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藏娘唐卡:三江源瑰宝渴望走向世界
分享到:
来源:中国民族报 |   2016年08月08日10:57

昂文色格在2016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现场展示藏娘唐卡绘制技艺。 昂文色格供图

桑周寺及藏娘地区的许多村民家中都保存着老唐卡,急需科学保护。昂文色格供图

更尕扎西绘制的唐卡《极乐净土》。 牛锐摄

更尕扎西(左)与父亲在家中绘制唐卡。牛锐摄

  藏娘唐卡是藏传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千百年来,在青海玉树藏娘地区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传承。然而,在唐卡艺术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藏娘唐卡的发展明显滞后。建立固定的传承基地,培养更多的领军人物,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藏娘唐卡这一珍藏在三江源的瑰宝方能走向世界。

  价值:可追溯的历史相对较早,严格遵守造像度量仪轨,传承千年不断

  从青海省玉树市出发,沿三江源通天河流域北上约120公里,可到达仲达乡歇格村。历史上,歇格村因宗教圣地藏娘佛塔坐落于此而被称为“藏娘地区”。藏娘佛塔是公元1030年由印度佛学大师、藏传佛教画像与造塔等度量仪轨的制定者弥底倡议修造的,如今由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桑周寺管辖。

  弥底擅长工艺建造,他在通天河流域弘法时,向当地居民传授唐卡、壁画、雕刻和泥塑工艺,促进当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工艺传承流派,其中的佼佼者当属藏娘唐卡。

  “可追溯的历史相对较早,严格遵守造像度量仪轨,传承千年不断,可以说是藏娘唐卡最大的特点。”桑周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更尕才仁说。

  更尕才仁常年潜心研究藏娘唐卡,并于2010年玉树地震之后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唐卡艺术集成·藏娘卷》的编纂。他说,藏娘唐卡的艺术特点表现为:造像度量严格,色彩明快,底色厚重,形象饱满;采用渲染技法,层次丰富细腻,象征作为艺术表现手法之一被广泛应用。“唐卡画派众多,各画派的源流说法各异。藏娘唐卡的源流很清楚,可考证的历史也是相当早的,许多唐卡画派中都能发现藏娘画派的影子。”

  历史上,藏娘唐卡曾经声名远扬。不仅布达拉宫、大昭寺保存有藏娘唐卡,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一位画师也来自藏娘地区。

  “藏娘唐卡的历史地位一方面源于弥底大师的声望,另一方面是因为玉树地区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驿站,是过去内地往来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的必经之路。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就曾经过这里。”更尕才仁说,“随着历史的发展,唐蕃古道归于平寂,藏娘唐卡艺术的发展也变得萧条起来。”

  现状:发展明显滞后,既没有实现市场化,也没有形成产业体系

  27岁的更尕扎西家住歇格村,画唐卡是他的主要工作。“我家祖祖辈辈都画唐卡。画唐卡既是家中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我生命中的一切。”他说。

  更尕扎西从小就跟随父亲成林秋久学习唐卡绘制技巧,18岁开始独立画唐卡。“我画的唐卡和先辈们画的唐卡没有什么区别。要严格遵守造像度量仪轨,在这方面我不敢有丝毫违背。作为年轻人,我有责任把藏娘画派技艺传承下来,发扬光大。如果有一天藏娘唐卡能像热贡唐卡发展得那样,该多好。”他说。

  更尕扎西所说的热贡唐卡,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唐卡与藏娘唐卡都是藏传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风格和特色。进入新世纪,“非遗”保护在我国形成了一股热潮,包括热贡唐卡在内的热贡艺术更是声名鹊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6年,热贡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遗”名录;2008年,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热贡艺术由此走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轨道;2009年,热贡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与热贡唐卡相比,藏娘唐卡的发展明显滞后了。据仲达乡党委副书记普布东周介绍,歇格村目前有唐卡画师50余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接受私人定制、分散经营,既没有实现市场化,也没有形成产业体系。“我们希望通过精准扶贫来打开市场,实现定点外销,但是缺乏渠道,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玉树州人大代表索南扎西十分关注藏娘唐卡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并为此撰写了多份议案。“当前,藏娘唐卡的发展主要面临几个问题:一是藏娘地区地处偏远,信息比较闭塞,对外交流不畅;二是传承基础比较薄弱,2014年藏娘唐卡入选青海省级“非遗”名录,目前桑周寺僧人昂文色格是唯一的传承人;三是没有固定的传承基地和销售渠道,扶持资金不足,缺乏走市场的能力。”他说。

  对策:建立固定的传承基地,培养更多的领军人物,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

  近几年,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在有识之士的不断呼吁下,藏娘唐卡的发展步伐正在加快。

  据玉树市民宗局局长威钢介绍,近年来,青海省本着生产性保护的原则,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比如,连续举办“青海国际唐卡艺术节”,着力培育和推出唐卡品牌,并出台了唐卡鉴定标准。当前,青海省初步建立起了以黄南热贡唐卡为核心,以湟中堆绣唐卡、贵南藏绣唐卡、互助土族刺绣唐卡、玉树藏娘唐卡为辐射的唐卡保护生产基地。政府搭建的这些平台,使唐卡与社会生活、市场经济的融合日趋紧密,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2013年,桑周寺、歇格村分别建立了唐卡培训班,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2015年,玉树州成立了藏娘唐卡传承基地,并在玉树州群艺馆内开辟了200平方米的临时用地,主要由传承人昂文色格招收学徒,传授藏娘唐卡绘制技艺。2016年,玉树州计划实施藏娘唐卡培训项目,落实项目资金100多万元,目前正在组织力量编写教程,争取年底投入使用。

  这两年,昂文色格作为藏娘唐卡的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在北京、深圳等多地举办的文化活动。他说:“观众最感兴趣的是我的传承人身份,会问我很多关于藏娘唐卡的问题。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传承人的责任,也试着尽最大的努力去传承和宣传藏娘唐卡。”

  “就目前来看,藏娘唐卡的保护与发展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歇格村分散的唐卡画师组织起来,建立固定的传承基地,实现集中生产;二是通过唐卡比赛,发现和选拔人才,培养更多的领军人物,壮大藏娘唐卡发展的力量;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畅通市场渠道,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索南扎西说。

  “随着藏娘唐卡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藏娘唐卡会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和机构。需要谨记的是,唐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品,它是宗教信仰的产物。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收藏者,都应当怀有敬畏之心,不能随心所欲,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更尕才仁说。

  (感谢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将勇琼嘉提供翻译帮助。)

访谈更多

建设一种属于我们时代的“文学的读法”

“未来对中文创意写作人才的培养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学生需要学习人机合作处理复杂信息,但最终目标还是要成为真正有想象力、有原创力的人,而非‘码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