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高洪波:《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用笔抒情到极致

来源:文艺报 | 高洪波  2017年04月28日09:08

《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寄到我家时,正巧我不在。爱犬大咖好像知道这是一部写警察的书,而其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警犬。于是,等不得我回来了,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打开了包装,取出厚厚的书,开始“品评”。结果可想而知,害得我又跟李迪要了一本,并把大咖“品评”的书还他并题记:“此为大咖首读,以牙齿为工具,欲成为警犬之功课。迪兄留念。殊可乐也。”

所以这样快乐,因为,40多年前我俩同在云南当兵。10年后,又一起回京。我到《文艺报》,他到人民文学出版社。

还因为,他家有六只爱猫,也曾养过爱犬,惜过世。我们有同好。

李迪回京后,就开始了警察题材的写作。代表作《傍晚敲门的女人》很有影响,翻译到法国、俄国等多个国家,至今仍是公安文学的经典。近年来,他更是老当益壮,深入警营生活,写出了《丹东看守所的故事》《警官王快乐》《社区民警是怎样炼成的》等多部优秀作品,在社会产生了很大反响。可以说,李迪为公安文学拿出了标杆之作。

现在,他的新书《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入选“国家2016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读后,我觉得有几点值得说说:

李迪的中国式的叙述策略非常好,精短如笔记小说。从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笔记小说的启发,如《世说新语》《聊斋》《阅微草堂笔记》等,全书故事没有一篇长的,短小而精彩,结构上非常体现匠心。李迪的文风和讲故事的姿态特别真诚,风趣幽默接地气。这种接地气在我看来就是人民性的体现,心中有读者,眼里有人民,文风才会有这样的表现。李迪在自序里特别写到,他原来的文风是欧化式长句,后来受到古龙、汪曾祺的文风影响,短句子,快节奏,词贵浅显,浅中见才。他的结尾经常是戛然而止,余音绕梁,韵味十足。

《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是公安文化,或者说警察文化的特殊品种。在本届“两会”上,我代表文艺界发言,说的是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问题。文化自信的三个层面,一是中华传统文化,二是革命文化,再有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觉得公安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谈文化自信没有支撑法治社会的公安文化不行。李迪多年坚持写公安题材的作品,对公安文化有特殊的贡献。他是用以往不同的这一个,为我们当代警察画像,为他们的心灵进行造血,进而挖掘时代感和他们的英雄风貌。在书中,他写了片警、刑警、狱警、便衣警察,男警察、女警察,面非常广,是基层人民警察光辉的群像,很多篇幅给读者的情感力度非常强烈。

读李迪的这部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与警察心灵贴近心灵。他投入心灵,收获心灵,最后是心灵与心灵的贴近。他对警察队伍的一腔热情让我感动。有的作家纯粹为了完成一个采访任务,完成以后就干别的去了。李迪不同,他这么多年锲而不舍在同一个题材上反复进行采访,以他将近70岁的年龄进行采访,可是体力活儿,记录、追踪很辛苦,可是他乐此不疲。李迪是一个非常好的小说家,写过非常好的小说,现在又开始写报告文学,同样写得这样好。老骥伏案,令人敬佩。

我开玩笑说,李迪是警界的情圣、公安的情种,用笔抒情到极致。他身入、情入、心入,笔下的警察个个写得出神入化。他的作品不但受到读者欢迎,也受到影视界青睐。这部书中的警察故事,已经由两家影视公司在改编电视剧准备投拍。我相信,未来同样会赢得观众的喜爱,使我们的文化自信借助李迪这支笔达到新的高度,尤其是公安文化。

(《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李迪著,群众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