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世成创作谈:你是那条消失的鱼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世成  2017年02月21日13:56

【作者简介】

李世成,笔名泣河,布依族,1992年生于贵州晴隆。文学杂志编辑。小说先后在《黄河文学》《北方文学》发表,诗歌散见于《诗刊》《北京文学》《民族文学》《诗选刊》等刊物。

【创作谈】

你是那条消失的鱼

文| 李世成

打开音乐播放器,听王杰的歌,其实很多歌词我都不喜欢,却陷入他歌唱的声音和动用情感的方式中。翻初中QQ群,几位做了几年母亲的女同学聊得正欢,我逐一点开她们的头像。第一张是一个小孩,小孩撇开双腿坐床上,左眼下方一行清泪,握手机,一副不给我手机我就哭的架势。这张照片自然是他的母亲用另一部手机在对面给拍的,小孩微张嘴看向镜头,一排齐整的小牙齿紧挨下唇。第二张,我的另一位女同学,孩子尚小,生活的无忧令她敞开激情应对日常,这是一张自拍照,她乜斜镜头,脖子胆怯,明显缩短了些,一块皮肤同另一块背对背,它们紧碾细线,细线闷不吭声绕了脖子两圈。第三张,我的布依族女同胞着一件灰色无袖衫,两肩镂空处,隐现宽条黑色肩带,如同一次误会,圆实的手臂上长出几眼属于婴儿的大酒窝。而我,出于某种怀念,去卫生间洗了把脸,有故意的成分,动作幅度大了些,头发略湿,我更换双手将头发往头顶抹去,头发掉下时,大致有中分的模样。多年前,我和她们一个班,梳着中分或者四六分的发型,坐在最后一排发呆。

很久以前,我没有想过有一天会长胖。镜前,一切并不是我有意试验,借一个胖男人的躯体思索人生,然后再瘦回来。过去,有天我和同学开玩笑:刚才,我从五楼跳下去,落到三楼后悔了,我又跳了上来。现实是,时间容不得玩笑,掉落的,只会摔碎,只会沉底。

凌晨,小学同桌罗同学发来QQ消息,“老同学。”三个字。久未联系,我们都会问对方在吗,是否有空。而不是直接说出要说的话,或随意扔几句,等对方看到自然就回。我们多了一些谨慎,一些稳重,等对方在时才开口。多年前,一米五左右的两个孩童,罗同学和李同学,他们放学后无所事事跟在几个女同学身后去邻村,这是一次执着的跟随,他们并不考虑前面的女生作何感想,也没有其他重要目的。女生们要到家了,她们羞赧着手挽手,头也不回,她们知道后边有两个讨嫌的家伙跟着。那时候,她们并不懂得喊一声,去我家坐一坐。姓罗和姓李两位同学还是没找到此行的目的,之后,在岔路口另一条路向他们招手时果断转身回村。沿途,他们只是煞有介事地交头接耳几下,回到寨上,像是刚打扫完教室,慵懒走回家。之后的两颗小脑袋想些什么,这只能靠虚构。

20小时后,罗同学打来电话,聊起以前的同学,男生没几个没成家的了,女生均做人母……最后,我听到一个极为沉重的消息,我们跟踪过的其中一个女孩三年前病逝了。就在我回望过去的今晚,他给我说出这么一个消息。她?三年前我还在北方某个学校呆着,刚加我QQ,一个月后她即同这个世界道别。而我,对此一无所知。我去她的网络空间看她以前留下的动态,最后一条消息是2014年3月3日,彼时,我对她的境况和病情,一句安慰的话语都没有。一直以来,总是觉得,什么都是暂时的,会好的。没有什么要说出口,说出来又怎样,这些,一直是我决绝和冷血的一面。

我们那一届的同学,是那座山村老学校目送的最后一批应届生。我们,多年未见。

2013年春天,我开始尝试写小说,多是对过去的记忆作回应,整合一些影像,有选择性移走一些影子——被剪切的碎片依次展开,写下的部分,常常是我不愿亲口说出的。有些影子,不断回望再回望,现实中却没有主动去多问候一次“你”。2014年夏天,至2016年国庆前,一直没有新作。每次开头,会有朋友问,某某是谁,哪家姑娘哪里人士,仿佛我写下的都是我经历过的部分,我写下的都是我问候过的人们。我不愿意回答,有些秘密即便是你看到、想到的样子,我有什么必要向你承认——小说里的他就是我自己,我的替身,它们只是一页页回忆无效后的挫败史?通常问及这些的,只是两三个和我有些许联系的女生,男生谁问这些琐事呢,再卑微平常不过了。

就这样,很多时候,我不知不觉将生活过成了小说的模样。

有些记忆再不打捞,它们就沉底了。阅历和迷蒙使然,我暂无能力和意愿去触碰更广阔的题材,另一个借口是,等我成熟了些,再去追寻一只只蜇疼过“别人”记忆的飞远了的马蜂。我贫乏的写作印痕,只是纸面上或屏幕前轻微的呼吸被谁逮到后冻住,冥顽不化。对远去以及未知的影像,没有持久的打扰,没有过多的问候。

暂时如此。

【作品链接】

《阳台上的纸飞机》原刊于《黄河文学》2014年第2/3期

《第七个隧道》原刊于《黄河文学》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