爸爸》的成功首先源于其高品质和好口碑。“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优秀类型片,在印度本土和北美地区都取得了票房佳绩。”的确,除了寓教于乐的喜剧元素、印度电影独有的歌舞段落,《摔跤吧!爸爸》更通过朴实流畅的叙事,深刻地挖掘了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习俗,片中父女情深和梦想逆袭的故事,传递出饱满感人的情感。影片主演阿米尔·汗在中国也拥有较高知名度,其之前主演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我的个神啊》都曾在国内市场引发关注。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在《金刚:骷髅岛》《速度与激情8》等影片的轮番轰炸下,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爆米花电影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而最近一段时间,也没有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国产影片进入市场。”饶曙光进一步分析道,“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复杂合力下,《摔跤吧!爸爸》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但他同时指出,“这种成功具有特殊性,很难复制和再现。”

在一些观众看来,“五一档”《拆弹专家》《记忆大师》等四部口碑不错的影片没有一部能够取得《摔跤吧!爸爸》的票房成绩,证明国产商业片在类型拓展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国产电影要提高自己的质量和品质,需要一个过程,也要基于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饶曙光同时认为,《摔跤吧!爸爸》在印度电影中属于出类拔萃的水平,“不是所有印度电影都具有这么高的水平,这同样也适用于中国引进的好莱坞大片。”饶曙光表示,“我们不该用国外最优秀影片的水准衡量所有国产电影,这显然有失公平。”

但饶曙光更加认为,《摔跤吧!爸爸》为国产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带来了重要的启示。“据了解,印度电影的海外票房占到总票房的35%左右,这真是令中国电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望尘莫及。”饶曙光认为,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电影在语言层面具有国际化的基础和优势;其次,印度电影的工业基础和工业体系比中国更加完善和发达;再次,在印度电影制作过程中,明星片酬仅占影片成本的15%到20%,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影片的制作成本和质量。

为了拓展观众源,印度电影人近年来努力改变情节套路化、角色单一化的创作习惯,不断丰富故事内容,采用创新思维和先进技术制作电影,影片整体质量提升明显。“尽管我们银幕数已经是全球第一,票房已经是全球第二,而且我们的电影票价要比印度高出很多,但谦虚和谨慎仍然应当是中国电影人最为重要的素质和态度。”饶曙光希望中国市场未来能够引进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影片,“力争改变好莱坞电影一家独大的现状,从而重塑世界电影的新格局,实现电影领域的全球化再平衡”。

“得口碑者得天下”的宣发准则

从最初普遍被业内人士看低,到连续多日登顶日票房冠军,《摔跤吧!爸爸》走出一条票房与口碑双赢的“神曲线”,除了自身质量过硬当记首功,其背后的重要宣发推手之一华影天下(天津)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同样功不可没。

谈到华影天下,就不得不提及其背后的几大股东。成立于2016年6月的华影天下,由华谊兄弟以51%的股权控股,同时华谊兄弟公司副总裁叶宁实控公司兄弟鼎立占股20%、大地电影和上影集团各占股12%、微影时代占股5%,可以说集结了电影行业上中下游的优质资源。曾经在国内发行领域名列前茅的华谊兄弟,近几年在发行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持续下滑,其首度组建专业发行公司,显然是为了在发行环节寻回往日的荣光。

事实上,《摔跤吧!爸爸》是华影天下主导发行的第一部影片。凭借这样一部超高口碑的小众影片在市场上“死磕”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2》,是对华影天下发行能力的最大考验。基于《摔跤吧!爸爸》男主角阿米尔·汗在中国拥有较高知名度及一批死忠粉丝,华影天下决定首先利用阿米尔·汗的名声对影片进行第一轮传播。今年4月举办的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阿米尔·汗在中国参加了多场活动,全力为影片造势,加之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时的一票难求,使得《摔跤吧!爸爸》在观众群体中的热度和期望值大幅提升。

对于小众电影而言,“得口碑者得天下”早已成为宣发的金科玉律。华影天下十分注重《摔跤吧!爸爸》的口碑效应,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大规模营造影片的讨论热度,令影片始终处在热门位置,更于影片上映前一周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20家影城做了口碑点映场,上座率和场均人次均创下近期点映的新高,这也使影片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波“自来水”观众。而随后几日影片的口碑狂飙、排片反弹,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前期良好的口碑营销。

此外,印度电影的片长普遍较长,这与印度放映电影时有中场休息有关。原长160分钟的《摔跤吧!爸爸》被引入中国后,阿米尔·汗亲自对影片进行了剪辑删减,将时长控制在140分钟以内。华影天下在做影片宣发时,并没有着重说明这一点。这显然与之前《金刚狼3》的删减风波有关——“删减14分钟”令这部好莱坞大片饱受争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票房。所幸的是,《摔跤吧!爸爸》上映之后,由于上佳的口碑,观众并没有太过在意删减问题。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到《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印度电影在海外屡屡获得成功,再次证明了民族的也可以是世界的。事实上,中国电影要真正实现“走出去”,需要思考的并不该是本土文化能否被海外观众所接受,而应是题材的选取和讲故事的方式。从老牌电影大国印度身上,我们或许还能够学到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