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纳兰文化出版中心在京成立 纳兰文化将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与传播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尚大超  2017年05月15日08:31



纳兰文化创意产品。

老挝·兰迷会合影。


“纳兰迷”刘子菲手绘作品:“最美纳兰词”手工皂皂签。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任乾清门侍卫8年,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袭东北边境情况。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因病去世,年仅30岁。

纳兰一生酷爱汉文化,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被誉为“清初第一学人”。他广交汉族布衣文人,深受汉人敬重,对清朝初年的满汉民族融合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5月7日,为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传播纳兰文化,“纳兰文化出版中心成立大会暨纳兰文化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召开。

据介绍,纳兰文化出版中心是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与国文传媒集团共同成立的出版机构,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纳兰文化。其主要工作有:其一,对纳兰性德的作品进行整理和出版,对纳兰文化的研究体系进行梳理总结;其二,组织文学、戏剧、影视创作,充分挖掘纳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以出版物为基础,进行纳兰IP开发;其三,利用新媒体,联合推广“大纳兰”,并与腾讯共同建立“纳兰频道”,用新媒体的传播形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还原一个真实的纳兰性德。

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的领导、纳兰文化研究学者、“纳兰迷”们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者就中华民族“大纳兰”、纳兰文化遗迹遗存的保护开发,以及纳兰文化图书出版的意义和前景等议题展开了讨论。这标志着纳兰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又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纳兰文化魅力何在?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热播,我们的生活中又掀起了一股诗词热,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大众追捧的“男神”。

纳兰性德作为“清初第一学人”,为后人留下了《纳兰词》等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古典词人之一。“纳兰热”在海峡两岸已持续了十多年,“纳兰迷”群体日渐庞大。我们不禁思考:纳兰性德及纳兰文化的魅力何在?

◆体现满汉文化交融的文艺骁将

出生于满族问鼎中原不久的贵公子纳兰性德,一生处在自我民族传统文化涅槃的特殊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关纪新认为:文学是满族文化“再造金身”的重要方面,纳兰性德活在世间的岁月,满、汉两族的旧有文化隔膜还未真正化解。青年文学家纳兰性德将他的全身心投入到满族文化转轨工程中,成为满族上层向汉文化迅猛冲击过程中涌现出的文苑骁将。

纳兰性德虽热爱汉文化,但也未摒弃满族文化的优秀基因,他的品性与词作中流露出了满汉交融的文化特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红雨从纳兰性德诗词中所体现的女性观、满洲贵族的嫁娶文化、民族之殇等角度,分析了纳兰性德身上所具备的满族文化特质,使得纳兰性德更加立体地为我们所认知。

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正局级委员、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牛颂认为,把纳兰文化作为一个样本来研究,对我们思考满族在融入中华民族后何以走出一个又一个文化大师(纳兰性德、曹雪芹、老舍、启功等),认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所起的作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吟咏至真情感、引发古今共鸣的抒情“男神”

纳兰性德,可谓是实打实的“官二代”“富二代”。他的家世、地位、才情、品德和风度,无疑使他成为当时乃至现代女性心中的偶像。他视真情为人间至上,视坦诚为生命。可是,纳兰性德一生并不快乐,翻开他的《饮水词》,泪、恨、愁、伤心、断肠、惆怅……触目皆是,真是“人间惆怅客”啊!“相思相望不相亲”“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些凄美的纳兰词,写尽了爱情的哀婉,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灵。

与会专家认为,纳兰文化所传达的真情是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的。对于正处于传统、现代、后现代叠加的社会中的人们,真情真性是最稀缺的资源,把这些古典诗词从三百多年历史中再予呈现阅读,无疑会触动今天人们心底对真情的渴望。纳兰文化的流行是中华文化认同、各民族文化共享的体现。当然,纳兰文化对年轻人、对知识界有更大的魅力。

◆当今“纳兰迷”们在做什么

当今社会中流行着一种“粉丝文化”,在传统文化圈中,着实有“纳兰迷”这一庞大的粉丝群体。在国家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和“纳兰迷”们围绕纳兰性德诗词,衍生出许多文化行为,在传播和弘扬纳兰文化这条路上正优雅前行。

纳兰文化活动新颖多样。以纳兰文化研究中心为例,自2015年成立至今,中心已经举办了数十场纳兰文化主题沙龙,举办了“若只如初见”原创作品音乐会,发行了“最美纳兰词”明信片,开展了“心中的纳兰”全球书画作品征集活动,举办了“四海一家”主题文化交流活动暨昆曲纳兰巡演,成立了海外兰迷会……这些活动将纳兰文化在新的时代与新的文化形态结合,使纳兰文化得到了更优质、更多元、更广泛的弘扬与传播。

纳兰文化旅游项目也日渐丰富。北京市海淀区文联主席苗地表示,海淀区把纳兰性德遗址的保护修缮工作视为海淀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进行打造。作为“纳兰迷”之一的中国旅行社总社自由行部总经理倪爱东表示,他正为“纳兰迷”们量身打造一个特别的旅游项目:《穿越紫禁城——寻找纳兰性德》,力图通过文化游的方式,将故宫文化与纳兰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让“纳兰迷”们对纳兰性德的工作环境和侍卫生涯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图片由纳兰文化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