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媒介全景观看《人民的名义》

来源:文汇报 | 张涛甫  2017年04月17日08:21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海报

近日,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火爆得很,它不仅霸占了影视屏幕,也在网上被疯狂刷屏。此前有火爆的电视剧,但火爆的受众面积没这么大,受众结构也没《人民的名义》这么多元,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可谓老少咸宜,青黄通吃,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如此宽广的影响面,在近十多年的影视收视历史上也许是罕见的,尤其是在电视媒体的运势江河日下的今天,如此热气腾腾的收视盛况,的确是一个奇迹。随剧同热的,还有同名小说《人民的名义》。这似乎不意外,很多热播电视剧和当红电影,热度所及,也把小说给带火了。

这次围观《人民的名义》的,有很多是年轻受众。这些平日不大关心政治、喜欢宅在自己小世界里的90后、00后们,参与这次追剧大潮,让我们对这些年轻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他们的追剧方式也很新潮,粉丝团、弹幕、表情包等等,这种新媒体化的追剧方式激活了传受关系,将原先“沉默的大多数”直观地呈现在收视现场,而且,网络收视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观看场景移动化,随时随地可以观看,如此便捷的观剧方式,给《人民的名义》的火爆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广泛且热烈的追捧,究其原因,盖有三点:

一则,反腐窗口期的接受期待。反腐是当下中国政治生态中的灼热话题,公众关切度高。只要是反腐话题,无论大小巨细,围观者甚众。但是,反腐信息的供给相对不足。与公众的热切期待比较起来,反腐信息的供给还显得不解渴。这倒不是因为涉腐的老虎苍蝇不够多。十八大以来,中央以雷霆之势反腐,苍蝇老虎一起打,甚至位高权重的国家级“大老虎”,也在被打之列。如此凌厉的反腐力度,应声倒下的腐败分子规模实不可谓不大。与此同时,有关反腐的新闻也不断刷新。但以新闻方式出炉的反腐资讯,由于过于简洁,因而满足不了被反腐现实刺激起来的公众需求。《人民的名义》出现在这个市场节骨眼上,卡位精准,切中社会的痛点。

二则,“超现实”的文学呈现。在丰满的现实生活面前,作家和艺术家的才华难免会黯然失色。有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在生活不那么复杂而艺术又有极高的洞察生活、再现生活能力的情况下是可及的;但当生活的复杂性和生动性大于艺术的表现力之时,艺术就显得吃力和紧巴了。面对“超现实”的骨感现实,多数作家和艺术家的想象力往往跟不上。只有少数才华卓越者方能胜任。周梅森则是这少数中的一员。他的敏锐和精确洞察,以及举重若轻、洞幽烛微的现实表现力,是当下中国多数作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在驾驭“反腐”题材上,周梅森可算是“男一号”了。周梅森笔下的人物与社会立体、丰满、有厚度,这在其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中表现甚为显豁。周梅森的描述没有脸谱化,而是将职场生态、人性以及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和盘呈现出来,写出了深度,把人性的丰富和幽暗大尺度地发掘出来。正因有了小说的深度和精度,才为后续的影视再创作提供了的文本准备。

三则,成功的影视再生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根据周梅森的同名小说的再创作。电视剧编剧仍是周梅森。从作家到编剧,这个角色转换对于周梅森来说,并非难事。但剧本的成功并不意味电视剧的成功。其中一个关键就是看演员的功夫。这次,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集结了豪华阵容,老戏骨们组团出演,充分展示了演艺界的中国功夫。一个个老演员的表演功力着实了得,将人物演活了。赵德汉、李达康、高育良、祁同伟等角色的演绎,显然不是单靠颜值能担当的,拼的是实力和硬功;相比之下,饰演候亮平的陆毅,只能靠颜值开路了。正因有这么多实力派演员的二度创造,让原先潜藏在文字里的人物形象一个个鲜活地出现在荧屏上。演员们的出色演绎将《人民的名义》推送到观众面前,成就了眼下的收视奇观,也才能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个媒介景观的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