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01127155713_meitu_8
中澳作家线上对话会:见证文学交流的生命力

12月10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和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共同主办的“中澳作家线上对话会”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西悉尼大学校长葛班尼,中澳文学交流使者尼古拉斯·周思,中国作家徐则臣、周晓枫、韩松、唐家三少、霍俊明、鲍尔金娜,澳大利亚作家梅丽莎·卢克申科、丽莎·戈顿、费利西蒂·卡斯塔尼亚、卢克·卡曼、金婉婷等参加对话会,两国作家围绕着“疫情·思考·创作”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对话会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主持。[详细]

发言更多>>
阎晶明:在中澳作家线上对话会上的致辞

阎晶明:在中澳作家线上对话会上的致辞

阎晶明:在中澳作家线上对话会上的致辞

今年以来,尽管疫情肆虐,但我们与各国同行们仍保持着密切联系,开展作品互译出版、交流抗疫主题的诗文,相互鼓励,积极探索疫情下文学交流新形式。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本次对话会的合作伙伴西悉尼大学。自2011年起,中国作家协会和西悉尼大学共同举办了五届中澳文学论坛,形成了隔年互办论坛的机制,使两国作家能够面对面研讨对话,加深了对彼此文学世界的理解,也为两国读者创造了认识对方国家文化的机会。[详细]

 
徐则臣:后疫情时代全球化与写作的关系之思考

徐则臣:后疫情时代全球化与写作的关系之思考

徐则臣:后疫情时代全球化与写作的关系之思考

疫情让很多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停摆,全球化这样一个局部的、短暂的休止正给了我们停下来静心思考这一问题的机会。如何上溯传统,去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如何立足当代,甄别古人的遗产,向老祖宗要智慧,让传统的叙事资源成为当下文学创作和生活的发动机;如何激活沉默的宝藏,让它使我们最终成为独特的自己,这不仅是中国作家需要完成的工作,也应该是任何一个民族的作家需要面对的问题与挑战。[详细]

 
周晓枫:疫情下的医生和作家

周晓枫:疫情下的医生和作家

周晓枫:疫情下的医生和作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的笔也相当于医生的听诊器,他需要去探测人性隐藏的幽微之处,从中倾听灵魂里的力量以及隐忧。这两种职业都是跟人打交道。我想起一个细节,我小时候看冬天看病的医生,总是先用双手握一下听诊器,想用掌心的暖意驱散金属的寒凉,再去接触病人。无论多么强悍的作家,“妇人之仁”在写作里是重要的,它并不等于文学的软弱,而是一种深切的疼惜与护佑。如果没有这种深厚的人文关怀,医生就是不懂体察的记录仪器,难以真正疗愈生命;作家就是积累字数的书写工具,无法真正警示人生。 [详细]

 
韩松:关于科幻

韩松:关于科幻

韩松:关于科幻

科幻作为类型文学,它的重要特点便是以“假如这样,将会如何”为写作主题,从而使它获得广泛的读者。它描述了在一个科技成为主导力量的时代,人类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化,以及人的局限,从而揭示我们的动物属性和文化本性。但科幻并不是单纯的预言和前瞻,也不仅仅是未来学和社会批判,它更是思想与审美的结合。它让人在挫败中,重新点燃开创未来新世界的激情和兴趣。它像其他的科学活动和艺术活动一样,寻找神奇、刺激和快乐,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冒险冲动。从长远来看,这些心理对于人类的续存和演化是有意义的。 [详细]

 
诗与真:疫情或非常时期的诗歌写作

诗与真:疫情或非常时期的诗歌写作

诗与真:疫情或非常时期的诗歌写作

从长远的整体性历史维度来看一个时代也只是一瞬,但这一瞬却与每个人乃至群体、阶层和民族发生着极其密切而复杂的关联,“诗人——同时代人——必须坚定地凝视自己的时代。”(吉奥乔·阿甘本)如果一个时代的诗人没有对显豁的时代命题以及现实巨变做出及时、有力和有效的精神呼应和美学发现,很难想象这个时代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发展状态。从精神世界的维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说,诗歌形成了一种穿越时间的传统。我们所期待的,正是能够穿越一个阶段、一个时期、一段历史的经受得起时间淬炼的精神传统和诗学传统。[详细]

 
鲍尔金娜:疫情,思考,创作

鲍尔金娜:疫情,思考,创作

鲍尔金娜:疫情,思考,创作

我想表达的不成熟的想法是,作家对于时代的使命感如果存在,也是非常私密的一件事情,不应该被任何外界的凝视做捆绑,不管是书写国家山河,还是最私人的心理叙事(psychologicalnarrative)。写作最终给作家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快乐,能够通向这种快乐的理想都是正确的理想。新冠疫情对于作家的创作而言,面临的也许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包括心理和创作上的可能会发生的重新洗牌,也包括继续自己笃信的旅程的绝对信心。 [详细]

 
梅利莎·卢克申科:疫情·思考·创作

梅利莎·卢克申科:疫情·思考·创作

梅利莎·卢克申科:疫情·思考·创作

愿我们本着“因迪亚马拉“的精神,重新在我们各族人民之间建设和平。“迪亚马拉”来自原住民威拉德朱里语,意思是在人类和非人类动物中缓慢行事,采用相互尊敬和适度的方式。这个词中隐含的意思是"在一个值得活着的世界里心怀敬意地活着"。作为这个地球上的文化长者,也许我们有责任引领更加年轻的、新兴民族重建这一认识。我本想不用多讲,但经过了这一年觉得还是有必要讲一讲。我们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努力,但请把尼采等人的陈旧、具有破坏力的思想留在他们本该属于的历史中。我们都是智人,就是会思考的猿人,我们能够并且必须知晓的更多,做得更好。[详细]

 
费利西蒂·卡斯塔尼亚:疫情·反思·创作

费利西蒂·卡斯塔尼亚:疫情·反思·创作

费利西蒂·卡斯塔尼亚:疫情·反思·创作

我觉得在这个时期出来的最好作品应该不去提及新冠病毒,而去探索新冠在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中造成的焦虑、渺茫和意外的喜悦瞬间。我更感兴趣的是面对危机我们如何重新整合我们与所处的环境的关系。我认为在这个特殊时期最好的作品不是对外面的世界的反应,而是探索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和生活怎样被缩小了。在写作中探索我们的家,我们小区,探索城市规划、建筑,我们与我们居住的空间的关系,以及居住空间如何定义了我们的身份,激发了我们的故事。[详细]

 
丽莎·戈顿:同穿山甲一起封城

丽莎·戈顿:同穿山甲一起封城

丽莎·戈顿:同穿山甲一起封城

在澳大利亚不是经常会听到穿山甲,但是八年前令人赞叹的美国诗人玛丽安·穆尔写了一首诗,叫《穿山甲》。我的诗有一部分是对她的一行诗句的反思,这行诗句是:如果现存的一切不是永恒的。玛丽安·穆尔写下这首《穿山甲》多年之后,我想在我们所有的意象中,我们失去了自然界会永不停止地更新自身这样的信念。这首诗是按照斐波那契数列写的,按照1,2,3,5,8,13或者21个音节,反映处穿山甲鳞甲的螺旋上升。[详细]

 
卢克·卡门:更倾向于大火的人们

卢克·卡门:更倾向于大火的人们

卢克·卡门:更倾向于大火的人们

森林火灾展示了大自然发怒后的严重后果,而全球大流行疾病给我们带来了同样灾难性但更索然无味的诅咒。森林大火得发生,是因为我们对大自然的无视,将我们推向毁灭性的深渊,而大流行疾病则在无形状态中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只不过是卷入这个冷漠的宇宙中极易摧毁的一部分。当然了,正如诗人奥登智慧之言所说:“在地球上,来自人类或野兽的冷漠,是我们最不需畏惧的。”[详细]

 
金婉婷:疫情·思考·创作

金婉婷:疫情·思考·创作

金婉婷:疫情·思考·创作

今年失去了行动和追求的自由,我却重新感受到了自由表达的慰籍。因为即使我作为漂泊国际艺术家的生活被剥夺,我仍然能够接触到无国界的文字、 故事和思想的世界。这次全球疫情使我对于全球社会里自由的概念充满疑问。政府的权力在危机中到底应该有多大的延申?我们愿意放弃何种自由来换取技术便利? 哪些自由是以牺牲我们的生态系统、我们的讨论、还是彼此互为全球公民为代价的?我认为作为艺术家, 我们可以提出问题,而不被要求给予简单简易的答案。我认为我们需要捍卫永远不止的探寻的权利,使得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能够提出不易回答的问题,而无需为安全或生计担忧。[详细]