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大力推荐优秀作品的考虑,中国作家网特开设“十号会议室”栏目,聚焦那些或受到广泛关注的,或仍未被充分重视的文学新作,约请中青年作家、评论家参与评点,集特约评论、深度对话、创作心路等相关信息,与读者共同展开阅读与探讨,力求以丰富的角度全面呈现作品的魅力。2025年7月总第十九期,中国作家网“十号会议室”栏目为大家推荐黄梵的小说集《阅读障碍》。小说集收录了创作于1997年至2024年间的16篇作品。从“女校先生”到“县城浪子”,从“道德陷阱”到“阅读障碍”,作家跨越近三十年的书写,以诗歌与小说合流的姿态,以精准又多义的迷人语言,通过16个让人深思的人性困境,打开魔幻而又充满诗意的潘多拉魔盒。(本期主持人:杜佳)
黄梵,已出版《第十一诫》《月亮已失眠》《浮色》《南京哀歌》《等待青春消失》《女校先生》《中国走徒》《一寸师》《意象的帝国》《用绳子弹奏》《人性的博物馆》《阅读障碍》《日常的金字塔》等。获紫金山文学奖等十余种文学奖,作品译成英语等十余种文字。[详细]
黄梵:短篇小说的快感本质是对多巴胺的利用黄梵认为,“短篇的非完整性,不只会产生层出不穷的形式,也会产生层出不穷的魅力,也可以看作短篇对多巴胺的利用。”[详细]
“我主张识字人群都应该学会写现代诗,诗不应该只是精英的标配,要像古人那样,成为常人精神交流的工具之一。”[详细]
《意象的帝国》:掀开诗意的面纱“写作不只关乎尊严、声名、利益,也关乎人的生活需要。”[详细]
他有意避开了那种安全的传统叙事套路,他的这些小说就像在和面,反复揉搓、摔打、加盐加料、发酵,塑型,再放到火上烘焙或者蒸制,最后,他向我们捧出自己用语言炼金术烹制的精美点心。[详细]
赵步阳:困境中的“退行”与“超越”16篇小说呈现的世界足够宽阔,从某个角度来说,在这个世界里穿梭着的“他者”,就是作者用了近三十年的时光,为了不断深化或阐释自己对于人生的认知而取用的思考和表达样本。[详细]
写作中,我体会到了改造原型生活的需要,原型生活倾向于把冲突化为安祥,倾向于展示完整过程,这是人的生活需要或说生活本性。但在小说中,我不仅要揭示或置入冲突,还要将冲突化为精神或乐趣之美;不仅要剪开全过程,只留下数段拼接,还要虚构数段,且在它们之间留白,把完整“故事”变成数个场景意象表达,这是短篇产生诸多意味的关键。[详细]
黄梵异常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碰撞”,并将小说视为收藏这种碰撞的博物馆。他关注的是碰撞的过程,以及各种悖论式困境、冲突式情感和各种人性的褶皱和肌理。[详细]
黄梵这部小说讲稿的独特性在于,它抓住了“人性”这个小说文体的特定精神内涵来大做文章。在黄梵看来,“人性”是理解小说最为重要的因素,他认为,小说正是“纸上的人性实验,通过虚拟各种环境,呈现人性的各种表现。”而文学史上出现的灿若星河的中外小说,则构成了异彩纷呈的“人性的博物馆”,给读者带来许许多多阅读的快慰、人文的感召和思想的启迪。[详细]
诗的音乐性会影响诗人书写现实的能力。叙事仰赖的客观意象和直抒胸臆,恰恰在新诗中是诗意最弱的,而诗意最强的主观意象,又难以担当叙事的重任,它是抒情的一把好手。所以,真正的解决方案就藏在旧诗里,也就是通过增加音乐性,来弥补客观意象等部分的诗意损失。[详细]
小说也好,诗歌也好,都是生活的宗卷,给予生活很多种意义的提示。人们读小说、读诗,会获得很多启发,从中找到和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情感,看看别人是如何思考和体验的。很多喜欢文学的普通人,通常内心都很平静,因为他们通过作品,找寻到了人生的诸多意义。[详细]
在黄梵笔下,矛与盾的纠结是一种绵延不断的对立的统一,他经常抓住瞬间的诗性感受,来呈现和表现事物的千姿百态,而他又站在“具象之上”来俯视那些具象,只有这样的视角,才会产生他的那些诗性的思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